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新秩序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新秩序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24 18:4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1.树立单元意识,紧扣单元主题,统领各课教学。
2.明确课标,明确教学重难点
3.用好各类材料,促进历史解释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高中统编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
一战战场
巴黎和会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的辩证分析法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课前预习,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主要战役的概况,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内容,分析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秩序的影响,认识全人类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愿望。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历史概念解释:
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帝国主义: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竞相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的帝国,企图瓜分世界。
委托统治: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胜国所建立的通过国际联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
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皇储弗兰茨.斐迪男大公遇刺,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一个大国的皇储的地位固然重要,但怎么会由一个人的死亡就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的大战呢?
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新的划分世界的狂潮。
前提:世界联系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一战——背景:
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走上了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但毕竟政治民主化的发展程度不一致,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健全;第二类是以俄德日为代表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色彩较为浓厚。
项目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3
4
2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一战——背景:
从1900年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各殖民国家为了争夺新殖民地或保护既有殖民地而纵横捭阖,形成了极其复杂的利害冲突关系:
德国对英国的世界霸权提出挑战
意大利与法国、奥匈帝国都有“不可分割的”
领土争端;
俄国对英国在南亚西亚的霸权发出挑战,围绕巴尔干与奥匈冲突不断;
英国为了保持欧洲大陆的均势,一向与任何试图称霸欧陆的强国为敌;
法国立志复仇普法战争的耻辱,并利用俄国牵制德国;
……
国家关系: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一战——背景:
20世纪初,世界已被划分完毕,英国占有的殖民地最多,面积是德国的11倍,德国经济迅速增长,他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的国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
毕洛夫
在这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德国最急切地表现出获取殖民地的意愿。德国在1871年实现统一,80年代中期才有了第一块海外殖民地。当它走近“资本主义筵席的时候,席位已经被占光了”,只能靠从老牌殖民强国手中夺取殖民地来建立和扩大自己的殖民帝国。
相冲突的联盟体系











国协

1882年加入德奥集团
1907年
1879年
1892年
1904年
一战——背景: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新被吞并的波黑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做为假想敌人的,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极大愤怒,他们组织暗杀小组,在6月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刺客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战——背景:
1、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新的划分世界的狂潮。
2、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一战——背景:
3、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英、德矛盾尖锐)
两大军事联盟
导火索
材料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德国还要摧垮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和德国舰队……法国的目的是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区……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现代编(上册)》
战争蓄谋已久
实质: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
一战——背景:
一战——进程:
时间
战线与交战双方
战争阶段与重大战役
1914.7-1918.11
西线
东线
南线
英法—德
俄—德奥
俄—奥
第一阶段
(1914年)
第二阶段
(1915-1916年)
第三阶段
(1917-1918年)
马恩河战役
日本占领山东半岛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美国、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同盟国战败
决定性战场
一战——进程:
世界大战
一战——进程:
战争结束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福煦车厢
德法代表签订了《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
一战——进程:
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
日本趁火打劫……基本上工业国和债权国。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德国战败,削弱比英法更甚,陷入经济困境。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月(1914.7—1918.11.11)
参战国家
三十多个国家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3000多万,另有1000万人因饥饿和瘟疫死去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战后帝国主义力量对比的变化
a.摧毁四大帝国:德、俄、奥斯曼、奥匈
b.欧洲相对衰落:削弱英法意三强,世界中心地位动摇
c.美日崛起:美日力量壮大
d.最大特点是英国的衰落和美国实力的膨胀
1、对人类社会:一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2、对战争双方: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改变了帝国主义力量对比,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一战——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忙于互相撕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它们的民族工业得以乘隙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帝国主义国家还从殖民地大量征兵,这就促使殖民地的人民熟悉了军事技术装备和革新的机械,他们返转过来又利用学到的本领去反对殖民统治者。列宁
说:“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
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革
命”等等,说明:“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
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现代编(上册)》
3、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材料: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来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极一时。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4、对人们观念: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观念日益高涨。
一战——影响: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它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5、对国际关系:确立了帝国主义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影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和约》
1.德国及其各盟国应该承担战争罪责。
2.重新划分德国疆界
3.瓜分德国殖民地(条约规定剥夺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主要战胜国以“委任统治”形式予以瓜分)
4.限制德国军备
5.赔款与经济条款
列宁尖锐地指出:“委任统治制度是委托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实行“盗窃和抢劫的权利”。
委托统治: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胜国所建立的通过国际联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
各方对《凡尔赛和约》的反映:
德国魏玛共和国首任总理谢尔曼:谁要是签署这样的条约,他的手就会烂掉!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这不是和平,这不过是20年的休战。
列宁认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
《凡尔赛和约》是强盗、掠夺者、高利贷者、刽子手和屠夫的和约。”“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列宁
德国:当德国了解到条约内容后,愤怒和屈辱感迅速在德国国内蔓延,起初德国政府拒绝接受条约,德国海军以自沉舰艇的方式表达对条约的不满

