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24 09:4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C.?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能传递能量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2.?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B.?鸦雀无声是形容声音的响度很小
C.?声速只与介质种类有关???????????????????????????????????????D.?光年是时间单位
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A.?竹的倒影?????????????????B.?水面“折”枝?????????????????C.?手影?????????????????D.?镜中花
4.物体在人眼的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
5.预防近视,珍爱眼睛,注意用眼卫生,要从青少年做起.下图中,能表示近视眼成像原理及矫正方法的分别是(?

?
A.?乙;丁????????????????????????????????B.?甲;丁????????????????????????????????C.?乙;丙????????????????????????????????D.?甲;丙
6.如图所示,渔夫叉鱼时,应瞄准哪个方向才能叉到鱼?(  )
?看到的鱼的前方?????????????
看到的鱼的方向?????????????
看到的鱼的上方???????????
看到的鱼的下方
7.小华设计了一种输液提示器,能在护士站观察到药液量的变化。当袋中药液量减少时,为使电压表示数随之减小,符合要求的电路图是(
???)
A.?????????B.?????????C.?????D.?
8.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实验最好在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B.?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C.?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
D.?实验中随着A蜡烛的燃烧,A蜡烛的像与B蜡烛仍然重合
9.下列有关实验设计和分析的描述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甲图中,探究种子能否进行呼吸作用时,用干燥的种子进行对照实验
B.?乙图中,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时,主要的实验变量设置为光照
C.?丙图中,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以此检查反射弧是否完整
D.?丁图中,探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时,室温下将唾液与淀粉溶液混合后置于设定温度下水浴
10.小明前天因感冒在家休息。在父母的嘱咐下,小明每隔2小时对自己的体温进行了测量,并记录如下表(其中在15:00测完体温后服用了退烧药)。
时间
7:00
9:00
11:00
13:00
15:00
17:00
19:00
体温(
℃)
36.9
37.2
38.2
38.2
38.5
37.5
37.3
对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小明在家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
B.?小明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小明在11:00~13:00间,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D.?小明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四小时内,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11.有电阻两只,电流表、电压表、电源各一只,选用其中的部分元件,以不同的方式接到如图所示的虚线方框内,可构成几种不同正确电路?(  )
?1种???????????????????????????????????????B.?2种??????????????????????????????????????
?C.?3种???????????????????????????????????????D.?4种
12.如图所示,关于“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直导体在磁场中上下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
B.?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没有转化为电能
C.?运用此原理制成了电动机
D.?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的关系时保持N、S极不变,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13.图乙是图甲所示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图。电子秤的示数表是由电流表改装的,R1是一根长6厘米、阻值15欧的均匀电阻丝。滑片P在口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15安:在b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6安。弹簧C受到压力F与压缩量△L的关系如图丙所示。挂钩的重力不计,不称重物时滑片P刚好在电阻丝的a端,所称物重最大时P在b端。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R2阻值为6欧?
电源电压为6伏
C.?当电子秤示数为2千克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3安
D.?当电子秤示数为4千克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3安
14.如图,有许多小鸟停在高压输电线上并不会触电,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小鸟是绝缘体,此时通过小鸟身体的电流也很小
B.?小鸟是导体,此时通过小鸟身体的电流很大
C.?小鸟站在电线上,相当于和电线并联,两脚间的距离很小,分得的电压很小
D.?小鸟的电阻很大,即使电压很高,通过身体的电流也很小
15.小光用图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和透镜位于图示位置、移动光屏到90cm处时,在光屏上看到了清晰的烛焰像。用该凸透镜做下列探究,正确的是(?

A.?将蜡烛向左移动5cm,向右移动光屏可以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B.?将蜡烛向右移动5cm,可以模拟照相机成像特点
C.?在图示位置上保持蜡烛、光屏位置不变,
若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一定是向右移动透镜
D.?保持蜡烛不动,将透镜移到80cm处,眼睛位于光屏一侧通过透镜能看到缩小的烛焰
16.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在它的周围存在磁场.水平放置、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放置在地球表面赤道上,静止时小磁针的S极一定指向(?

