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声音
设计者:
总
1
课时
课型:新知课
教学总目标:科学概念: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声音。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到控制声音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知道各种控制噪音的方法。
教具准备:1.
学生准备:罐子、黄豆、棉花、废报纸、毛巾2.
教师准备:耳罩、记录单
教学方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教学设计:一、引入欢迎大家来到科学的课堂。下面先请大家猜个谜语,打一个人体器官,看哪位同学能猜出来。咳,大家请竖起耳朵听清楚: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头不见面。要是你还猜不着,我再给你说一遍。哇,大家脑筋转得真快,这么快就猜出来了!那大家知道耳朵有什么重要功能嘛?(生:听声音,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对,大家都很棒。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耳朵能感受大自然里的各种声音,能欣赏悠扬美妙的音乐,能聆听师长的教诲。在危难时刻,耳朵还能帮助我们躲避灾害。我们保护耳朵也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需要精心呵护,那么我们该怎样避免我们的听力受到伤害呢?所以我们今天就要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保护我们的听力(引出课题,板书)。二、如何保护听力我们说,要想知道怎么保护,就要先知道有什么伤害。那请同学们好好想想,我们平时有哪些行为是伤害听力的呢?请大家一边阅读课本62页,一边思考。用时1分钟。噪音?很好,说明你平时很注意观察。给他掌声。(展出保护听力的思维导图)噪音怎么伤害耳朵呢?我们知道耳朵里有个重要的器官——鼓膜。一旦噪音到达一定的程度,鼓膜就会受到伤害,并且可能是无法挽回的伤害。(展出碎玻璃杯视频,模拟噪音对鼓膜的伤害)既然知道噪音伤害听力,那我们就应该怎么避免呢?对了,同学们回答得真好。掌声鼓励一下。我们就应该远离噪音(点出思维导图的那一项)。同学们还发现有其他伤害听力的行为吗?哦,他说的对不对?对啦,我们给他掌声鼓励。耳朵既然是重要的听力器官,那我们也要好好保护它,就从日常小事做起。(点思维导图选项)不要过度清洁,不要用挖耳勺,这些行为稍有不慎,就会弄坏鼓膜,就会损害我们的听力。还有其他的吗?刚刚我听到有人悄悄说:睡眠不好也会耳朵痛,会不会影响听力呢?这位同学很细心的记录了生活里的细节,给他掌声鼓励。对的,我们的耳朵里有丰富的耳神经,才能帮助我们传达声音信息。而熬夜、睡眠不好,会引起头痛、耳鸣的不良后果,我们需要从生活习惯做起,好好保护听力。听了同学这么多想法,都非常不错。那老师再给大家补充几点。水长时间留在耳朵里,会造成耳朵发炎流脓,影响听力,所以平时游泳和洗澡时,我们应该注意清理耳朵里面的水。(点开思维导图)还有烟酒等刺激性物品,也会影响我们的听力神经。(点开思维导图)长期戴耳机也会影响我们的听力。(点开思维导图)那你们有没有关注,以前电视新闻里有说,一些孩子感冒发烧去医院治疗后,就逐渐没有听力了。这是因为他们可能使用了一些对听力神经有副作用的药物,才导致了听力丧失的后果。这一类的药物我们称之为耳毒性药物。所以(点思维导图)我们需要合理用药,尽量少用或不用耳毒性药物。刚才的注意事项。大家刚才有记清楚吗?那我们来做个小测试检验一下。现在有个如何保护听力的小游戏,老师请两位同学上来PK一下,看谁听课最认真,记忆力最好。通过刚才的练习,老师发现,还有同学可能学得更好,我们再请一组同学上来展示一下。同学们积极举手展示学习成果,老师很高兴,请大家用掌声好好表扬自己。前面两组同学的展示,我们进一步巩固了如何保护听力的方法,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好好保护自己的听力,更好的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控制噪音
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回想一下前面的课程,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首先,要有发声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声源”。第二,声音要有传播的途径,有介质,否则真空是无法传播声音的。最后,一定要有接受声音的器官,那就是耳朵。(一边说一边贴板书)这就是声音的三大要素。只要影响了一个要素,那么声音的音量就会发生改变。在检验音量的时候,人的耳朵是有误差的,我们请一个专业仪器来帮忙。(拿出手机,点开分贝计的界面放在视频展台)。这个叫做分贝计,还记得我们学过音量大小的可以用分贝来衡量,我们一般交谈,就是60分贝,这是合适的音量。而工厂车间的声音在95-100分贝之间。人们发现,经常呆在95分贝的空间里,29%的人会丧失听力;即使是呆在85分贝环境里,10%的人也会耳聋。在刚才我们的保护方法中,噪音的伤害是最显著的,而老师也通过玻璃杯模拟展示了噪音对鼓膜的伤害。那我们联系刚才声音的三大要素,我们怎么才控制噪音呢?你们看,老师现在在说话,那老师的嘴就是声源,怎么能让老师的声音变小呢?老师捂住嘴巴,声音就变小了,这是因为老师控制了声源。