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吃谁》教学案例
教材简析:
为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树林第六课。本节主要学习内容有两个部分:一是研究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食物网;二是思考人类破坏自然界食物关系的严重后果。从教材结构看,两个内容逐渐递进,从具体的食物关系引入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展现生物间复杂的食物联系,再由此启发学生思考食物关系断裂会造成连锁反应,甚至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分析,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
3.意识到食物链、食物网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4.通过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5.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6.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教学准备:能展示课文插图中的动植物的图片的课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的概念,并会画简单的
食物链。
难点:理解食物网所反映群落和生态系
统中动植物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
老师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很有表演天赋,想请几位同学表演下,有谁能接受老师的考验呢?
大家根据老师的描述想一想,如何去演好这出戏。
(稻草、麻雀、蝗虫、老鹰)
布置任务:
表演:在一个春意盎然的早晨,在一片希望的田野上,长出了一片绿油油的稻草(稻草慢慢站起,舒展手臂,空气好新鲜。)这时突然跳出一只蚱蜢(真鲜嫩)在蚱蜢正在享受美食时,却突然飞来一只非常饥饿的麻雀。(蚱蜢恐慌“不要”)麻雀正要离开的时候,却飞来一只凶狠的老鹰。(抓住麻雀)
这几位同学表演的好不好?(好)希望有一天老师能够在好莱坞看到他们的表演。(掌声感谢)
认识食物链
问:在刚才的角色扮演中,这四种生物有着怎样的食物关系?
1我们认为是大吃小如:老鹰吃麻雀,麻雀吃蚱蜢
2.我们认为是强吃弱
,老鹰吃麻雀,老鹰比麻雀凶猛强大,麻雀又比蚱蜢强大。
3.我们认为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稻草被蚱蜢吃,蚱蜢被麻雀吃,麻雀又被老鹰吃
把这些生物按照谁被谁吃的先后顺序排列,用箭头表示出来它们的关系是:稻草
→蝗虫→麻雀→老鹰
(板书:谁吃谁)
你还知道哪些有着类似关系的小故事?
生:在电视剧喜羊羊与灰太狼中,我们发现羊喜欢吃草,灰太狼总想抓羊吃,所以我认为它们之间存在这的关系就是:草→羊→狼
生:我还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蝉→螳螂→黄雀
讲述:自然界中的生物就像这样通过“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条链状,被科学家们形象地称为“食物链”。
自主探究
(一)理解食物链的构成:
讨论:1、观察上述3条食物链,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食物链的源头都是植物,最后的都是动物
生:我们发现这些食物链的源头分别是稻草、草、和树,因此我认为食物链的源头是植物
而老鹰、狼都是凶猛的野兽,所以我认为终点是:凶猛的动物
生:我们也认为食物链的源头是植物,如稻草、草、树都是植物,终点是凶猛的动物,如老鹰、黄雀、狼
2、揭示“生产者”、“消费者”
师:对呀,食物链的源头是植物,那植物的养料又从哪里来呢?
生:我们认为植物的营养来源于土壤中。
生:我认为是吸收了土壤中的水份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
生物学家就把这些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生产者处于食物链的源头。(板书:生产者)
这些食物链中,以其他生物为食的都是是消费者。(板书:消费者)
(3)辨析:以上生物中,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
(二)研究田野中的食物网
1、谈话:了解了这么多,现在请同学们思考: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又来了一些生物,那么它们之间的食物链又会是什么样的?
2、试一试:
(1)
课件展示:在这些生物间还有那些食物联系
(2)小组讨论:找出田野里的动植物的食物关系,写出食物链。(教师巡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3)讨论汇报:教师在黑板上画箭头表示,并检查食物链是否完整,是否合理。
3,描述食物网
真想不到,仅仅这几种生物间竟然存在着这么复杂的食物关系,把老师的头都高大了,这种关系很像什么?(网)
你能把这种食物关系取个名字吗?(食物网)
4发现食物网的特点,
观察这个食物网,你有什么发现
生:一种植物会被多种动物吃掉,如:植物种子被田鼠吃,同时植物还被野兔等动物吃,一种动物又可能吃多种食物如:老鹰吃田鼠,蛇,野兔等。
生:我发现在这个食物网中,虫子,田鼠、麻雀、野兔都以植物为食,而老鹰又会吃麻雀、田鼠、蛇等,所以说:一种植物会被多种动物吃掉,一种动物又可能吃多种食物。
师:生物之间有着复杂的食物关系,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人们形象的称之为食物网。
(三)认识食物链在保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1、提问:在这张食物网中你最不喜欢哪种生物,为什么?为了满足他的愿望,我们让这种生物消失,这样可行吗?哪些生物会受到影响呢?
2、学生讲述自己的想法。
3、讲述:由此看来,食物链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如果让某一环节断开,其他的生物必然会受到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这样的后果往往是不堪设想的,所以,我们要珍爱生物,保护环境
总结延伸:
1、讨论:回顾一下,今天我们探讨了什么内容?
2、交流:通过对食物链、探究,你有哪些收获或启发?
教学反思
首先,我们用学生表演一段小剧情引入,在稻草、蝗虫、麻雀、老鹰这些常见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及敌对关系。其中的食物关系显而易见,用箭头标识,看起来简单,但学生往往会画错箭头的方向。对此,我们准备了几个红色箭头,并着重指导按“谁被谁吃”的方向“画”出来。我们还让学生说出箭头所“画”方向正确与否的原因。在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新课的导入自然水到渠成,进一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我们着重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具体地说学习活动可以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正确理解食物链的构成。通过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成语小故事,喜洋洋与灰太狼中食物关系等,让学生了解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是多种多样,普遍存在的。通过自己阅读、小组讨论,让学生知道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是凶猛的肉食动物;并且懂得食物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及其作用。
第二层,建立食物网的概念。食物网的教学,我以找出田野中的食物链入手,构建一条条食物链,然后通过找哪些生物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哪些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并组成一张复杂的食物网。实践表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最后,我们对新课进行了总结和延伸。其意图是让学生学会回忆、勇于思考、勤于表达,知道食物链被破坏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增强保护生态系统平衡的环保意识。我们还将新的问题延伸课后:人类如何行动起来保护大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呢?这样的结束语,不仅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而且会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产生学习新知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