A.?地球的北极???????????????????????B.?地磁的北极???????????????????????C.?地球的南极???????????????????????D.?地磁的南极
17.?如图是一种充电鞋的结构示意图.当人走动时,会驱动磁性转子旋转,使线圈中产生电流,产生的电流进入鞋面上锂聚合物电池.这种充电鞋的工作原理是
A.?电磁感应现象?????????
B.?电流的磁效应?????????
C.?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D.?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18.身高110厘米的广东男子与身高70厘米的“袖珍新娘”喜结连理.下列哪项是婚检医生的介绍?(  )
A.?他俩智力发育正常,有生殖能力?????????????????????????
B.?他俩智力有缺陷,无正常生殖能力
C.?他俩现在可以用注射生长激素治疗?????????????????????
D.?他俩是由于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的
1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
?
?
?
)
A.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均变大????????????????????????????????
B.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均变小
C.?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D.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20.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见光不是电磁波??????????????????????????????????????????????
B.?电磁波的速度是不变的
C.?红外线和可见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同???????????????
D.?电磁波、声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二、填空题(共5题;共22分)
2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这个现象,在这个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________的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可以制成________,实现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2.?清晨,逐渐变强的闹铃声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明,他把闹铃关掉,这是在________?(填“人耳处”、“传播过程中”或“声源处”)控制噪声的.这里所说的逐渐变强,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________?改变了.
23.根据神经系统的模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A结构内含有感觉神经末梢,如果小丽的手指被蜜蜂蜇了一下,手立即回缩,请写出缩手反射的反射途径(用字母和箭头表示)________,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填图中的字母)。
(2)上课时小明按老师的要求打开课本至某一页,这个过程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F的参与。
(3)在缩手反射中,有时手不缩回,如在打针时,虽痛但可忍住不缩手。这说明________。
24.魔术是深受同学们喜爱的节目,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原理。图甲是某同学自制的一只魔术箱,表演时他将开口的方形空箱面展示给观众,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纸币“不翼而飞”。原来魔术箱中有一块平面镜(如图乙),它与箱底的夹角为________度,使观众觉得箱子里没有东西。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是因为光具有________性质。
25.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片从a移到b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I与电压表示数U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
(1)R1的阻值为________Ω。
(2)当P位于中点时,1min内电路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J。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8分)
26.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________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厘米。
(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___
?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________移动。
27.如图1所示,研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1)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如图1,按电路甲把实物图乙连接起来。(导线不许交叉)
(2)连完电路后,闭合开关,三个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A1的示数I1是________安,A2的示数I2是________安,A3的示数I3是________安。
(3)由上述三个电流的数值,可近似得出电流关系式为:________。
四、解答题(共2题;共20分)
28.小明利用热敏电阻设计了一个“过热自动报警电路”,如图甲所示。将热敏电阻R安装在需要探测温度的地方,当环境温度正常时,电磁继电器的上触点接触,下触点分离,指示灯亮;当环境温度超过某一值时,电磁继电器的下触点接触,上触点分离,警铃响。图甲中继电器的供电电压U1=3V,继电器线圈用漆包线绕成,其电阻R0为30Ω。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等于50mA时,继电器的衔铁将被吸合,警铃响。图乙是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
(1)图甲中警铃的接线柱C应与________接线柱相连,指示灯的接线柱D应与________接线柱相连。
(2)由图乙可知,当环境温度为20℃时,热敏电阻阻值为________Ω。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电磁继电器的磁性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请计算当环境温度高于多少摄氏度时,警铃报警?
29.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最大值为R1=40Ω,小灯泡的电阻为10Ω且保持不变。当S1、S2
均闭合且滑片P
滑到b
端时,电流表
A1、A2的示数之比为3:2;当S1 、S2均断开且滑片P置于滑动变阻器中点时,小灯泡
L的功率为10W。求:
(1)电阻R2
的阻值;
(2)当S1、S2
均闭合且滑片P
在b
端时,电压表
V
的示数;
(3)整个电路消耗的最小电功率。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解答】我们之所以能听到声音,是声源的振动通过媒介传到我们的耳朵.如果只有声源,没有传声介质或听觉器官,是听不到声音的,选项A错误,符合题意;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选项B正确,不合题意超声波具有较高能量,超声波粉碎“结石”就是利用这个特点工作的,选项C正确,不合题意;“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判断出来的,选项D正确;故选A。
【分析】听到声音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发声体、声音传播的介质、健康的耳朵;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声音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人们利用发声体的固有属性——音色来判断发声体的种类。
2.【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故A错误;
B、鸦雀无声是形容声音的响度很小,故B正确;
C、声速与介质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故C错误;
D、光年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是长度单位,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
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影响声音传播速度大小的因素是介质和温度;
光年,长度单位,光年一般被用于计算恒星间的距离.光年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
?
