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春
夏
秋
冬
课程引入
地球的公转
(1)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冬至
(12月22日)
地球的公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年(约365天)
地球公转示意图变换视角
视角:1、从南极上空俯视;2、从春分视角看
地球的公转
(4)特征: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地球的公转
2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地球的公转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5°之间有规律地移动,所以称这两条纬线为回归线。
回
归
线
地球的公转
23.5°N纬线叫北回归线,23.5°S纬线叫南回归线,它们是太阳直射点能够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界线,一年得到一次直射,而它们之间的地区一年可以得到两次直射。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地球的公转
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1)季节变化
地球的公转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
地球的公转
太阳高度角: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太阳光直射时,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获得的热量就多,反之,受到太阳光斜射的地方,热量就少。为了区别不同地方受到太阳光照射的差异,人们用太阳高度角来反映太阳光的照射情况。
拓展延申
地球的公转
全球昼夜等长
春、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春季和秋季。
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规律
地球的公转
小结
地球的公转
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规律
小结
地球的公转
小结
地球公转产生四季的变化
正是由于地球在公转的不同位置受到太阳照射的不同,才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
天文四季
中国: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四季。
欧美: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划分四季。
气象四季
3、4、5月为春季;
6、7、8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
12、1、2月为冬季。
地球的公转
太阳高度角: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太阳光直射时,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获得的热量就多,反之,受到太阳光斜射的地方,热量就少。为了区别不同地方受到太阳光照射的差异,人们用太阳高度角来反映太阳光的照射情况。
地球的公转
四季变化明显的是温带,终年炎热的是热带,终年寒冷是寒带。
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五带的范围和特点
地球的公转
北温带气候特征——四季分明
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
热带气候特征——高温多雨
问题1:南半球的季节变化与北半球有何不同?
问题2:如果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不倾斜而是竖直的,地球表面的各地有无四季变化呢?
地球的公转
想一想
项目
自转
公转
概念
方向
周期
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比较:
地球绕着地轴旋转
地球绕太阳旋转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一年
产生了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形成了四季、五带
地球的公转
例1.下列现象中,主要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B.北京的玲玲给美国纽约的姨妈打电话:“姨妈,晚上好!”
姨妈则说:“玲玲,早上好!”
C.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D.赤道上的人们“坐地日行八万里”
C
解析:以上四个地理现象中,ABD都是由地球自转产生,只有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是由地球公转导致的,故选C。
典型例题
例2.太阳斜射得很厉害的是(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寒带
D.南温带
C
解析:地球上的五带中,太阳斜射得最厉害的是南北寒带,直射得厉害的是热带,四季分明的是南北温带,故选C。
典型例题
课堂小结
再见《地球的运动》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和轨道形状等特点;
2.能用地球仪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并能大致确定二分二至日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知道地球公转到二分二至日时的特点;
3.能用地球自转和公转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知道四季变化的原因,以及五带的划分依据。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
2.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划分。
难点:
1.二分二至日时地球的位置,以及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2.四季变化的原因。
课前准备
教学ppt,地球仪和手电筒等。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多媒体展示春夏秋冬各个季节景象。
导语:一年里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在不同季节里同学们的穿着有变化吗?早晨起床上学的时间一致吗?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新知讲解】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定义和特点
(1)定义
观察图片,认真思考并回答问题。
提问:地球围绕着哪个天体运动?
回答:太阳。
教师:对,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我们称之为地球的公转。
(2)方向:自西向东
提问:地区公转的方向怎样?
回答:自西向东。
教师: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是从北极上空还是南极上空看到的?
回答:北极上空。
教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方向又是什么样的?让我们变换个视角来看地球的公转方向。
地球公转示意图变换视角
(3)周期
教师:地球公转周期是多长时间?
回答:地球公转周期为一年,约365天。
学生读图,思考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总结:
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地球公转;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与地球自转方向保持一致;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4)特征
提问: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还是竖直的?地轴指向是否会发生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总结。
小结:地轴是倾斜的;指向始终保持不变,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指向北极星附近。
2.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多媒体展示“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图:
提问:你可以找到几条回归线?它们的纬度是多少?为什么叫回归线?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归纳: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5°之间有规律地移动,所以称这两条纬线为回归线。
23.5°N纬线叫北回归线,23.5°S纬线叫南回归线,它们是太阳直射点能够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界线,一年得到一次直射,而它们之间的地区一年可以得到两次直射。
承转:一年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上来回移动,产生了四季变化。
(1)季节变化
多媒体展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引导学生读图,总结季节变化规律。
教师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提出下列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①一年中什么季节中午太阳升得高一些?什么季节比较低?
②一年中什么季节白昼时间较长?什么季节较短?
③一年中我国中午太阳升得高、白昼时间长的季节是什么季节?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什么季节?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并根据回答总结规律:
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这时候的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这时的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春、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春季和秋季,在这两天,全球昼夜等长。
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归纳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教师讲解: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才形成了四季。
教师讲解: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四季又可以划分为天文四季和气象四季。
天文四季:在中国,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四季;在欧美,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划分四季。
气象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知识拓展
太阳高度角: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太阳光直射时,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获得的热量就多,反之,受到太阳光斜射的地方,热量就少。为了区别不同地方受到太阳光照射的差异,人们用太阳高度角来反映太阳光的照射情况。
(2)五带的划分
引导学生读图,在图上找出地球上的五带,说出五带的名称,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回答: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这四条纬线作为分界线进行划分。
提问:1)五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2)各个温度带的特点是什么?
回答:
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四季变化明显的是温带,终年炎热的是热带,终年寒冷是寒带。
从天文特征、气候特征两方面归纳五带的范围和特点:
提问: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哪一个热量带?还有小部分属于什么带?北京处在什么带?
回答:北温带;热带;北温带。
北温带气候特征——四季分明
热带气候特征——高温多雨
扩展提问1:南半球的季节变化与北半球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相反。
拓展提问2:如果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不倾斜而是竖直的,地球表面的各地有无四季变化呢?
学生讨论回答:没有。
教师:结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下面我们来对比总结一下地球两种基本的运动形式。(师生共同回顾完成)
项目
自转
公转
概念
地球绕着地轴旋转
地球绕太阳旋转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约24小时
一年
地理意义
产生了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形成了四季、五带
典型例题
例1.下列现象中,主要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B.北京的玲玲给美国纽约的姨妈打电话:“姨妈,晚上好!”姨妈则说:“玲玲,早上好!”
C.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D.赤道上的人们“坐地日行八万里”
答案:C
解析:以上四个地理现象中,ABD都是由地球自转产生,只有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是由地球公转导致的,故选C。
例2.太阳斜射得很厉害的是(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寒带
D.南温带
答案:C
解析:地球上的五带中,太阳斜射得最厉害的是南北寒带,直射得厉害的是热带,四季分明的是南北温带,故选C。
【课堂小结】
地球运动包括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绕地轴自转产生了地球上昼夜交替,地球的公转在一年中形成了四季,而四季更替最明显的地区是温带。地球上不同纬度受热不同,形成了地球上的五带。
【板书设计】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