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一课是第五单元《水的变化》的总结课。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把前几节课学习的水的形态变化的知识综合起来,从构成水的形态变化的相互关系与循环变化规律的完整认识;另一方面要以此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联系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将水的三态变化知识扩展到自然界循环变化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是有着较好的知识经验基础的,我们应当相信孩子们具有思考的潜力,在课堂上尽可能地为他们创设安全、自由、宽松的思考氛围。?
??
??
??
??
??
??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理解水在自然界里是循环运动的。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对资料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对自然界里水的变化的归纳概括能力。
通过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渗透“自然界是永恒变化的”科学自然观和节水爱水的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对资料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对自然界里水的变化的归纳概括能力。通过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难点
渗透“自然界是永恒变化的”科学自然观和节水爱水的环保教育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水是生命之源泉。自然界里哪些地方有水?(板书:水)谁来说一说。
指名回答。
、水的三种形态
同学们说得真好。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云、雾、雪、霜等的形成原因,知道了水有三种形态,大家还记得是哪三种形态吗?(固态、气态、液态)
课件出示云雾雪霜等。那么我们来给它们归归类吧,看它们各属于哪种形态的水?(课件出示)水在什么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或者冰呢?
指名回答。
(三)、学习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同学们说得真不错。那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水呢?
根据学生说的内容,归类简要地记录在黑板上。
这些水从哪里来又会到哪儿去了呢?(学生分组讨论)
指名回答,引导全班交流。
师小结:总之,从天上下雨或下雪落到地面的水有三个去向,哪三个去向?(指名说)
天空、陆地、海洋。
师:(课件出示图,边总结并加上箭头)根据同学们的讨论、回答,我们知道了江、河、湖、海、动植物体内的水,高山上的积雪和南北极的冰以及生产、生活中的用水,在太阳的照射下,都不断地蒸发,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飞散到空中的大量的水蒸气由于受冷形成云。云随冷热空气而流动,随风飘动到地球各处的上空,最后变成雨、雪等掉下来。掉到地面上的雨水和融化了的雪水,有的直接形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去了;有的流到江、河、湖中;有的渗进地里成为地下水,很少部分被植物所吸收,部分地下水又会流出地面形成泉水或被动物饮用,或流入江、河、湖;江、河、湖又会日夜不停流到海洋。
师:这种变化是循环的,会不会停止呢?
生:不会停止。
师:对,自然界的水它总是这样永不停息的、循环往复的运动着的,我们把这个变化过程称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把课题补充完整)
这个变化大家能不能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呢?
学生完成示意图后,指名展示。
师出示示意图,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四)、总结课堂,提高节水意识。
1、师: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是利用水做了哪些事?
(浇灌农田、发电、航海船运……)
师: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资源呢?
指名说说。
2、设计一条保护水资源的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