3.【答案】
C
【解析】【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手影等。
????????????
(2)光斜射在两种介质界面上时,会发生反射,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等都是光的反射的例子。
????????????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放在有水的碗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变折了、放大镜、池水看起来变浅等。
【解答】A、竹的倒影是竹通过水面所成的像,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
B、水面“折”枝是因为光线发生了偏折,属于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
???????????
C、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实例,故C符合题意;
???????????
D、镜中花是花在镜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
?
故选:C
4.【答案】
C
【解析】【分析】人眼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根据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物体在人眼的视网膜上所成的像就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
5.【答案】
D
【解析】【分析】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正好相反。
【解答】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双凸透镜状)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眼球壁的最内层)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近视眼的成因图:

近视眼的矫正图:
故选:D
6.【答案】
D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是解决此类折射问题的关键;有时可以利用折射时光路可逆帮助解题,属于基础题。渔民在叉鱼时,是对着看到的鱼的下方叉,这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发生了折射的缘故。
【解答】叉鱼时将鱼叉对准看到的鱼,不能叉到鱼.这是因为从鱼身上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眼睛看到的是鱼的虚像,在鱼的上方,所以叉鱼时要瞄准看到的鱼像的下方;如下图所示:
故选D
7.【答案】
C
【解析】【分析】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据此分析哪个选项中的电路图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解答】A.灯泡与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的电压;由于变阻器的电阻全部接入电路,所以无论滑片怎样移动,电压表的示数都保持不变,故A错误;
B.灯泡与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的电压;当药液减少时,药液袋的重力减小,那么上面的弹簧长度缩短,滑片向上移动,因此变阻器接入电阻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B错误;
C.灯泡与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的电压;当药液减少时,药液袋的重力减小,那么上面的弹簧长度缩短,滑片向上移动,因此变阻器接入电阻变小;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变小,故C正确;
D.变阻器和灯泡并联,那么电压表的示数始终等于电源电压,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
B
【解析】【分析】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既是平时经常强调的地方,又是中考中经常涉及到的地方,要求深入理解,熟练掌握。(1)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2)由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玻璃板如果不竖直,蜡烛的像与蜡烛不能重合;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物关于镜面对称作出蜡烛的像点即可确定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的是哪一个;(3)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在玻璃板后面放一块档光板,不会影响观察物体的像;(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A、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A错误;
B、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图可知,甲图平面镜竖直放置,不会出现像偏高的情况,乙和丙图平面镜没有竖直放置,分别作出蜡烛A的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可知,乙图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如下图:
故B正确;
C、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如果在玻璃板后面放一块档光板,则能看见物体的像A′,无法看到物体B.故C错误;
D、在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A的燃烧变短,蜡烛A的像与用来找像的蜡烛B不再重合,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
C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
A、甲图中,探究目的是“
种子能否进行呼吸作用
”,所以变量是活的种子和死亡的种子,应用煮熟的种子作对照,故A错误。
B、乙图中,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时,主要的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通过一边塑料袋内放的是清水,一边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来实现,故B错误。
C、脊髓是人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具有反射功能和传导功能.如果脊髓受损,反射功能和传导功能都会丧失.膝跳反射是由脊髓控制完成的实验活动,其感受器是位于膝盖下方肌腱内;该感受器受刺激后产生的产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至脊髓中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沿传出神经传至大腿上的肌肉,引起肌肉收缩,产生小腿跳起的动作.如果脊髓受损,膝跳反射就不能发生.故C正确。
D、丁图中,探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时,变量是温度,应在将唾液与淀粉溶液混合后置于不同温度下水浴,再通过滴加碘液的方法检验,以防止由于在混合时候唾液已经与淀粉发生了反应,从而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人体产热与散热的平衡知识解题;人属于恒温动物,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但不是绝对不变的;人体在安静的状态下,产热主要是通过内脏器官,剧烈运动时则会发生变化;
【解答】A.体在安静的状态下,产热主要是通过内脏器官,故A正确;
B.人属于恒温动物,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但不是绝对不变的;故B正确;
C.小明在11:00~13:00间,温度没有变化,说明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故C正确;?
