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一课时
初读感知课文,用多种形式学写14个字,在搜集写作历史背景的前提下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内涵,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体会身为父亲和主席在痛失爱子后的痛苦心情。
设
计
思
路
谈话导入
谈一谈你对毛泽东同志的了解。
生平
书法
文学
建国
思想
领袖
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组建志愿军,为援助朝鲜人民抵抗美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保卫中国安全而进行的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举。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历史解读
谈话导入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毛泽东经历的一件事情,一起来学习,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默读课文,在解决生字生词的前提下,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整体感知
彭
拟
谋
赴
殊
踌
躇
黯
革
péng
nǐ
móu
fù
shū
chóu
chú
àn
gé
字正腔圆读得好
认读生词
彭总
拟定
参谋
奔赴
特殊
踌躇
黯然
革命
认读生词
眷恋
繁忙
特殊
慰问
情不自禁
拟定
参谋
损失
锻炼
尊重
奔赴
签字
下意识
这些词语,怎样用最快的速度学会呢?
快速默读课文,完成任务。
初读课文
文章涉及到了几个人物,他们是谁?
这篇课文的内容呈现采用的是哪种形式?
把文章读通顺,读懂文章主要内容。
3
1
2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诗句,想一想交流一下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初读感知
“忠骨”指的是谁呢?
毛岸英
毛岸英:湖南湘潭人,是毛泽东与其第一任妻子杨开慧的长子,朝鲜战争时任抗美援朝志愿军元帅彭德怀的机要秘书,1950年11月25日,在朝鲜战场在美军飞机轰炸下牺牲。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人物解读
初读感知
默读课文:给课文标注自然段号,想一想:课文用“小标题”的结构组织了两部分的内容,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每一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呢?
理解体会
我们今日7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3个参谋在房子内。11时敌机4架经过时,他们4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4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你从电报内容上得到了哪些信息?
主席痛失爱子,是怎样的心情啊?再读课文,边读边感受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感知体会
细细读完课文,你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概括毛泽东主席当时的心情呢?
感知体会
感知体会
这心情浓缩成一个字:痛
心如刀绞
撕心裂肺
悲痛欲绝
感知体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距离,这些文字都让你感到了“痛”,请你划出来,感受主席的伤心和悲痛。
头正,身直,背挺,足安。
学写生字
学写生字
彭
谋
瑞
拟
损
锻
炼
眷
赴
观察字形
写好笔画
注意整体结构
注意笔画书写
搞
殊
尊
签
革
要写好看这些字,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共22张PPT)
进一步通过对主席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细体会主席的心情,揣摩能体现“痛”的文字,感受主席的形象。课后获得心灵的体会:我们的幸福安康是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换来的,懂得珍惜。
设
计
思
路
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二课时
毛泽东,是父亲,他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是主席,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悲痛中,矛盾中,他选择了国家。这是一个平凡的毛泽东,这是一位伟大的主席。
谈话导入
让我们细细体会感受主席的“痛”,感受主席的心情。
谈话导入
小组合作完成:分别展示你画出来的句子,谈一谈你的体会,小组进行整理。
探究研读
探究研读
示例一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小组展示
我体会到毛主席的伤心和悲痛。
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呢?
动作描写
没有撕心裂肺的呼喊,只是无声的动作在传递着心如刀绞般的疼痛,所以他只是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咱们感受到一个父亲的痛苦了吗?此时此刻这位痛失了最心爱的儿子的老父亲在想些什么呢?
探究研读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探究研读
探究研读
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毛主席和他聚少离多,
为什么还要送他去枪林弹雨的战场?
探究研读
示例二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小组展示
我体会到毛主席的伤心和悲痛。
小组展示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探究研读
示例三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
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小组展示
我体会到毛主席的伤心和悲痛。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毛主席的目光里有什么?他多想儿子回到身边,见一见遗容也是好的,可是这能如愿吗?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
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矛盾啊
探究研读
“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你在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你在这句话中想到的情景吗?这泪中有多少抉择的艰难啊!
探究研读
认真品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主席做出了怎样的决定?一个晚上,毛泽东主席是怎样做出了这决定呢?
探究研读
探究研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你感受主席的情感了吗?你体会到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了吗?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探究研读
探究思考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课文是怎样写好人物内心的?
写好人物内心世界
探究思考
了解所写人物的内心世界。
抓住人物描写,围绕主题展开。
人物语言神态要符合身份。
人物动作要连贯恰当,符合个性。
通过妈妈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妈妈非常生气。
探究应用
妈妈杏眼圆睁,柳眉倒立,用食指戳着我的脑门儿吼道:“告诉你多少遍了,注意审题,注意审题,你就是不听,咋样?傻了吧!”
你还能想到哪些古诗词也是在论述生死的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探究扩展
你对主席的诗词有过积累吗?
探究扩展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历史上有无数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查找资料,结合这些人物的故事,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课外延伸
作业布置
积累毛泽东诗词。
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表达对祖国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