12 寓言二则 教案 (2课时 含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寓言二则 教案 (2课时 含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23 18:0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办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中有古代寓言故事,有现代学生生活故事,有童话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寄寓了深刻的道理。
《寓言二则》中包含了《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两个古代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出自西汉刘向的《战国策·楚策四》。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只要肯虚心接受建议,认真改正错误,就不算晚。《揠苗助长》根据《孟子·公孙丑上》改写。故事告诉我们: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画杨桃》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让大家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小马与牛伯伯、小松鼠的对话,把一个不善思考、凡事爱问妈妈的孩子写得活灵活现。这个故事说明遇事要动脑筋,亲自去做,才会有正确的认识。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图书借阅公约”。通过对“如何管理图书角”的讨论,让学生知道应该如何管理图书,应该如何借阅图书,应该如何爱护图书。
“语文园地五”包含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五个部分的内容。通过字词训练,引导学生掌握生难字词的字形和意思,理解意思相近的字词并学会运用;通过理解《弟子规》中节选的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重视对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通过《好天气和坏天气》一文的阅读,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去看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43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
2.掌握“倒”“坊”等多音字,能区分词语的读音。
3.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在造句、写作中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朗读,复述课文。
3.抓住精彩的关键的词句进行理解、赏析,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从实际出发,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生难字、多音字的读音和字形,学会运用。
教学难点
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措施
1.入题法。从题目入手,先引导学生了解故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再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深层次的阅读认知,学到新的知识。
2.复述法。引导学生结合课文配图来复述课文,从中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与人相处。
3.关联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不同侧面发散思考,谈谈从课文中得到的感受和获得的启示,使学生能明辨是非,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课时安排
《寓言二则》2课时
《画杨桃》2课时
《小马过河》2课时
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
1课时
语文园地五1课时
12 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理解“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筋疲力尽”等成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图片,理解寓言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3.在写作中灵活运用“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等成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明白寓言中蕴含的道理,避免在生活中犯同样的错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要求会写、会认的生字的字音、字形。
2.理解“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筋疲力尽”等成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1.结合图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2.体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图片,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能根据这幅图猜出这是个什么成语吗?(学生回答,然后老师写下课题)那么,你们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学生尝试解释)通过这个课题,你们知道了什么?又有些什么疑问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亡羊补牢,看看在这个寓言中蕴含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亡、牢、坊、此”这些生字时,可以通过结合图片的方法;学习“钻、叼、悔”这些生字时,可以通过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寓、则”这两个生字时,可以通过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圈”这个生字时,可以通过与它的其他读音相比较的方法。
形近字示例:
 
多音字示例: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亡”第二笔稍长,第三笔起笔略微靠左。
“牢”的最后一笔为悬针竖,居于竖中线上。
“劝”左小右大,左边“又”捺变成长点。
“丢”起笔是平撇,第四笔要长。
易错提示:
“钻”右部“占”不要写成“古”。
“告”第四笔是长横,写在横中线上,不要写成了短竖。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宀:牢(牢固)—宝(宝贵)—定(一定)
又:劝(劝说)—对(对错)—戏(游戏)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说说每个部分讲了些什么。
(3)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1)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 (2)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羊圈破了个窟窿,羊被狼叼走了。第二部分(2~4):养羊人不听街坊劝告,又一只羊被狼叼走了。第三部分(5):养羊人接受了街坊的劝告,修补了羊圈,羊再也没有丢过了。 (3)这则寓言讲述了从前有一个人养了几只羊,羊丢了两次后才修补羊圈的故事。
2.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知道“亡羊补牢”一词是什么意思吗?
明确:羊丢失了,才修理羊圈。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类似的损失。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1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近义词和反义词。
(1)朗读指导:用讲故事的语气来读这一自然段的内容,语调舒缓。
(2)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这个自然段交代了什么?
明确:这个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羊圈破了,羊被狼叼走了。
2.学习第2~4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近义词和反义词。
(1)朗读指导:读第2自然段时,要读出街坊关心、着急的语气;读第3自然段时,要读出养羊人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
(2)从“劝”“赶紧”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什么?
明确:从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街坊对养羊人非常关心,希望他能尽早堵上窟窿,防止羊再次被狼叼走。
(3)提问:“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这句话是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是一个反问句,是养羊人反驳街坊的话。突出了养羊人满不在乎的态度,也为再次丢羊做了铺垫。
(4)思考: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字表明了什么?