D.小明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四小时内,体温明显降低,说明体内的产热小于散热速度。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1.【答案】
C
【解析】【分析】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串联,一种是并联.电流表必须和电阻串联,电压表必须和电阻并联.
【解答】解:第一种:将两电阻分别接在两条支路上,将电流表接在干路上,此种连接方式是并联.
第二种:将两电阻串联接入电路中,将电压表并联在某一电阻两端,此种连接方式是串联.
第三种,一个电阻,一个电流表,一个电压表,将电压表并联在电阻两端,电流表与电阻串联.
故选C.
12.【答案】
D
【解析】【分析】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有感应电流产生.发电机就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熟悉该实验的条件是关键.
【解答】解:A、只有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才会产生感应电流,故A错误;
B、电磁感应现象中见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
C、根据电磁感应发明了发电机,故C错误;
D、此探究实验中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关系时,保持磁场方向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3.【答案】
D
【解析】【分析】(1)分析滑片在a端和b端时电路的串并联情况,依据分别列出两个方程,联立求解得到R2的阻值和电源电压;
(2)弹簧受到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首先利用物体重力从丙图中找到对应的弹簧压缩量,然后再根据导体电阻与长度成正比计算出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最后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流即可。
【解答】当滑片在a端时,电阻R2与变阻器串联,
根据得到:;
当滑片在b端时,只有电阻R2工作,
根据得到:;
解得:


故A、B错误;
当电子秤的示数为2kg时,弹簧收到的压力:;
据丙图可知,当F=20N时,弹簧的压缩量△L=2cm;
那么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电路中的电流:

故C错误;
当电子秤的示数为4kg时,弹簧收到的压力:;
据丙图可知,当F=40N时,弹簧的压缩量△L=4cm;
那么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电路中的电流:

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
C
【解析】【分析】(1)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即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大;
(2)当导体并联时,总电阻比其中最小的电阻还要小。
【解答】小鸟站在高压线上,两脚之间的导线与小鸟的身体组成并联电路。由于小鸟的双脚之间的导线长度很小,所以导线的电阻很小,而并联后,并联的总电阻比原来导线的电阻还要小,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这时作用在小鸟身上的电压就非常小,自然电流就很小,所以不会触电。
故选C。
15.【答案】
D
【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大于2f,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处于f和2f之间;
物距等于2f,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2f;
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2f;
物距小于f,成正立放大虚像.
成实像时,具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
本题主要探究的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关键是能够根据题意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并能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且能灵活应用.
【解答】解:由题意知,当像距等于物距时,成清晰的像,可知u=70.0cm-50.0cm=20.0cm=2f,则物距f=10.0cm;
A、将蜡烛向左移动5cm,物距变大,则像距变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A错误;
B、将蜡烛向右移动5cm,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以模拟幻灯机的成像特点,而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不可以模拟照相机的成像特点,故B错误;
C、要成清晰的像,可使物距大于2f,像距处于f和2f之间;或使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像距大于2f,所以向右、向左都可以成清晰的像,故C错误;
D、保持蜡烛不动,将透镜移到80cm处,物距大于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眼睛也可以充当光屏,所以眼睛位于光屏一侧通过透镜能看到缩小的烛焰,故D正确.
故选D.
16.【答案】
B
【解析】【分析】地球是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解答】解:地磁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为磁场的方向,因此在赤道上的小磁针静止时S极指向地磁北极,也就是地理南极附近,但由于磁偏角的存在,不是标准的地球的南极.故只有选项B正确.
故选B.
