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拍摄的照片:
θ1
空气
水
折射光线
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
思考1:
说出下图中的入射、反射、折射光线、法线和界面,以及反射角、入射角?
r
θ2
1
2
3
4
5
思考2:
试用反射定律描述下图。
θ1
r
空气
水
折射光线
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
θ2
一、光的反射:
1、现象:
2、反射定律:
光射到介质1、介质2的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到介质1的现象。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共面;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思考3:
若将光源放在反射光路上,光线能否沿原路返回?这是光的什么性质?
O
A
B
3、光路的性质:
——可逆性
思考4:
下列现象,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思考5:
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依照光的反射现象,试说明光的折射现象。
二、光的折射:
1、现象:
光射到介质1、介质2的界面时,一部分光进入到介质2的现象。
思考6:
光从一种介质斜着进入另一介质时,能否继续沿直线运动?
思考7:
如图所示,试分别从线、面、角三个角度总结折射现象的规律。
总结:
①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
③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
②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思考8: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怎样变化?
思考9:
折射现象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定量关系(数学计算关系)怎样?
斯涅耳定律
思考10:分析表格数据,入射角和折射角有什么定量关系?
实验探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定量关系:
入射角
折射角
10
6.7
20
13.3
30
19.6
40
25.2
50
30.7
60
35.1
70
38.6
80
40.6
2、折射定律:
①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
③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②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斯涅耳定律)
斯涅耳
思考9:
当光源置于水中,使入射光与原折射光线重合,空气中的出射光将沿哪个方向射出?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3、光路的特性:
——可逆性
光从介质1射入介质2发生折射时,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介质2相对介质1的折射率.
三、折射率
1、定义:
(1)相对折射率:
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绝地折射率,简称折射率.
(2)绝对折射率(折射率):
2、折射率的物理意义:
——反映介质对光的偏折(弯曲)本领。
思考11:
下列两种情况中,当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到水和玻璃中,那种情况光路更弯曲?试总结折射率
n大小和光路弯曲的关系?
思考12:
如图所示,水的折射率
n比
1大还是小,为什么?其它介质呢?
思考13:
如果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水的折射率
n比
1大还是小,为什么?
3、几种介质的折射率:
介质
折射率
金刚石
2.42
二氧化碳
1.63
介质
折射率
岩盐
1.55
酒精
1.36
水晶
1.55
玻璃
1.5-1.8
水
1.33
空气
1.00028
某介质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C与光在介质中的速度
v之比。
(n>1)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
4、折射的原因:
(1)折射的原因(研究表明)
(2)决定式:
如图所示,一储油桶,底面直径与高均为1m。当桶内无油时,从某点A恰能看到桶底边缘上的某点B。当桶内油的深度等于桶高的一半时,由点A沿方向AB看去,看到桶底上的点C,两点C、B相距0.25m。求油的折射率和光在油中的传播速度。
O
巩固例题:
O
因底面直径和桶高相等,由此可知
∠AOF=
∠ABG=450
又∵OD=2CD
油的折射率
光在油中的传播速度
解:
“铅笔弯折之谜”
空气
水
A
A?
界面
利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应用:
人在水上看到物体的像,比实际物体位置偏上,感觉水比较浅。
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
)
A.将提前?????????????????
??????????????????????
B.将延后
C.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另一些地区将延后???????????????
D.不变
假如地球周围没有大气层,太阳光将沿直线传播,如图.在地球上B点的人将在太阳到达A′点时看到日出;而地球表面有大气层,由于空气折射率大于1,并且离地球表面越近,大气层越密,折射率越大,太阳光将沿如图AB曲线进入在B处的人眼中,使在B处的人看到了日出.但B处的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则认为太阳位于地平线上的A′点,而此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下,日出的时间提前了,所以无大气层时日出的时间将延后.
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比地球的半径大得多,太阳光射到地球,假设地球表面没有大气层,那么,太阳光照亮地球的范围与有大气层时照亮地球的范围相比(不考虑地球大气层的变化)(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