(记住,要用同样的音量说话,才能对比得出音量的变化)说明我们控制噪音可以使用捂嘴巴这种控制声源的方式。老师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你们的耳朵中,那老师把手放在嘴前面,你们听,声音变小了吗?这就是使用了挡嘴这种阻碍传播途径的方式。那请你们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现在听老师的声音是不是变小了?这就是使用了捂耳朵这种在人耳处减弱的方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我们怎么用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的控制方法呢?首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发声罐,用来模拟人的发音。(把黄豆放进罐子摇动)但是罐子发声需要人为摇动,这样的误差比较大,摇得快或者慢都非常影响声音的大小,所以我们要请一个专业摇罐手,请他左手右手同一个幅度和频率摇动初始发声罐和改装后的发声罐,保证我们的初始条件。其次,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样材料,分别是毛巾、废报纸、棉花。请大家5分钟进行设计、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看看最后那个小组办法最多,办法最有效果。做的最好的小组,老师给他们组加分。(拍手)五分钟时间到,请大家停止实验,身体坐正看老师。我现在发现第三组做得最好最快。第2组也很不错。表扬这两组同学。其他小组也不错,都坐好了。现在我们请大家展示一下实验成果。哪个小组先来?好的,请这位同学来展示一下小组成果。带上对比罐。(展示,使用分贝计来检测)他使用毛巾包罐子,音量与对比罐相比,小了,那这是影响了声音三大要素的哪一种呢?对了,是第二种。试验成功!给他们小组掌声鼓励。还有哪个组有不同的方法,上来说一说呢?他使用
,音量与对比罐相比,小了,那这是影响了声音三大要素的哪一种呢?对了,是第一种。试验成功!给他们小组掌声鼓励。还有吗?。。。。。。大家都很认真思考,大家掌声鼓励一下。现在我请大家一起来做一做小测试,你们说,老师来连。同学们学习都很认真,都连对啦~~~太棒了~~四、说一说生活中是怎么控制噪音的?相信大家都是爱观察的好孩子。现在老师展示几幅图片,请大家说一说,生活中人们是怎么控制噪音的。第一幅,是一个带耳罩。对了,是利用了在人耳处减弱的方式。第二幅,是利用了控制声源的方法。第四和第五第六是利用了阻碍声音的传播方式。五、在不同的环境中控制噪音当然,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都是控制噪音,但到安静的场合我们能不能捂别人的嘴,那这样的场合怎么才能减弱。相信大家都是文明守礼的好孩子,我们说,改变别人,不如提高自己。所以我们要保持安静,请同学上来归类一下,哪些情况是需要轻声细语的呀?哪些可以声音洪亮的?
~~~我们人怎么才能听到声音呢?就全靠耳朵了。现在让我们听一听医学专家怎音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我们感受世界的多种多样,能让我们互相即时交流有效信息。无声的世界多么令人难受啊么说的。(播放保护听力的专家视频)。所以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听力,否则一旦发生无可挽回的后果,那我们的世界就变成无声的世界了,什么都听不到了,听不到父母的叮咛,听不到同学的呼唤,听不到马路上来往的车辆发出的声音,听不到游戏的音效……
三、如何控制噪音呢?1、过高过强的声音都会影响我们的听力,那么如何控制噪音呢?----小组讨论。2、分组活动:做一个发声罐,使发声罐发出声音。能利用桌上的材料(报纸、毛巾、棉花等)能想办法使发声罐的声音变轻呢?3、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减少噪音的方法?小组讨论4、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场合需要我们控制音量?为什么?四、课后延伸1、掩耳盗铃会成功吗?2、介绍电子助听器
如果因为意外耳朵听力严重受损了,怎么办呢?引入电子助听器视频3、人工耳蜗4、耳保健操
我的创新点:
实验用瓶子装黄豆,摇晃产生噪音。利用棉布、泡沫或纸进行隔音,如何才能降噪。
板书设计
控制声音1保护听力的办法2控制物体发声
声源
传播途径
人耳
控制
阻碍
减弱
《保护我们的听力》教学反思
桂林市穿山小学
龙作春
这是一堂综合课,也是一堂拓展课。需要用到前面的知识点,也需要学生有较大的知识储备量。
在这堂课中,教材有三个比较难处理的点,一是需要学生通过日常常识以及查阅资料,得到保护听力的方法;二是需要让学生领悟到控制噪音的关键要素;三是将控制噪音拓展到平时的日常生活中。
针对这些点,教师设计了以下的方式:一是课前预习,让学生有目的的加强知识储备,并在总结后用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印象。二是通过实时案例(教师捂嘴、拉长距离、学生塞耳),强调声音传播三要素,从而让学生领悟控制噪音的方法;三是将平时场景设计进游戏里,让学生在游戏里领悟平时生活中何时何处该控制噪音。
在课堂最后时,因为铺陈的个别环节处理不当,前面时间把握不够灵活,所以课堂节奏感有误差,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课堂中尽量少犯这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