17.【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充电鞋垫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磁性飞轮高速旋转,使线圈切割磁感线,从而产生了感应电流,给鞋面上的充电电池充电.故A正确;
B、任何通有电流的导线,都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与充电鞋垫原理无关,故B错误;
C、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与充电鞋垫原理无关,故C错误;
D、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转动,与充电鞋垫原理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充电鞋垫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磁性飞轮高速旋转,使线圈切割磁感线,从而产生了感应电流,使小灯泡发光
18.【答案】
A
【解析】【分析】侏儒症是由一种基因疾病引起的,会导致短小的身材和骨骼不成比例的生长。侏儒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而致身体发育迟缓。侏儒症病因可归咎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个方面。先天因素多由于父母精血亏虚而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多数与遗传有关,一般智力发育正常。
【解答】侏儒症的人智力发育正常,具有生殖能力,故A正确,B错误;侏儒症多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而致身体发育迟缓,成年后无法通过后天注射生长激素治疗,故CD错误。
19.【答案】
B
【解析】【分析】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定值电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滑片的移动确定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电流的变化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
【解答】
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定值电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R2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根据,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根据U=IR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小。
故答案为:B
20.【答案】
C
【解析】【分析】(1)电磁波包括短波、中波、长波、微波、光波、各种射线等;(2)波长、频率、波速的关系是c=λf,电磁波的波速一定,频率与波长成反比;(3)红外线和紫外线以及可见光它们的频率和波长是不同的,但传播的速度是相同的,都是3×108m/s;(4)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波只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本题主要考查两个方面的知识:(1)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以光速传播且保持不变;(2)理解电磁波的波长、波速、频率之间的关系,即:电磁波的波速一定,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互成反比例关系.
【解答】解:A、光是电磁波家族中的一员,可见光是电磁波,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根据波长、频率、波速的关系式c=λf可知,波速c=3×108m/s不变,波长越短,则频率越高,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红外线和可见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同,都是3×108m/s,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21.【答案】导体切割磁感线;发电机
【解析】【解答】若连通电路后,在外力作用下使导体左右移动,切割磁感应线,则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此时有感应电流产生,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此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发电机将线圈运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答案为:导体运动;发电机.
【分析】知道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并且其磁感线与条形磁体的磁感线相似;掌握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的发现及贡献。
22.【答案】声源处 ;响度 
【解析】【解答】解:他把闹铃关掉,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闹铃声逐渐变强,说明声音的振幅增大,则响度变大.
故答案为:声源处;响度.
【分析】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3.【答案】
(1)A→B→E→C→D;脊髓
(2)需要
(3)大脑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
【解析】【分析】根据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反射弧的结构知识解题,据图可知,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传出神经、D是效应器、E是神经中枢、F是下行传导束、G是上行传导束、H和I是大脑皮质。
【解答】解:(1)图中A感受器结构内含有感觉神经末梢,如果小丽的手指被蜜蜂蜇了一下,手立即回缩,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的灰质,该反射的过程为:A感受器→B传入神经→E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
(2)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质;故上课时小明按老师的要求打开课本至某一页,这个过程需要F下行传导束的参与;
(3)脊髓是人体神经中枢中的低级中枢,大脑是人体神经中枢中的高级中枢;大脑对脊髓的反射活动具有控制作用;
故答案为:(1)A→B→E→C→D、脊髓;(2)需要;(3)大脑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
24.【答案】45;直线传播的
【解析】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从甲图观察口看到正前方是方格子,整体好象是一个空箱子,而从乙图中看出观察口正前方没有方格纸,有一个倾斜平面镜,所以甲图中的空箱子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得到的,因此镜面与箱底的夹角为45度;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实际上纸币在平面镜后面,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是因为光具有直线传播的性质。
故答案为:45????
直线传播的
25.【答案】
(1)5
(2)54
【解析】【分析】(1)将甲图和乙图对照,确定对应的电阻、电流和电压值,然后根据U总=U1+U2列出方程,联立求解即可;
(2)首先根据R总=R1+R2计算出总电阻,然后根据计算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即可。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当滑片在a端时,变阻器的阻值为0,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最大,根据乙图可知,此时电流为0.6A,
根据U总=U1+U2得到:U总=0.6A×R1?
?①;
当滑片在b端时,电阻R1与R2串联,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最小,根据乙图可知,此时电流为0.2A,电压表示数为2V,
根据U总=U1+U2得到:U总=0.2A×R1+2V?
?
