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 桥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16 桥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24 15:0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形状的桥梁具有不同的特点,他们在承受力等方面并不相同。
2.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体会到模型的制作在生产生活中的积极意义。
3.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体验造桥的艰辛和快乐。
4.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桥的模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探究活动,得出自己的结论。
难点
知道不同形状的桥承受力是不一样的。
三、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关于赵州桥的资料;分组准备字典和卡纸作为造桥的材料。
教师:各种类型桥梁的演示图片;分组实验用的重物(粉笔)。
六、教学过程
1.谜语导入
谜语:一道长虹落江面,人来车往很方便
谜底:桥
提问:1)、在日常生活中你所认识的桥有哪些?(大家知道有关桥的资料可真不少)课件展示不同样式的桥(与实验桥梁形状相结合)
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些关于桥的知识,板书课题。
提出研究的问题
思考:、分小组讨论一下:图片的这些桥按形状分为哪几种呢?按材料又能分哪几种?教师出示课件(桥的分类)归纳总结
提问:不同形状的桥承受力是一样的嘛?
学生的猜测:不同形状的桥承受力是不一样的。预测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一)上。
3.通过探究活动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A活动方案(一):
a.学生分组活动。
b.利用手中准备好的材料造出简单的桥。用卡纸造出不同形状的桥面,木桩充当桥墩,要求桥墩之间距离为15cm。
c.老师将棋子分发到各小组,当作实验的重物。
d.学生在不同形状的桥面上堆放棋子,并记录好各种形状的桥所承受的棋子数量。
猜测
桥的形状
承受的棋子数量
实验结论
B.活动方案(二)
分组实验桥墩的间距改变后不同形状的桥梁的承受棋子的数量是否有所改变呢?
实验增加或减少间距时,桥梁的承受力,并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二)上。
C、教师小结
分组上台汇报实验结果
根据学生汇报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不同形状的桥梁承受力并不相同,桥墩之间距离的改变影响桥梁的承受力。其中波浪形桥梁承受力最强。
引导学生思考:1、为什么波浪形的桥梁承受力最大?(从实验中承受力大的还有拱形桥,观察波浪型桥梁其实是由多个拱形组成)2、那现实生活中你见过波浪型的桥梁吗?你最常见的桥梁有哪些呢?
根据学生的发现波浪型桥梁不利于通行,最常见的是拱形桥,跨度大桥墩数量的增加会是建造的成本增加,也影响了水流和船舶的通行,所以现在建造的大型桥梁一般选择斜拉索桥和悬索桥。
结合图片,进一步了解斜拉索桥和悬索桥的有点:跨度大、承受力强、美观等。
4.课外拓展延伸
a.收集斜拉桥和悬索桥的承受力原理,结合自己的所见,发挥想象力,给家乡设计一既美观有结实的桥梁。
b.课外搜集图片资料,对自己的设计草图进行修改,并选择合适的材料,将自己设计的桥梁制作成模型。(第二课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