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欺瞒(mán)
伶俐(líng)
恐吓(xià)
B.魁梧(kuí)
赔偿(cháng)
乞丐(gài)
C.下贱胚子(pī)
洋溢(yì)
坎肩(kǎn)
D.戳(lù)
咳嗽(sòu)
契诃夫(hē)
2.指出下列各句的人物描写方法。
A.它后边跟着追来一个人,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开怀的坎肩。( )
B.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 )
C.“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 )
D.他那张半醉的脸上露出这样的神气:“我要揭你的皮,坏蛋!” ( )
3.下面加粗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赫留金恐吓说。
我来收拾残局!
B.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他话也没说,就拿铁锹径自出了家门。
C.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
她穿了一件红颜色的衣服,十分鲜艳。
D.“长官,他本来是开玩笑,把烟卷戳到狗的脸上去;狗呢——可不肯做傻瓜,就咬了他一口,他是个荒唐的家伙,长官!”
在这里可以听到最荒唐的新闻。
4.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入句中横线上。
(1)在一次突击检查中,工商部门发现不少不法商贩以_________的方法牟取暴利,坑害消费者。(A、鱼龙混杂B、鱼目混珠)
(2)证人突然自杀,线索又一次断了,案情更加_________。(A、扑朔迷离B、貌合神离)
(3)学生应以学业为主,娱乐为辅,这是连小学生都明白的道理,可你——一位即将高中的学生竟将它们_________,真是令人痛心啊!(A、本末倒置B、混为一谈)
(4)运动员一定要与兴奋剂绝缘,否则,无异于_________
。(A、饮鸩止渴B、拔苗助长)
(1)_______(2)_______(3)_________(4)_________
5.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变色龙》的主人公是奥楚蔑洛夫,作者主要对他进行了语言描写
B.“变色龙”这一标题辛辣地讽刺了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嘴脸
C.本文中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色均围绕“狗的主人是谁”这一问题而变的
D.“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一句中“盛”字读“shèng”,它还有一个读音“chéng”,如“茂盛”。
6.把下边的主动句变换成被动句,把被动句变换成主动句。
(1)
母亲把小桥修好了。
(2)白色或黄色的花在夜间容易被昆虫发现。
(3)
小狗咬破了赫留金的手指头。
(4)
小狗的后腿被赫留金抓住了。
二、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阅读
“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我要好好地教育他一顿!叶尔德林,”警官对巡警说,“去调查一下,这是谁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呢,把它弄死好了。马上去办,别拖!这多半是条疯狗……请问,这到底是谁家的狗?”
“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
“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懂:它怎么会咬着你的?”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它是那么小;你呢,却长得这么魁梧!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
7.上文写奥楚蔑洛夫运用的手法是________
A.对比
B.铺垫
C.反衬
D.象征
8.文段所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是________
A.外貌描写
B.行动描写
C.对话描写
D.心理描写
9.“我要拿点颜色出来”这个“颜色”的意思是什么?
10.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要脱大衣?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11.以上文为例,谈谈这篇小说在人物刻画上的特点。
(二)课外阅读
飘落的广告单
桥头,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捧着一叠产品宣传单,一张张地发给骑自行车或过路的行人。
老太太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她木然地望着来往的路人,一只手机械般地摆动着——她已经在那里站了很久很久了。
一张广告单塞到一位穿着入时的小伙子手里,小伙子说:“噢,我不需要。”老太太像没听见似的,只顾着发。只见小伙子用手轻轻一弹,那张白纸黑字的广告单便飞起来。
一个学者模样的中年男子,骑着自行车过来了。老太太照例发给他一张,中年男子没有接到,老太太已经松手了,又一张广告单扔到了地上。
过了一会儿,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骑车过桥。老太太抽出一张广告单想放在车篓里,但手却碰到车龙头上。年轻的母亲“呀”地叫了一声,自行车摇晃了几下,随着一句“讨厌!”一张广告单悠然飞落……
不远处,一个男清洁工一边扫着地上的广告单,一边喃喃地骂着什么,那飘落的广告单几乎覆盖了桥面。就这样,老太太“扔”完了广告单,拎着空人造革包正要走,一个二十八九岁的小伙子风风火火地来到了老太太的身边:“妈——你怎么呆在这里呀?”老太太闻声绽开了笑脸:“儿呀,我呆在家里闷得慌,不如出来发发广告单,还能挣点钱花呢!”小伙子看着满地的广告单说:“妈,您这不是灯草儿架桥——白搭吗?