?②;
①②式联立得到:R1=5Ω,U总=3V;
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2)当P位于中点时,电阻R1与R2=5Ω串联,
电路的总电阻为:R总=R1+R2=5Ω+5Ω=10Ω;
1min内电路消耗的电能为:。
三、实验探究题
26.【答案】
(1)最小、最亮;10
(2)蜡烛在一倍焦距以内(或成虚像)
(3)上
【解析】【分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不成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1)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蜡烛在一倍焦距以内(或成虚像)。(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上移动。
故答案为:(1)最小、最亮;10;(2)蜡烛在一倍焦距以内(或成虚像);(3)上
27.【答案】
(1)解:如图所示
(2)0.32;0.58;0.9
(3)I1+I2=I3
【解析】【分析】(1)对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2)A1A2根据电流表小量程读数,A3使用大量程读数;
(3)比较三个电流大小的关系得出结论.
【解答】(1)电流表A3测干路电流,A1测通过L1的电流,A2测通过L2的电流,注意电流表量程的选择,两支路并联,如下图所示:
(2)A1A2电流表小量程的分度值为0.02A,示数分别为0.32A、0.58A;A3电流表大量程的分度值为0.1A,读数约为0.9A;
(3)比较三个电流大小的关系得出电流关系式为:I1+I2=I3

故答案为:(1)如上图所示;
(2)0.32;0.58;0.9;
(3)I1+I2=I3.
四、解答题
28.【答案】
(1)B
;A
(2)120
;增大
(3)环境温度大于等于80℃时,警铃报警
【解析】【分析】(1)由题干中“当环境温度超过某一值时,继电器的下触点接触,上触点分离,警铃响”判断出警铃和指示灯的连接情况;(2)由图乙可知,当环境温度为20℃时对应的热敏电阻的阻值,由图象分析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结合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变化,从而判断出电磁铁磁性的变化;(3)由题干中“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等于50mA时,继电器的衔铁将被吸合,警铃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热敏电阻的阻值,然后从图乙中得出对应的温度即可得出答案.本题既考查电磁继电器原理的分析,也考查了结合欧姆定律的内容进行相关的计算,综合性比较强,解题时要仔细分析.
【解答】解:(1)因当环境温度超过某一值时,继电器的下触点接触,上触点分离,警铃响,
所以,警铃的接线柱C应与接线柱B连,指示灯的接线柱D应与接线柱A相连;(2)由图乙可知,当环境温度为20℃时,对应的阻值为120Ω,由图乙可知,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阻值减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由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会增大,电磁铁的磁性就会增大;(3)当线圈中的电流I=50mA=0.05A时,继电器的衔铁将被吸合,警铃报警,则控制电路的总电阻: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热敏电阻的阻值:R=R总-R0=60Ω-30Ω=30Ω,
由图乙可知,此时t=80℃
所以,当温度t≥80℃时,警铃报警.
答:(1)B;A;(2)120;增大;(3)环境温度大于等于80℃时,警铃报警.
29.【答案】
(1)解:当S1、S2均闭合且滑片P滑到b端时,小灯泡L短路,R1、R2并联

?∴
??


(2)解:当S1、S2均断开且滑片P置于变阻器中点时,小灯泡L和R1串联
∵P=I2RL???????????
∴I=
电源电压U=I(RL+0.5R1)=1×(10+0.5×40)=30(V)
当S1、S2均闭合且滑片P在b端时,电压表测电源电压
∴电压表示数U示=30V
(3)解:当S1、S2均断开且滑片P滑到端b时,电路总电阻最大,电路消耗电功最小
【解析】【分析】(1)
当S1、S2均闭合且滑片P滑到b端时,小灯泡L短路,R1、R2并联
;根据两个电流表的示数之比和并联电路干路电路和支路电流的关系计算出通过两个电阻的电流之比,最后借助已知的R1计算R2的阻值;
(2)
当S1、S2均断开且滑片P置于变阻器中点时,小灯泡L和R1串联;根据公式
P=I2RL和灯泡的功率计算出通过电路的电流,然后根据
U=I(RL+0.5R1)
计算出电源电压,最后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判断两个开关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
(3)
当S1、S2均断开且滑片P滑到端b时,电路总电阻最大,电路消耗电功最小
,根据公式计算即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