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版九上化学专题4-燃料与燃烧单元测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仁爱版九上化学专题4-燃料与燃烧单元测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6-24 10:0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燃烧与燃料”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进行种植生产时,可向温室通入适量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A.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害
B.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从而提高室温
C.二氧化碳能灭火,施用后可防止火灾
D.施用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2.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右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是40
℃,红磷着火点是240
℃;发现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白磷着火燃烧。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
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既供热又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
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3.
“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
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是(提示:雪碧中除含碳酸外,还含有柠檬酸等酸性物质,且受热时不易分解)(

A.先变蓝色后变紫色
B.变红后颜色不再变化
C.先变无色后变红色
D.先变红色后变紫色
4.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最简便方法是(
)
A.分别通过灼热的木炭粉
B.测定三种气体的密度
C.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测定三种气体的溶解性
5.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
火柴梗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
火柴梗的着火点高
C.
火柴梗的着火点低
D.
火柴梗接触的氧气少
6.下列几种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煤油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并冒黑烟
B.浸透水的棉花球接触酒精灯火焰立即燃烧
C.铁丝在纯氧中燃烧发出白光
D.甲烷与空气充分混合遇明火一定会爆炸
7.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主要是因为(

A.二氧化碳能与燃烧物发生化学反应
B.二氧化碳溶于水可生成碳酸
C.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8.在下图所示的标志中,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是(

9.关于易燃和易爆物品的生产、使用、运输、贮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存放时要露天放置,紧密堆积
B.搬运取用时要轻拿轻放,不能摔、砸和撞击
C.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D.生产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10.炼焦和石油分馏是开发利用化石燃料的两项重要化工工艺,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
A.两者都属于物理变化
B.两者都属于化学变化
C.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
D.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
11.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C.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D.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可燃冰”,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12.下列关于石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C.可利用石油产品发电
D.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
13.下图所示的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14.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15.小张用足量的盐酸、石灰石反应,并尝试直接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CO2。你认为小张(

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
B.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D.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可收集到一瓶CO2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50分)
16.灭火时常采取A、B、C三种措施,将下列灭火过程中所采取措施的标号填在括号内:
A.隔绝空气??
B.移开可燃物??
C.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
(1)草原着火时,常在着火点周围割除草,打出防火道
(?
?)
(2)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燃着的可燃物
(??

(3)将沙土铺在燃着的化学药品上
(??

(4)炒锅内油着火时,立即盖上锅盖
(??

17.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有利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猪——沼——果”是综合利用猪的粪便发酵的产物,如沼气、沼渣。
(1)猪粪便发酵产生沼气的过程属于____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燃烧沼气用于煮饭、照明是将化学能分别转化为________能和________能。
(3)清洗沼气池时,要注意避免明火,否则容易发生________事故。
18.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右图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在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情况下,可能不会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
②塑料筒中装的是煤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19.用右图装置做硫燃烧的实验(已知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硫)。
(1)硫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的原因是
______

(2)观察到实验现象后,为尽量减少二氧化硫逸散到空气中,要使燃烧的
硫立即熄灭,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
,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20.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石油炼制得到的产品中,常用作汽车燃料的是
(一种即可)。
(2)煤燃烧时排放出

等污染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它燃烧时将化学能主要转化为
能,燃烧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右图是自然界中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
⑴自然界中二氧化碳(CO2)的来源途径有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⑵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二氧化碳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
作用等,不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⑶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二是增加二氧化碳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方式或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2.
A、B、C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气体,分别将集气瓶按照下图方式倒扣住蜡烛和白磷。
(1)若A瓶中是二氧化碳,则燃着的蜡烛会立即

(2)B瓶中的蜡烛突然十分明亮,则B瓶中的气体

。一段时间后,该蜡烛渐渐熄灭,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①氧气耗尽
②温度降低
③瓶内产生了二氧化碳
④蜡烛着火点改变
(3)C瓶倒扣住白磷时,出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用如图装置在实验室收集一瓶C02进行性质实验,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是_______,B是_____。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是:先用夹子夹住导气管中的橡皮管,再向A中加
入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
(3)检验C02是否收集满的操作和现象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__________,若火焰熄灭,
说明已经收集满。
(4)Na、Mg等活泼金属可以在CO2中燃烧。某同学收集到一瓶CO2后,通过实验验证
Mg条能够在CO2中燃烧。下列物品中他需要使用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酒精灯
②铁架台
③坩埚钳

试管夹
24.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该装置需做一点改进的是________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时,便可开始收集。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一组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图G是某同学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_______________

(3)用收集的氧气完成图E铁丝燃烧的实验,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如图F向装满CO2
的软塑料瓶注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25.(1)某实验小组利用下面实验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请根据实验装置和实验内容,回答下面物质:
①探究二氧化碳与碱反应时,将装置A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装置D未出现浑浊,原因是_________;可将二氧化碳先通过装置_________-再通过装置D,理由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实验分两步进行:首先将二氧化碳通过石蕊溶液浸泡的干燥纸花,再将二氧化碳通过石蕊溶液浸泡的湿润纸花,主要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结合上面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填序号)。
2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实验后,对反应后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以下探究:
(l)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I:废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钙;猜想Ⅱ:废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至过量
只有________
猜想I
正确
先______后________
猜想Ⅱ正确
【反思拓展】如果猜想Ⅱ正确,要使废液中的溶质只含有氯化钙,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加入过量的_________。
四,计算题
27.某同学要用含CaCO380%的大理石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制备1000
mL标准状况下的二氧化碳气体。已知标准状况下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为1.98
g/L。假设大理石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计算该同学最少需要准备多少克大理石。
28.牙膏中的摩擦剂可以增强牙膏对牙齿的摩擦作用和去污效果。己知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CaCO3和SiO2(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为了测定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通过实验测得如图数据:
(1)生成CO2质量为______g;
(2)求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