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传染病和免疫
同步复习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
1.今年上半年全球发生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据国家卫健委发布,至2020年4月30日,我国累计报告新冠病毒确诊病例84373例,累计死亡4643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是本次传染病的传染源
B.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属于消化道传染病
C.为预防新冠病毒,出门应该戴口罩,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人们在春节期间减少外出、不去人群聚集处,目的是控制传染源
2.某人从武汉回乡过春节的过程中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护人员将他带到医院隔离治疗,这属于预防传染病的(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保护病原体
3.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艾滋病的病原体没有细胞结构
B.就艾滋病而言,手术器具严格消毒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
C.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共用学习用具不会被传染艾滋病
D.医院给病人验血,检测其是否携带艾滋病病毒,这是为了有效控制可能出现的传染源
4.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B.抗体是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由吞噬细胞产生的
C.抗原是“非己”物质,抗体是人体合成的蛋白质
D.抗体和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一种抗体只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5.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皮肤和黏膜是人体第一道防线,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B.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
C.抗体抵抗抗原的作用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
D.人体免疫系统中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至关重要
6.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特异性免疫一般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B.计划免疫有利于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提高人口素质
C.免疫对人体总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能力越强越好
D.新冠肺患者痊愈后,其体内有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
7.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传染病,截至2019年12月至今,至今已在全世界国家蔓延。我国采取人们居家隔离,出门带口罩,喷洒消毒液,这些预防措施属于( )
A.切断传播途径
B.控制传染源
C.保护易感者
D.清除病原体
8.新冠肺炎、新冠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新冠肺炎病人的飞沫、新型冠状病毒分别属于( )
①传染源②病原体③传播途径④传染病⑤易感人群
A.④①③②
B.②⑤①④
C.④③①②
D.④⑤③②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流感的病原体是流感患者
B.室内多开窗通风不能预防流感
C.流感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D.吃抗生素能够预防流感
10.下列不属于传染源的是( )
A.乙肝病毒的携带者
B.新型冠状病毒
C.患手足口病的儿童
D.流感患者
11.有的人吸入花粉或尘土后,会出现鼻炎或哮喘:有的人吃了虾、蟹,皮肤会奇痒难熬,对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人体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细胞的功能太强
B.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的功能太弱
C.人体抵抗抗原侵入,防止疾病产生的功能太强
D.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的功能太弱
12.关于新冠病毒型肺炎的预防,下列做法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不匹配的是( )
A.建立方舱医院收治轻症患者﹣﹣控制传染源
B.支援武汉的医生注射胸腺肽﹣﹣保护易感人群
C.外出需要戴口罩﹣﹣保护易感人群
D.建议群众不聚集,减少外出﹣﹣切断传播途径
13.下列关于人体的三道防线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
B.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
C.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D.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原
14.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下列防治措施错误的是( )
A.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B.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C.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D.不与艾滋病患者握手,防止感染艾滋病
15.春季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季节,曾经感染过腮腺炎病毒的人,可对此病产生终生免疫。下列关于这个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B.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
C.患过腮腺炎的人也不会感染乙肝
D.腮腺炎病毒属于抗原
16.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外出不用戴口罩,去人流量较大的地方也无妨,也无需避免和他人有近距离接触
B.外出回家要洗手再用酒精或者洗手液洗手,在家时,饭前,吃东西前也尽量洗手
C.在家的话,要打开门窗通风,注意保暖,生活有规律,多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
D.不要吃野味,要尽量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少吃凉食,肉类食物尽量都要煮熟再吃
17.下列传染病与其病原体的配对正确的是( )
A.肺结核与结核病毒
B.血吸虫病与钉螺
C.足癣与细菌
D.天花与天花病毒
18.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一些马体内,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复注射,重复注射若干次后,可从这些马的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清。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医生会注射抗蛇毒血清到患者体内,以减轻蛇毒的毒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给患者注射抗蛇毒血清的方式称为预防接种
B.抗蛇毒血清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的蛇毒疫苗
C.上述治疗毒蛇咬伤的方式属于特异性免疫
D.注射抗蛇毒血清的目的是引发患者产生抗蛇毒抗体
19.为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可以注射免疫球蛋白,这一免疫反应和免疫球蛋白分别是( )
A.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20.控制传染源的最好时机是( )
