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写作 《说明的顺序》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写作 《说明的顺序》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26 10:2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写作
说明的顺序
一篇文章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说明事物总得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合理的安排顺序是一篇说明文写作成功的关键,怎样合理的安排说明顺序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把握常见的说明顺序及其用法;
2、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学习说明顺序的运用规律;
3、写说明文要做到说明顺序得当、说明思路清晰。
温故而知新
《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
第一部分:说明物候学研究的对象;
第二部分:话题转到农业上,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第四部分: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恐龙无处不有》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
行文思路(怎么样说明):发现问题——找出答案——得出结论
发现问题: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
、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找出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恐龙在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后来“泛大陆”又相互分离,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得出结论: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强有力的证据。
《被压扁的沙子》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说明对象为“恐龙的灭绝”,说明角度为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
文章的写作思路如下:全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1段,引出说明对象。
第二部分为2~6段,探讨恐龙大灭绝,介绍两种学说“撞击说”和“火山说”,揭示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为7~11段,解释斯石英的成因,重点说明其性质,为排除“火山说”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部分为12~17段,依据科学理论,进一步断定有斯石英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运动,从而得出结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时间的脚印》采用了逻辑顺序。文章首先通过问答,告诉读者时间是可以被记录的。并以岩石和铜壶滴漏为证。接着重点写了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对于这个问题,作者先说明岩石是怎样在外力作用下由大变小最后变成沙砾的,然后再说明岩石重新由沙砾聚集而成的过程,在重新成岩的漫长岁月,历史的遗迹被保存了下来。包括地质年代、地壳活动、地球历史的发展等。
文题展示
1、你有自己特别熟悉、喜欢的小天地吧?比如,你自己的房间,你在教室里的座位,校园里的某个角落……以“我的小天地”为题,写一个片段,向别人介绍它。不少于200字。
提示:(1)确定说明对象后,先考虑写哪些内容,然后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
(2)写作中,注意准确使用方位词,这样能使介绍条理清楚。
2、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顶盒、无线路由器?我们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层出不穷。选择一种产品,写一篇文章介绍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不少于600字。
提示:(1)可以设想一个特定的受众,比如一位长辈,他对你所介绍的?产品或技术不太了解,尽量用他能够理解的话进行说明。
(2)为了使行文活泼,也可采用问答式来组织全文,但注意要写成说明文,不要写成叙述类文章。
3、你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这几年来,你觉得周围的环境有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1)确定说明对象,如空气、水质、植被、交通状况等,写出它的变化。
(2)查找相关资料,说明变化的原因。
(3)注意安排好说明顺序。
习作训练题
[训练题二]从以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里任选一个,写一篇事物说明文,介绍其特征与功能。不少于600字。
钢笔????
词典????
电脑????
冰箱????
民居?????
汽车
提示:1、可以写自己拥有的“这一个”事物,如“我的钢笔”“我家的房子”,也可以写一类事物。无论选择哪种写法,都要力求写得准确、充实。
????
2、既要写出事物的外在特征,也要写出事物的内在特征。
????
