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粗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藻饰
zǎo
狡黠xiá
大而无当dàng
B.诘难
nàn
咀嚼
jiǎo
味同嚼蜡jué
C.滞碍
chì
劝诫jiè
抠字句kōu
D.轻鄙
bǐ
粗糙
cāo
吹毛求疵cī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项是(
)
登上这气势恢宏的三峡大坝,触摸它伟岸的躯体,聆听它沉雷般的心跳,问苍茫大地,有哪一条江河
了如此深厚的文化?有哪一道大坝能
如此众多的智慧?有哪一座建筑能
如此壮美的崇高?有哪一项工程能
如此伟大的传奇?
A.凝聚
积淀
写满
见证
B.积淀
凝聚
见证
写满
C.写满
见证
凝聚
积淀
D.见证
写满
积淀
凝聚
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
(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
(3)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
)
(4)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
4.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娱乐人物周刊主持》人李湘说:“男女主角候选人这么多,究竟最后选谁,现在央视的《射雕英雄传》尚属未雨绸缪。”
B.妈妈下岗了,只靠爸爸一个人的工资生活,然而由于妈妈精打细算、锱铢必较,一家人的日子过得也井井有条,有滋有味的。
C.张某口才非常好,能信口雌黄,事情经他出神入化地一描绘,保证让人能有身临其境之感。
D.赵静同学是中专中技参加高考的学生,她上课认真听讲,下课积极质疑。正由于她有这种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才是她在今年春季高考中,以504分的好成绩考入“北京工商大学”本科。
5.语言积累。
从培根《谈读书》中摘录你最喜爱的格言警句,然后谈谈你的理解。
6.结合《短文两篇》中关于读书方面的一些观点,联系自己近十年来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二、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阅读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7.“不求甚解”一词出自
写作的
文章,原句是
。
8.
用自己的话说说“不求甚解”的意思。
9.文章分别列举了哪三个典型事例?具体证明了什么问题?
10.搜集有关“怎样读书”的事例,互相交流。
11.有关读书,你还知道哪些名言,试写出一则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体会。
(二)课外阅读
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这样的话:人如果能重走生活的道路,也许早就成为天才了,此话说得既深刻又实在。
我们每个人回首往事,都有过教训和遗憾,或多或少走过弯路,付出过代价。“如果……那就……”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时间的一维性决定了它一去不回。吃后悔药是没有用的,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态度应该是:往者可鉴,来者可追,“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名言警语都是激励年轻人应勤奋好学,奠定一生事业的基础。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也确有一些人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如受社会、家庭、环境等等因素影响,个人才能的早期表现得不到发展,从而失去了黄金时期。那么是不是就该空留浩叹、灰心丧气呢?西汉经学家刘向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日本学者佐藤一斋对这段话有新的理解和发展。他说:“少小而学,及壮有为;壮年而学,及老不衰;老年而学,及死不朽。”不管什么人,只要肯学习,总会有成果,就像春种秋收,总会有收获一样。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无论何等之老人,学其所不知者,决非耻辱之事。”在这方面,历史上的许多名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留下了佳话。东汉的马援,小时候并不聪明,也耽误了些光阴,以致与别人相比差距甚大,“见之自失”。马援的哥哥安慰他说:有人是“小器速成”,你是“大器晚成”,要发奋努力,不要自卑,于是马援努力学习,以后成了一代名将,屡建奇功。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岁才发愤为学”,开始时文才并不高明,连考几科都落选了,但他并不泄气,“悉焚常所为之,闭户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后来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明朝的李贽,从小家境贫寒,青年时代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立志著书时已54岁了。他的名著《焚书》是在64岁时完成的。近代画坛巨匠齐白石30岁才开始学画。后来成了蜚声海内外的大画家,这些名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不认为学习已经晚了,而是从“今”开始,发奋努力,寄希望于未来,终成大业。
认为“学习晚了”是因为我们有个根深蒂固的想法,以为年龄增大免不了脑子衰退。其实,如今研究发现老人的脑仍然功能惊人。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德格斯·坡厄尔测试过16000个25岁到92岁的人的推理能力、记忆力、视力,以及对空间的判断力。在这些测试中,他发现80岁的人甚至表现得和年轻的对手同样良好。一些80多岁与90多岁人的智力接近于任何年龄的最高水准。即使那些脑力表现最差的,也只不过是轻微的衰退。许多年来,大家都以为老年人脑中的神经细胞每天死亡10万个——随之而逝的是可贵的人生记忆。神经生物学家的研究表明,老年人脑细胞虽然减少,却非大量死亡。英国神经生理学家科斯零利斯和米勒,经研究得出结论:人的大脑受训练减少,衰老也就越快。他们认为,人的脑子紧张工作开始得越早,持续时间越长,脑细胞的老化过程也就越慢。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你是“大器晚成”,要发奋努力,不要自卑。
(2)认为“学习晚了”是因为我们有个根深蒂固的想法,以为年龄增大免不了脑子衰退。
13.为什么说日本学者佐藤一斋对西汉经学家刘向所说的那句话“有新的理解和发展”?请简要回答。
14.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15.文中有一句话作本文的标题非常恰当,找到这句话,写出来。
16.最后一个自然段阐明了什么观点,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三、综合性学习
17.中考前夕,张强接到文学社长的通知,周末到冠豸山参加国际悬崖跳水比赛的采访活动。正想放松一下的张强把活动计划告诉了妈妈。妈妈对张强说:“我和你爸爸已经商量好了,等你中考一结束,我们就去海南旅游。”
(1)“妈妈”的言外之意是
。
(2)请以张强的口吻,用得体的语言说服妈妈。
四、写作训练
18.模仿《谈读书》写一篇交友的文章。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D 2.B
3.(1)比喻
(2)排比
(3)对偶
(4)比喻
4.B
5.只要摘录并写出理由即可。示例:“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这句话准确地表达出阅读、辩论、写作这三方面的不同特点以及对人性格形成的作用,且语意简洁,说理深刻。”
6.略。
7.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8.不求甚解是一种读书方法,也是一种读书态度。它指读书是要把握全局,领会全文的思想内容,不必割裂篇章,死抠字句。
9.列举了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死读马克思著作,曲解原意的例子,证明了不求甚解的第一层含义:要虚心。列举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的例子,证明了第二层含义,这种读书方法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才能全面了解书中问题,
引用陆象山谈读书的语录,进一步补充证明读书要暂时放过细节,重视整体感知。
10.凿壁偷光、囊萤照诵、映雪读书等故事,都是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
11.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体会略。
12.(1)指大的器物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加工才能完成,比喻大才之人,成就很晚。
(2)比喻根基牢固。
13.刘向只是说出了学习对于人生各个阶段所起的作用,而佐藤一斋则进一步阐明了学习与人生各个阶段发展的关系,内涵更丰富,意义更深远。
14.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15.学习——永远不晚
16.老人的脑仍然功能惊人。证明了中心论点“学习——永远不晚”
17.(1)你不能参加国际悬崖跳水比赛的采访活动(要抓紧时间复习,迎接中考)。(2)妈妈,参加国际悬崖跳水比赛的采访活动能开拓我的视野,丰富我的阅历,减轻我紧张的学习压力,这也是为了更好的迎接中考啊!
1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