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飞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科技的进步已能使人类摆脱地球的引力 2.了解火箭设计成流线型的原因
3.了解载人飞船和航天飞机的区别 1.从不同途径收集载人飞船发展历程的资料,在班级中交流,能区别载人飞船和航天飞机
2. 通过观察收集的图片资料并讨论的学习活动,知道火箭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空气阻力 1.结合火箭的形状和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所受阻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横截面积)有关的知识,逐步意识到科学要为人类生产、文明、进步服务
2.从杨利伟等航天员的先进事迹及“神舟”五号、六号、七号的太空旅行事件,关注我国航天事业,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火箭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空气阻力
三、教学设想
载人航天器通过火箭被运送到外层空间,宇航员在太空中怎样生活,航天器又将宇航员送回地球的呢?这三个过程是怎样完成的?
太空旅行的第一步——火箭升空要克服哪些困难呢?首先必须克服地球引力的束缚,我们在上一节课已经解决,其次,火箭要穿过大气层,会受到空气阻力,必须要解决这一难题。还必须要有适合的交通工具——载人飞船。提前一周将收集资料的任务布置给学生(教师可提供一些网站供学生参考)。
掌握双语词汇:manned spacecraft, space shuttle,
四、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资源使用
新课引入 如果你能成为太空旅游者,你首先会关注什么问题? 讨论
模拟太空旅行 太空旅行分三步:发射—遨游太空—返回地球 观看模拟录像,了解太空旅行的过程 录像
认识载人飞船和航天飞机 及时正确地从资料中提炼载人飞船和火箭的作用,引导学生区别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的区别。
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版权意识及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学生交流活动: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的资料并叙述资料来源
其他同学倾听并记录 学生收集的载人飞船的资料
认识火箭形状 及时联系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减小摩擦力在火箭形状设计中的应用 学生观察和交流活动:教师提供的火箭模型图片,自己收集的火箭图片资料,寻找火箭形状的共同点并思考设计原因。 火箭模型图片, 学生收集的火箭图片资料
五、作业设计
1)为了减小火箭升空时空气对它的阻力,火箭的设计有什么特点?
2)请列举我国的载人飞船及所载的宇航员名单。
3)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是美国的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