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我们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2. 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3. 知道天文单位和光年是测量长度的单位
4.了解宇宙起源的大爆炸学说
4. 掌握有关的双语词汇 1. 收集资料,了解冥王星降级的原因
2.学习和运用相关的双语词汇 1. 意识到科学研究活动不只局限于实验室
2.
二、教学重点
认识我们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文单位和光年是测量长度的单位
三、教学难点
天文单位、光年间的换算
理解光年的涵义
四、教学设想
由近及远设想我们生活的空间在宇宙中变得多么渺小,从而感受宇宙的寥廓。由我们生活的地球延伸到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为了认识这么寥廓的宇宙,引入“天文单位”、“光年”。我们之所以能了解我们的宇宙,与科技的进步是分不开的。
尝试用双语进行授课,重点让学生掌握科学词汇,本课要求掌握:solar system, planet, Earth, Mercury, Venus, Mars, Jupiter, Saturn, Uranus, Neptune, universe, AU, light year,Big Bang 等。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资源使用
新课导入 (双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是多么渺小。 联系已有的知识,参与讨论 地球图片、google earth
认识太阳系 (双语)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员,引导学生认识太阳系的全体成员及月球,介绍双语词汇。
事先把磁贴模型打乱,让学生找出模型并贴在黑板上,正确、时间短者胜出。
国际天文学会为什么把冥王星列入“矮行星”行列? 学生小组活动:观看录像、图片,认识太阳系组成,学习双语词汇。
学生分组贴画游戏比赛
学生交流 录像、图片
磁贴模型(印有太阳系各成员的图片及英文名称)
相关网址
认识测量天体距离的天文单位、光年 引导学生认识引入更大的长度单位“天文单位”、“光年”的必要性。 比较“天文单位”、“光年”的长度大小 PPT课件
《宇宙大爆炸》假说 宇宙是什么样的?它有没有边界?宇宙是怎样产生的呢?指导学生阅读、观看录像,理解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依据。 观看录像及阅读后讨论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依据。 录像资料、课本阅读
拓展 引导学生体会宇宙还有很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 观看《哈勃望远镜》片段 《哈勃望远镜》录像
六、作业设计
1.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5×108km, 在天文学上通常把这个距离称为1个 ,光速为3×105km/s,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大约需要 min 时间。
2.某恒星距离太阳约4光年,相当于约 km.
3. 查找与宇宙起源有关的资料,与同学分享。
4.国际天文学会为什么把冥王星列入“矮行星”行列?上网查找资料,并与同学交流。
5.Bilingual exercises:
1) From the nearest planet to the sun, the eight planets are
.
2) ___________ is the satellite of the earth.
3) According to the ________________model, the universe expanded(膨胀) from an extremely(very)dense(稠密的)and hot state and continues to expand today.
4) ______________ means the distance that light covers in a year.
5)______________ equals 1.5 ×108km. It is the average distance between the sun and the ear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