A.发病治愈期
B.发病后期
C.发病中期
D.发病初期
21.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特点是( )
A.生来就有的,只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B.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C.出生后才产生的,只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D.出生后才产生的,对多种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22.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不会通过蚊子进行传播
B.当人体的免疫功能过弱时,会出现过敏反应
C.注射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疾病,所以,从免疫的角度来看,注射的疫苗属于抗体
D.卡介苗可以预防麻疹,百白破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23.有关抗原和抗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使人体致病的外来物质都属于抗原
B.抗体是在抗原的刺激下产生的一种蛋白质
C.一种抗体只针对特定的抗原发挥免疫作用
D.抗原被清除后,机体在一定的时间内仍具有针对该抗原的免疫能力
24.将狂犬病病狗击毙,同时给接触人员注射狂犬病疫苗。以上措施分别属于( )
A.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B.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
D.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5.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该病不会传染人,高温下病毒可彻底灭活),目前该病在我国呈点状分布,总体可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病死的猪和携带该病毒的猪是该病的传染源
B.从免疫学角度判断,非洲猪瘟病毒属于抗体
C.注射抗生素可以有效杀死非洲猪瘟病毒
D.注射疫苗预防该病属于免疫的第二道防线
二.解答题(共4小题)
26.2019新型冠状病毒,即“COVID﹣19”,因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从武汉向全国蔓延,给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是引发肺炎的
,在国家发布的第五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治方案中提出,新型肺炎主要通过
、气溶胶、接触等途径传播,传播能力强,传播范围广。
(2)随着确诊病例的不断增加,说明大部分人对新型冠状病毒缺乏免疫力,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看,这些人都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
。
(3)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说,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例如居室通风、消毒,出门戴口罩等。从传染病预防的角度来看,这些措施属于
。
(4)一般来讲,得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人康复后短期内不会再二次感染,因为他的体内产生了
,这种免疫属于
性免疫。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截至2020年5月27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5555691例,累计死亡348541例。全球各国纷纷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例如居家隔离、公共场所全面消毒等。
材料二:中和抗体被国内外科学界普遍认为具有抗新冠疫情的潜力。作为一种治疗性抗体,可以通过中和或抑制病原体的生物活性来保护细胞免受侵害。中和抗体能够抢先与新冠肺炎病毒刺突蛋白结合,从而阻断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病毒无法感染正常细胞,就很容易被免疫系统清除。
(1)从结构上分析,新冠肺炎病毒与其他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
。
(2)疫情期间要戴口罩,勤洗手,公共场所要定期消毒,这些措施都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3)新冠肺炎病毒进入人体后作为抗原可以刺激
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促使吞噬细胞将抗原清除。
(4)中和抗体能与新冠肺炎病毒结合,说明该中和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
。医生采用中和抗体治疗患者时是采用注射还是口服的方式?为什么?
。
28.2019年冬季以来,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2020年2月11日,世卫组织(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正式命名为“COVID﹣19”。
(1)新型冠状病毒不具有
结构,外形呈
形,不含有DNA,RNA是它的
物质;
(2)传染病都具有
,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在免疫学上称之为
,应隔离治疗;患者肺部炎症,肺是人体的
系统的主要器官;患者治愈后,机体获得对新型冠状病毒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
;
(3)一个多月的网课后,小明到校上学了。在校学习期间,小明除了宣传画中说明的预防措施外,还应该①
,②
等。
29.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鼠疫,是由鼠疫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烈性传染病,曾被称为“黑死病”,为我国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
材料2: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导致的肺炎。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鼠疫杆菌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都属于病原体,两者在结构上的差别是
。从免疫的角度看,两者都属于
,侵入人体后,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会产生相应的物质,针对性地对其发起攻击,这种免疫属于
(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2)为了防治“2019冠状病毒病”,下列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有
。
①针对疑似病人进行核酸检测,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②建立方舱医院,实现集中隔离治疗确诊的“2019冠状病毒病”轻症患者;
③个人应尽量减少外出活动,注意个人防护和手卫生。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
1.C;
2.A;
3.B;
4.B;
5.B;
6.C;
7.A;
8.A;
9.C;
10.B;
11.C;
12.D;
13.D;
14.D;
15.C;
16.A;
17.D;
18.C;
19.B;
20.D;
21.B;
22.A;
23.A;
24.B;
25.A;
二.解答题(共4小题)
26.病原体;飞沫;易感人;切断传播途径;抗体;特异;
27.没有细胞结构;切断传播途径;淋巴;特异性;口服时药物在消化道内被消化,而注射是直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病灶;
28.细胞;球(或皇冠);遗传;传染性(或流行性);传染源;呼吸;特异性免疫;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或不聚集、居家隔离、注射疫苗、预防接种);
29.鼠疫杆菌是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新冠肺炎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抗原;特异性;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