3、文章力求条理清晰,写完不妨让同桌先看一下,看看他能不能明白。
写法指导
说明文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目的都在于让人获得知识。如何才能把知识讲得清楚明白呢?除了需要准确抓住事物的特征,讲究说明方法外,还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合理的说明顺序,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的特征,并且符合人们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规律。
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比如法布尔的《蝉》介绍蝉卵孵化为幼虫到蜕皮再到钻入土中的过程,就采用了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等,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或物品。比如《梦回繁华》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介绍,就采用了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是介绍事理时通常采用的顺序,具体地说,有先总说后分说、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等顺序。比如《苏州园林》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从四个角度加以分说,《恐龙无处不有》用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佐证“板块构造”理论,就?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
选择说明顺序的标准
一篇说明文采用何种说明方法,一般应考虑以下两点:
①与说明对象有关。如果介绍一座建筑物或者景点,我们一般采用的是空间顺序,如果介绍事物的发展过程,我们主要采用时间顺序,如果介绍事物的道理,一般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具体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要根据说明对象而定。
②与说明对象的特点有关。说明文都是介绍事物和事理的文章,怎样写好一篇说明文,就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来写,用合适的说明顺序有利于凸显说明对象的特点。
通常情况下,一篇说明文往往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如《中国石拱桥》整体上采用的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而在举桥梁例子的时候,则采用了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
例文一:我的小天地
我的小天地是我们家的客厅。
我家的客厅很漂亮。红色的地板,白色的吊顶,两米多长的落地吊兰是一条绿色的瀑布,瀑布中间夹着玻璃墙,玻璃墙里养着各种观赏鱼,游来游去,非常漂亮。
客厅西墙是电视墙,想看大电影,打开家庭影院,绝对可以享受到影院的效果。电视墙对面是一排沙发,充满艺术感的沙发造型,让你感觉好像是走进了艺术的殿堂,而这套沙发也的确是由在美术学院的姐姐设计的。茶几上摆着漂亮的景德镇茶具,爸爸爱喝茶,这里是他招待客人的地方。
客厅很宽敞,可以在这里一边看电视,一边吃水果;或者一边看电视,一边跳街舞。客厅的一角还挂着射镖盘,射镖盘可是可是男孩最喜欢的游戏,我在这里可以自由地射镖因为客厅的光线很好,所以这里也是爸爸看报纸的好地方。放假时我会和姐姐在客厅做游戏。
欢迎你来我的小天地。
教师点评
这是一个介绍客厅陈设和功用的片段。整体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思路。开头点明说明对象,中间说明客厅的陈设和功用,结尾总结全文。全文说明思路非常清晰。介绍客厅陈设时主要采用了空间顺序,介绍功用时主要采用了逻辑顺序。说明顺序的综合运用,使得说明对象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三、例文引路
石榴的自述
同学们好,我叫石榴,又名若榴、丹若、金罂。每年五月,我火红的花分外娇艳,农历五月也俗称榴月。我,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据传,因此物系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从安石国引入,故旧时又名“安石榴”“海石榴”。张华《博物志》:“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夏季开花,经常为橙红色,亦有白、黄、红、粉红诸色。果实球形,成熟后外皮为粉红色或深紫色。中国人视石榴为吉祥物,以为它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古人称我“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民间婚嫁之时,常于新房案头或他处置放切开果皮、露出浆果的石榴,亦有以石榴相赠祝吉者。
在寂寞少花的夏季,我灿红的花朵吐放于万绿丛中,显得格外耀眼夺目,使人感到一种热烈而明快的气氛。因此,历代文人骚客都有吟咏我的诗赋传世。诗人们以“碧油枝上昼煌煌”“火光霞焰递相燃”形容绽开之榴花,可谓气象全出。宋代诗人王安石吟唱独夸我的残诗“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亦不失为赏心悦目的点染之笔。
关于我的传说,一说是张骞,因为他从西域取回石榴。一说是江淹,因为他写有著名的《石榴赋》。还有一说是钟馗:“五月花神丑钟馗,唐王不点状元魁。艾叶如旗征百服,苍蒲似剑斩妖魔。雄黄酒,饮数杯,阵阵轻风拂面吹。”
我成熟了之后看起来像一个红灯笼,虽然我的皮没有苹果那么光滑,不过好吃的都在里面哩!你将我掰开时,就会看到我的“肚子”里有许多枚红色的晶莹的小颗粒,而汁水也会流出来。尝一口汁水,有点酸,回味起来又是甜甜的,让你忍不住要尝里面的果实。我们一“家”大约有五六十个果实,每一个中间都有一层黄色的膜。我的营养价值很高,有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元素。同时,我身上的外衣也是很好的药材,我浑身都是宝哦!
【名师点评】小作者以第一人称介绍了石榴的称呼、由来、传说以及营养和药用价值等。作者按时间顺序介绍了石榴的主要内容,语言富有文采,文章引用大量诗文名句,表达了对石榴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读此文犹如品味酸甜可口的石榴,让人回味无穷。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叙述条理清晰,介绍恰当,给人以美的享受。
课堂小结
具体到写作实践中,采取哪一种顺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一篇说明文往往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从早到晚从古到今春夏秋冬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中间到两边逻辑顺序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