“老太太摇着脑袋道:“唉,反正发完了拿钞票。”她儿子点点头说:“这倒也是。不过——”
忽然,小伙子像想起了什么,从地上捡起一张印满脚印的广告单,他马上愣住了。半晌,儿子才大叫起来:“我的妈呀——这是我承包的工厂,花了几千元给广告公司印发的产品广告单呀。”
12.小小说开头对描写老太太散发广告单的动作神态,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
A.老太太的神态动作表明她对产品的广告宣传没有任何知识,也未进行任何的职业培训,因此显得手足无措。
B.老太太的神态动作表明她根本不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有什么意义和目的,她只是例行公事般地完成一桩差事。
C.老太太的动作神态表明她对自己正在从事的这种广告宣传形式是反感的,她是不得已而为之。
13.老太太发广告单的目的是(
)
A.她喜欢广告宣传活动,也想为儿子工厂尽一份心。
B.她在家里闷得慌,借此出来散散心。
C.她想为儿子工厂出一份力,也借此挣点钱花。
D.她在家里闷得慌,也借此挣点钱花。
14.年轻母亲的一句“讨厌”是针对(
)
A.广告单
B.老太太
C.老太太的广告单
D.老太太发广告单的行为
15.儿子说的“妈,您这不是灯草儿搭桥——白搭吗?”是针对什么说的?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A.针对母亲发的广告单铺满一地而言的,意思是:您把别人的广告单全“发”到地上,根本起不到宣传作用,是“白搭”。
B.针对母亲“挣点钱花”而言,意思是:您没把广告单发出去,别人不会付给您钱,干这活是“白搭”。
C.针对母亲出来发广告单的行为而言,认为这是有福不享,却想赚钱,结果是“白搭”。
D.针对母亲“挣点钱花”而言,意思是:您干这活能赚多少钱,真是“白搭”。
16.儿子听了母亲“反正发完了拿钞票”后,说“这倒也是”,这一句话表明(
)
A.儿子为母亲的精明感到高兴。
B.儿子为母亲的能于感到佩服。
C.儿子为母亲能赚到钱感到庆幸。
D.儿子肯定了母亲的所作所为,实际上也就是对这种广告宣传形式不持反对态度。
三、综合性学习
17.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用简明的语言(不超过15字)归纳论点。
一个人光懂得一些游泳的道理和规则,却从来不到水里去,他是不会游泳的。打乒乓球也是一样。如果把徐寅生《关于如何打乒乓球》这本书读了很多遍却不练,不多练,在乒乓球台前绝不能打得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因此,
。
四、写作训练
18.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麻烦和问题,如果一味钻牛角尖,往往会走进死胡同,付出很大代价而又一无所获;如果退一步,换个角度,调个位置,就会走出一片新天地。
请以“换个角度想问题”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B
2.(1)肖像 动作(2)肖像 动作(3)语言(4)神态
3.B
4.(1)B(2)A(3)A(4)A
5.D
6.(1)小桥被母亲修好了。(2)在夜间,昆虫容易发现白色或黄色的花。(3)赫留金的手指头被小狗咬破了。(4)赫留金抓住了小狗的后腿。
7.A
8.C
9.指显示给人看的厉害的脸色或行动。
10.掩盖他因为害怕得罪将军而惊恐不安和出尔反尔的狼狈相;有意拖延时间想对策。突出了他欺下媚上和善变的特点。
11.对话描写为主,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让人物在矛盾冲突中亮相,使人物原形毕露;语言个性鲜明,带有夸张性。
12.B
13.D
14.D
15.B
16.D
17.理论一定要和实践相结合。
1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