明确:这两个“又”字表明养羊人未听街坊劝告及时修补羊圈,再次因为狼从窟窿钻进羊圈而丢失了一只羊。
3.学习第5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近义词和反义词。
(1)朗读指导:读第5自然段时,要读出后悔的语气。
(2)思考:“他很后悔没有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心理描写。表明养羊人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打算修补羊圈。
(3)从这一自然段中找出表明养羊人实际行动的句子。
明确:“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4)词语拓展。
由“结结实实”拓展AABB式的词语。
AABB式的词语示例:
安安分分 蹦蹦跳跳
明明白白 大大方方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养羊人丢第一只羊时,街坊劝他说:“________!”他却毫不在意地回答:“________。”结果________。他很________,然后________。从此,________。(用课文原文回答)
明确: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羊又少了一只 后悔 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2)朗读全文思考: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明确:一个人做事只要肯虚心接受建议,认真改正错误,就不算晚。
2.总结。
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我们都要虚心接受别人的劝告,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改正错误。要时刻牢记: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禾苗”图片
2.介绍图片:介绍禾苗的生长规律(春种、秋收)。
3.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关于禾苗的寓言故事。(板书:揠苗助长)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焦、筋、疲”这些生字时,可以通过结合图片的方法;学习“喘”这个生字时,可以通过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截”这个生字时,可以通过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形近字示例: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疲”第二笔稍短,“疒”上点居中,“皮”里面的撇略短,捺要展开。
易错提示:
“筋”左下方是个“月”,不要写成了“目”。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筋(抽筋)—笔(毛笔)—笑(笑声)
疒:疲(疲劳)—病(生病)—疼(疼爱)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说说每个部分讲了些什么。
(3)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1)课文一共有4个自然段。 (2)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古时候有个人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快长高。第二部分(2、3):种田人拔高了禾苗。第三部分(4):第二天,禾苗都枯死了。 (3)这则寓言讲了古时候有个人用拔苗的办法帮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的故事。
2.朗读思考:理解“揠苗助长”一词的意思。
明确: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1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近义词和反义词。
(1)朗读指导:“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这句话写出了种田人因禾苗长势缓慢而着急的心情。重读“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帮”,语速稍快,读出急切的语气。
(2)朗读并思考:从“巴望”“天天”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什么?
明确:从中可以看出种田人希望禾苗长高的迫切心情。
(3)提问:表明种田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让禾苗长高的词语有哪些?
明确:焦急、转来转去。
(4)词语拓展。
①由“转来转去”拓展“×来×去”式的词语。
“×来×去”式的词语示例:
跑来跑去 爬来爬去
跳来跳去 飘来飘去
②由“自言自语”拓展“自×自×”式的词语。
“自×自×”式的词语示例:
自给自足 自高自大
自由自在 自生自更
(5)思考:默读这一自然段,说说揠苗助长的起因。
明确:种田人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一些,但是三天过去了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所以他准备想个办法来帮禾苗长高。
2.学习第2、3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近义词和反义词。
(1)朗读指导:想出办法时,读出开心、高兴的语气;拔苗时及完成拔苗后,要读出疲劳的语气。
(2)“终于”一词表明了什么?
明确:“终于”一词表明种田人用了很长时间来想办法。
(3)“忙到太阳落山”“筋疲力尽”说明了什么?
明确:“忙到太阳落山”“筋疲力尽”说明了种田人拔苗的时间长,且非常劳累。
(4)提问:第3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语言描写。说明了种田人虽然很累,但他认为帮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心里很高兴。
3.学习第4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近义词和反义词。
(1)朗读指导:要读出纳闷、疑惑的语气。
(2)提问:禾苗为什么会枯死呢?
明确:因为禾苗的生长是要靠自己的力量,种田的人太急于求成了,忽视了禾苗生长的规律。所以,禾苗都枯死了。
(3)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自然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坏事。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种田人拔苗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田人拔苗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田人拔苗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一些,但是三天过去了,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很焦急。 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拔了很长时间。 禾苗全都枯死了。
(2)思考:说说种田人在得知禾苗全都枯死时的心情。
明确:伤心、后悔。
2.总结。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展现了一个因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的种田人形象,让我们明白“做事不能操之过急,不能违反规律”的道理。同学们,我们在学习寓言时不仅要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而且要悟出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理解、运用这些道理。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揠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