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部分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地理部分复习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05-20 16:59:59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一.宇宙
2.包括:
1.概念:
宇宙中有上千亿的星系,平均每个星系又有上千亿的恒星和各类天体。
宇宙是由许多类似于银河系一样的河外星系组成。
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极大的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 中。
宇宙的形成:
大爆炸理论主要观点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总星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
太阳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小行星带
木星
土星
天王
海王
冥王
太阳系是由八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按照一定的轨道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而构成的,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其质量占到太阳系总质量的99.9%
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体积最大的行星——
卫星最多的行星——
最亮的行星——
最美丽的行星——
最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
水星
木星
金星
土星
地球
土星
小行星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用肉眼看不到这些小行星,它们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旋转,形成了一个环状的小行星带。
八大行星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公转轨道跟圆都很接近
彗星由岩石碎片、固体微粒和冰组成。
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彗核的冰物质受热而部分汽化,形成彗发。受太阳风的吹拂,彗发中的一部分形成
彗尾
彗星主要由什么组成?
彗星为什么常常拖着长巴?
太 阳
一、太阳概况及外层大气结构
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2、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3、直径140万千米,是地球的109
倍,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
4、表面温度为60000C,
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0C。
5、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
6、太阳的大气层可分为光球层、色球
层、日冕层
核心
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太阳
大气层 是否可见 颜色 太阳活动的标志
光球层 肉眼可见 白色 黑子
色球层 日全食或用特殊望远镜可见 玫瑰色 耀斑、日珥
日冕 日全食或用日冕仪可见 淡黄、白色 太阳风
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
太阳风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使南北极地区形成极光
耀斑和日珥增多能产生磁暴现象,使指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危及星际旅行
太阳黑子、耀斑增强的时候人们要注意用各种防晒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的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太阳黑子还影响降水.
地球
1、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地球自转。
地轴
地球自转
从地轴北端或北极上方观察,地球呈_______方向旋转。
逆时针
从地轴南端或南极上方观察,地球呈_______方向旋转。
顺时针
北N逆ni,南S顺shun
观察地球的
自转动态模
型图,地球
自转有什么
特点?

西


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你知道哪
些现象可
以证明地
球是在不
停地绕地
轴自转?
太 阳 光
A
B
C
D
北极
夜半球
昼半球
晨昏线
晨线
昏线
读图:
地球的公转
3、地球的公转方向:
4、地球公转的周期:
5、地球公转的姿态:
6、地球公转的效应:
自西向东
呈倾斜状态,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1)正午的太阳高度是随季节而变化;
(2)四季变化
(3)昼夜长短的变化
1、太阳高度会随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
地球的公转
2、绕转中心:
太阳。
约一年(365.2422天)。
一年中,同一地点每天正午太阳高度都是一样的吗?


冬天中午
夏天中午
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季节而变化的
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 纬度位置  时  间
节气
北回归线
夏至日
6月22日左右
赤道
秋分日
9月23日左右
南回归线
冬至日
12月22日左右
赤道
春分日
3月21日左右
23.50N
00
23.50S
00
昼夜长短变化
1.极昼现象——太阳整日不落;极夜现象——太阳整日不出
太阳光
夏至日: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长夜短.
北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
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冬至日
太阳光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南半球昼长夜短
南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
4.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没有极昼夜现象.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情况刚好相反
春分日\秋分日
太阳光
北纬23.5度
南纬23.5度
南纬66.5度
北纬66.5度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
魏格纳
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魏格纳认为:全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海陆分布。
板块“漂浮”在______上,
不断地发生_____和_____
碰撞
张裂
软流层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1、地球的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的.
2、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的,在板块与板块
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带。
3、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
碰撞
张裂
形成巨大的山脉
形成裂谷和海洋
月球概况:
(1)月球本身不发光,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2)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
1.月球的形状:球体
黑暗部分:平原和低地。
明亮部分:山脉和高原
3.月球上的环形山
2.月球表面的明暗情况:
变得很轻。1.
月球表面物体会
3.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达300℃
2.在月球上听不到声音。
4.月球的表面布满大大小小的石坑---环形山。
想一想:为何有这些景观?
3. 由于没有大气层,月球上没有水汽、风、云、雪等自然现象。由于没有大气,其昼夜温差特别大,白天可达127℃,夜晚则降至-183℃。
1. 月球由于各方面都小得多,导致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那么你的体重就只有地球上的1/6左右了。
2.由于月球的质量小,其引力小,因而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也无法传播,所以月球是一个寂静无声的世界。
月球是一外没有水,大气、生命,布满环形山的荒凉世界。
4.整个月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它们都是宇宙物体冲击月面的产物。
月相:
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
月相变化的形成原因:
1. 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我们见到的月光其实是太阳的反射光。
2. 是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动。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名称
出现的大致时间(农历)
日、地、月位置关系
视觉形状
新月
或朔
上弦

满月
或望
下弦

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居中。
大致成直角,月在地以西
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地居中。
大致成直角,月球在地球以东
不可见
半圆。上半夜见于西部天空,月面朝西
通宵可见,一轮明月
半圆。下半夜见于东半部天空,月面朝东
初一
初七、初八
十五、十六
二十二、二十三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间。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朝西面。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月相变化规律:
1、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半边明亮(月面朝西)。
2、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 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半边明亮(月面朝东)。
可以简记为: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朔望月:
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
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我们现在过的什么节是根据农历确定的,你知道吗?
春节 端午 重阳 中秋
正月初一 五月初五 九月初九 八月十五
天气和气候
2、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异同
区别
概念
气候
天气
A、短时间的
B、多变的
A、较长时期的
B、变化不大
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
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
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短时间内近地面的
气温、湿度、气压、
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相同点:
天气的变化都有气候的背景因素
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主要是对气温的影响。
(3)地形:在对流层,地面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
在迎风坡易形成地形雨,迎风坡降水比背风坡多。
(4)季风:夏季:偏南季风, 温暖湿润。
冬季:偏北季风, 干燥寒冷。
(2)海陆性质: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海洋比内陆地区的
气温变化小,降水丰富,年较差小。
(基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