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六校联考期中试题
历 史 2011.05
命题教师:临海杜桥中学高二备课组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我们今天用响亮而又清楚的声音对你们说:血和泪已经流够了,够了[我们无意报仇,我们对你们不怀怨恨。……今天,我们正给和平一个机会……”已故以色列总理拉宾的这段讲话( )
A、说明巴以之间的矛盾根本解决 B、正式启动了中东和平进程
C、表达了所有以色列人的愿望 D、表明他接受政治解决中东问题
2、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的原因是①两国在石油开采上的矛盾②伊科两国的债务问题③租借科威特岛屿遭到拒绝④掠夺石油,提高国际地位(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不能反映当代战争特点的是( )
A、实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B、高科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规模小、时间短、伤亡少 D、局部性、区域性
4、下列决议,表明联合国已不再是美苏大国控制下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而是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反对殖民主义的舞台的是( )
A、1974年,联合国通过关于反对南非实施种族隔离政策的裁决
B、1947年,联合国通过在巴勒斯坦地区成立犹太国家的决议
C、1950年,联合国通过组成“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的决议
D、1990年,联合国通过要求伊拉克从科威特无条件撤军的决议
5、中国开展穿梭外交,积极斡旋协调,为最终解决朝核问题奠定了基础.中国的这一外交努力( )
①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②表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③说明中国实行外交结盟的政策 ④表明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1年)夏,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订立盟约。盟约中有“不能废嫡立庶,以妾为妻”的规定。该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A、提倡一夫一妻 B、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C、维护宗法制度 D、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
7、《太史公自序》载: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
A、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
C、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D、分封制遭到破坏
8、有史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A、废分封,置郡县 B、初建法律体系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加强皇权专制
9、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龙生龙,凤生凤 D、举孝廉,父别居
10、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由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
A、君臣关系日趋不平等 B、君臣关系逐渐疏远
C、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 D、君主越来越不开明
11、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
A、一队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 )
B、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C、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
D、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一旁的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关税额
12、20世纪前期,下面这首歌曾做为国歌并广为传播:“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它很可能出现于( )
A、1901年 B、1912年 C、1927年 D、1932年
13、1924年1月,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致开幕词:“国民党人……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指( )
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C、革命的进程和方式
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14、下表是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党员构成表,这表明当时的国民党( )
地区 党员人数 学生 工人 农民
绥远 3200 8% 3% 80%
广东 15000 21.2% 20.1% 39.1%
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
C、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 D、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15、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决定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16、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是( )
A、卢沟桥事变 B、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C、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D、中央社发表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17、下图是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剧照。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 )
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
B、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
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D、英军在缅甸都依靠中国远征军的救助
18、史载某地大规模群众庆祝集会,两万余人参加。会场悬挂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蒋介石、 毛泽东、朱德六人画像。其后发表的大会通电中有这样一些话:“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乃明白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之政纲,厥后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于是废除不平等条约之呼声遂传播于全国。”由这段史料可知,这次集会最有可能是( )
A、庆祝北伐战争的胜利 B、庆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果
C、庆祝《双十协定》的签订 D、庆祝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9、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0、某历史档案馆文档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性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性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导致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 )
A、国共党内合作方式的要求 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
C、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D、国民党迫于国内和平的压力
21、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的信中说:“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
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最能验证这段话的史实是( )
A、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重大战果 B、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C、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最先获胜 D、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22、2007年在选举出的中共十七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人数有所增加,达到242名,比十六大增加了12名,占十七大代表总人数的10.9%,比少数民族党员占全体党员总数的比例高4.5个百分点。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42个少数民族有代表当选。该现象说明( )
A、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完全自治权 B、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D、.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习惯
23、文化大革命中成立的 ( ) ,实际上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
A、人民公社 B、红卫兵组织
C、革命委员会 D、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24、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这一重大事件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
①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②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③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中迈出重要一步
④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5、据《华商报》消息,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最近因一枚由本村村民发明刻制的“公章”而闻名全国。他们将刻有“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字样的印章分为五瓣(见上图),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保管,村里的开销须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将其合并起来盖章,盖了章的发票才可入账报销。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
①做好农村民主理财,是保证村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基础性工作
②此现象体现了分权制衡理念
③“五合章”能成功使用是民主理财小组认真负责行使自身监督权力的结果
④“五合章”现象违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之一。这场战争由于以美国为首的10多个国家的军事干预而演变成一场国际战争。美国、中国以及苏联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美国打着“联合国”的名义,其目标是遏制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为了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保卫祖国的安全,中国政府和人民派出志愿军进入朝鲜,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最终赢得了朝鲜战争的伟大胜利。
——摘自《朝鲜战争》
材料二 当地时间2010年3月29日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卢比扬卡”和“文化公园”地铁站先后发生两起爆炸事件,总共导致40人死亡,近百人受伤。3月31日晨,在达吉斯坦共和国基兹利亚尔市中心又发生自杀式袭击爆炸,12人死亡,30余人受伤,车臣分裂分子首领乌马罗夫称对此负责。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对此予以强烈谴责,誓言将加大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力度。
——新浪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4分) 对朝鲜半岛最大的影响又是什么?(2分)
(2)根据两则材料,归纳影响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全球性问题?(3分)
(3)你是如何看待战争与和平问题的?(4分)
27、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白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材料中的“秦王”指谁 (1分)材料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 (1分)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4分)
(3)“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 “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 (1分)举出当时台湾军民在反割台斗争中的两支主要力量。(4分)
材料三 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4)材料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该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分)
材料四 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这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时报》
(5)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4分)
28、宪政建设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和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其中对美国国会的介绍最为详细。与议会思想率先传入形成反差的是,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至上”“制宪”“违宪”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板结的时代很难传播。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材料四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人对宪法了解相对落后的原因。(从材料中概括)(4分)
(2)如何理解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4分)
(3)材料三图1中1912年成立的临时参议院为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颁布了什么文件 结合图1、图2说明当时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4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即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的成就有哪些。(4分)
(5)综合以上材料,可以得出什么认识?(4分)
高二期中历史参考答案
27、(1)秦始皇嬴政。(1分)统一六国。(1分)
(2)秦朝:郡县制度。元朝:行省制度。(4分)
(3)《马关条约》。(1分)邱逢甲、徐骧的义军和刘永福的黑旗军。(4分)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分)
(5)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只有统一,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兴旺;我们必须团结一致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只要答出其中二点即得分,其他思想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的回答亦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