德国人游行反对《凡尔赛和约》
各国对《凡尔赛和约》的反映:
中国: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人们义愤填膺,于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发表声明: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法国:法国认为自己没有完全得到满足,克里孟梭在随后的大选中下台。
美国:美国认为条约没有实现美国的预期,而且对德国过于苛刻。1919年美国国会投票决定拒绝签署凡尔赛条约,并拒绝加入国际联盟。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和约》
①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原因:
主要矛盾:
分赃不均,各国的目的未能满足
英美矛盾、英法矛盾、美日矛盾
②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原因:
和约对战败国的宰割、掠夺极为苛刻(导致极端民族主义、复仇主义)
③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仇视苏联
④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原因:
“委任统治”实质是维护殖民统治(导致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⑤欧洲新兴国家诞生出现新的民族矛盾:
原因:
战胜国没有真正按照民族自决原则,而是根据自身利益来处理欧洲领土问题(给德国提供条件)
凡尔赛体系的不稳定性:
凡尔赛体系实质:以英法为主导,在惩治德国为首的战败国、宰割弱小民族的基础上,确立的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重新瓜分世界的统治新秩序。
1.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2.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3.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恢复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日本将胶州湾德国租借地交还中国,
中国将其全部开为商埠,并尊重日本在该区域内的既得利益;
日军撤出山东,青岛海关归还中国,
胶济铁路及其支线由中国向日本赎回,前属德国人的煤矿由中日合办。
——《解决山东悬案的条约》
缔约各国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的完整;
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工商业机会均等的原则;
各国不得在中国谋取特殊权利而损害友邦人民的权利,不得鼓励有害友邦安全的举动。
——《九国公约》
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军备竞赛
五四运动
它…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再次成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对象;客观上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体系》
宗旨
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原则
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但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
局限
无法制止战争发生,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
性质:第一个主权国家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材料:
传统国际法认为,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是合法的,国家有诉诸战争的不容置疑的权利,即所谓的“诉诸战争权”。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变化:
战争——国际合作与和平安全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事实证明国际联盟的实际贡献不是遏制侵略者,而是使民主国家陷入混乱状态。……国际联盟的存在使得内阁大臣和外交大臣们在“旧式”外交和“新式”外交之间摇来摆去,结果通常是哪一种外交的好处也没得到,满州事件和阿比西尼亚事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国联决定各国自行对日本制裁
1
该体系仍以欧洲,尤其以英法为优势
2
该体系具有不牢固性、脆弱性
3
该体系具有反动性
4
该体系具有不全面性
稳定只是相对的、暂时的
“委任统治”的形式
把苏俄和德国排斥在外
转让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给日本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特点
它无法长久地维持世界和平,主要是由于它仅仅暂时地缓和了旧有的各种矛盾,实现了暂时的平衡。而它未能根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斗争并没有停止,只不过是在新的情况下重新开始。随着新的斗争逐渐激烈,原有的平衡逐渐被打破,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持的国际秩序将会被颠覆,和平将不复存在。
2009年,英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哈里?帕奇去世,终年111岁。哈里?帕奇晚年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战争是不值得的,不值得为之付出一个人的生命,更别说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了。”
一战老兵哈里?帕奇
科技究竟应当如何合理利用才能造福而不是造祸?
民众究竟怎样对待民族主义才是爱国而不是祸国?
矛盾究竟应当如何解决才能带来和平而不是战争?
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
习总书记用五个“要”系统阐述了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即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战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帝国主义通过巴黎和会、调整了列强在欧洲、非洲、中东地区的利益关系,建立了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体系”结束了各国间的战争状态,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暂时的和平环境。
这个体系是在惩治战败国、践踏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基础上建立的,从建立时就蕴含着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祸根。
随着这些矛盾的发展和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
“凡尔赛体系”必将崩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