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北京版)-分数加、减法整理与复习(一)-PPT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数学(北京版)-分数加、减法整理与复习(一)-PPT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6-23 19:14:41

文档简介

(共69张PPT)
分数加、减法整理与复习(一)
五年级
数学
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
10
0
10
10
1
小数数位顺序表
1
0
10
小数数位顺序表
0.1
0.01
0.001
1
2
0.1
0.01
……
1
3
……


=0


=0


1
?
+
3
5
8
8
3

8
1
?
+
3
5
8
8
5

8
2


8
3

8
1
?
+
3
5
8
8
5

8
2


8
3

8
1
?
+
3
5
8
8
5

8
2


8
3

8
1
?
+
3
5
8
8
?
5
3
8
8
1
+(
)
3

8
5

8
2


8
1
?
+
3
5
8
8
?
5
3
8
8
=
1
+(
)


厨余垃圾约占
垃圾总量的1。
5
其他垃圾约占
垃圾总量的3。
5
可回收物约占
6
垃圾总量的1

有害垃圾
1.有害垃圾约占垃圾总量的几分之几?
1.有害垃圾约占垃圾总量的几分之几?
2.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垃圾相比,哪类多?多占垃圾
总量的几分之几?
1.有害垃圾约占垃圾总量的几分之几?
1.有害垃圾约占垃圾总量的几分之几?
1.有害垃圾约占垃圾总量的几分之几?
1.有害垃圾约占垃圾总量的几分之几?
1.有害垃圾约占垃圾总量的几分之几?
2.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垃圾相比,哪类多?多占垃圾
总量的几分之几?
2.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垃圾相比,哪类多?多占垃圾
总量的几分之几?
2.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垃圾相比,哪类多?多占垃圾
总量的几分之几?
2.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垃圾相比,哪类多?多占垃圾
总量的几分之几?
不可回收垃圾
2.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垃圾相比,哪类多?多占垃圾
总量的几分之几?
不可回收垃圾
不可回收垃圾
2.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垃圾相比,哪类多?多占垃圾
总量的几分之几?
不可回收垃圾
3.关于垃圾分类,你想到了什么?
不可回收垃圾
3.关于垃圾分类,你想到了什么?
1吨废纸可以造出好纸850千克,可以节省木材
300千克,等于少砍17棵树。
1吨废玻璃可以生产2万个容量为1升的玻璃瓶。
1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1吨铝,可少采20吨铝矿。
不可回收垃圾
3.关于垃圾分类,你想到了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问题吗?
单元梳理的新思路
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问题吗?
单元梳理的新思路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问题吗?
解决问题的方法
单元梳理的新思路
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问题吗?
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数乘、除法与整数、
小数乘、除法的联系
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单元梳理的新思路
数学书第94页第1题
数学书第96页第10题

见第五单元第7课时:分数加、减法整理与复习(一)
年级:
五年级
教材版本:北京版
一、教学背景简述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对分数加减法单元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整理与复习,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算理、巩固算法,同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复习,学生不仅收获知识更能收获方法。学生能够把在本单元学习中用过的好方法自觉地、灵活地运用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难点。因此,本课通过单元梳理和一些题目的设置,力求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回顾画图、转化、估算、对比、找联系等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解决新问题当中。
二、教学目标
1.在成果的交流与分享中,复习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与计算方法,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重点)
2.经历运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问题解决能力。(难点)
3.感受数学知识内在的关系,发展联系地看问题和自觉进行知识建构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生个性化的单元梳理成果
教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上一节课,老师布置了让同学们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的作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
1.按单元知识的呈现顺序梳理
作品:
2.对比中梳理
作品:
通过对比,感受到算法不同,但是计算的道理相同,因为不论是相同数位对齐,还是通分,都是为了统一计数单位,然后把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
梳理整数、小数、分数的计数单位,借助小数数位顺序表、正方形图感受计算单位之间的联系。
3.错题集整理
作品:
分析错例,借助直观图理解1-+计算的道理,体会1-+=1-(+)。
4.方法的梳理
作品:
教师小结:复习时,即可以整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也可以把本单元学习和解决问题时用过的方法进行梳理,经常进行对方法的梳理,可以让我们对问题的解决更加灵活。
(二)解决问题
1.问题情境
今年的5月1日,北京市出台了《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倡导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你们一定也发现了,在我们生活的小区、村镇、学校……都放置了有这些字样和标志的垃圾桶,分别是“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
小美一家积极响应垃圾分类的倡议。这不,家里的垃圾都满了,她们正在收拾呢,发现这里面也有数学问题,厨余垃圾大约占垃圾总量的
,可回收物约占垃圾总量的
,其他垃圾约占垃圾总量的
,家里还有一些废弃的电池和过期的药品,这些是有害垃圾,一直是单独存放的。怎样把这些信息清晰地记录下来呢?
呈现表格用表格记录:
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一:有害垃圾约占垃圾总量的几分之几?
问题二: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垃圾相比,哪类多?多占垃圾总量的几分之几?
2.解决问题一:有害垃圾约占垃圾总量的几分之几?
方法一:
方法二:
教师:两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小芳的方法是从1里依次减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占垃圾总量的几分之几,小明的方法是从1里一下减去三个数的和,都是可以的。
方法三:
3.解决问题二: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垃圾相比,哪个多?多占全部垃圾的几分之几?
学生1:我有个疑问,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
学生2:可回收物是指那些像报纸、饮料瓶等可以循环再利用的垃圾,它占全部垃圾的。另外三种,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都是不可回收垃圾。
方法一:
方法二:
4.解决问题三:关于垃圾分类,看看这些数据,你想到了什么?
生1:可回收物虽然比较少,但是积少成多,不分类投放就浪费了,前几天,老师让我们做垃圾分类的宣传海报,这是我经过调查搜集到的一些数据。这些我们平常用过的废纸、废玻璃、喝完饮料扔掉的易拉罐,经过再次加工,还可以变废为宝!
生2:有害垃圾虽然也很少,但是对环境的污染却大得惊人,一颗普通电池随便丢弃,可以污染
60万升水,这些水,一个人一生也喝不完。
生3:这些随意丢掉的垃圾,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成了鱼类等小动物的灾难。不仅如此,人喝了受污染的水,吃了受污染的食物,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小结:垃圾分类不是一件小事,它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和健康。所以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为营造美丽的家园出一份力。一道题不仅让我们复习了所学知识、方法,还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
(三)回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师总结:每学完一个单元,及时的整理和复习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数学的每一个知识都是有联系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整理,找到单元知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这些零散的知识在头脑中,连成线、织成网。
(四)布置作业
1.数学书第94页第1题
2.数学书第96页第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