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第3节
溶液的酸碱性
一课一练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小华帮助家人科学种田,查阅有关农作物生长最适宜的pH范围:
农作物
棉花
玉米
大豆
茶树
pH
6.1-6.8
6.0-7.0
6.5-7.5
5.0-5.5
他测知家乡的土壤pH接近7,你认为小华家最不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
A.棉花
B.玉米
C.大豆
D.茶树
2.某同学不小心被黄蜂蜇了一下(黄蜂毒液呈碱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
)
A.浓硫酸
B.食醋(pH=3)
C.食盐水(pH=7)
D.苏打或肥皂水(pH=9-10)
3.经测定,某工厂排放的废水的pH为3,污染环境。若将该废水治理成pH为8时,可向该废水中加入适量的(
)
A.氯化钠
B.硫酸
C.氧化钙
D.废铜片
4.“雪碧”等碳酸型饮料的pH小于7,晃动后打开瓶盖,其pH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5.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以下测定操作正确是(
)
A.将被测液滴到放在玻璃片上的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B.将pH试纸直接投入被测液中,显色后,取出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C.先用少量水湿润试纸,后滴上被测液,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D.先用蒸馏水清洗滴管,随后吸取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6.下列关于p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酸溶液的pH越大酸性越强
B.碱溶液的pH大于7,盐溶液的pH等于7
C.测定溶液的pH时,需先将pH试纸湿润
D.测定人体内液体pH,可以了解人体健康状况
7.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常温下,测得溶液的pH<7
B.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
C.溶液中滴入石蕊显红色
D.溶液中滴入酚酞不显色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肥皂水的pH>7,肥皂水呈_____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_______色;白醋的pH
,白醋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_____色;溶液的pH越______,则溶液的酸性越强;溶液的pH越大,则溶液的碱性越_____。
9.某同学用盐酸与氢氧化钠按照如图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证明盐酸过量的操作及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代号)。
A.滴加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
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D.加入金属Zn片,产生气泡
10.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操作是将______________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_____色.
一课一练
答案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答案】D
【解析】茶树最适宜的pH范围5.0-5.5,和7.0相差较远。
2.【答案】B
【解析】利用酸碱中和可以涂弱酸性但没有强腐蚀性的物质。
3.【答案】C
【解析】pH由3变为8需要加入可以和酸反应的氧化钙。
4.【答案】A
【解析】碳酸不稳定,晃动后打开瓶盖会有部分分解,酸性减弱,所以pH变大。
5.【答案】A
【解析】将被测液滴到放在玻璃片上或者白瓷板上的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不能事先润湿试纸或滴管和玻璃棒,会将待测液稀释。
6.【答案】D
【解析】A酸溶液的pH越小酸性越强,B.碱溶液的pH大于7,盐溶液的pH不一定等于7,C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将pH试纸湿润,D测定人体内液体pH,可以了解人体健康状况。
7.【答案】B
【解析】溶液的pH<7说明溶液是酸性的,滴入石蕊显红色说明溶液是酸性,滴入酚酞不显色可能为酸性或中性。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答案】碱
红
<7
红
小
强
【解析】pH可以表示溶液酸碱度,pH=7为中性,pH<7为酸性,且越小酸性越强,pH>7为碱性,且越大碱性越强。
9.【答案】(1)
HCl+NaOH===NaCl+H2O
(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BD
10.【答案】NaOH+HCl=NaCl+H2O.氢氧化钠溶液.HCl、NaCl.红.
【解析】(1)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开始时溶液的pH小于7,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故填:氢氧化钠溶液.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溶液的pH小于7,说明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氢和氯化钠.故填:HCl、NaCl.
(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填: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第七单元
第1节
酸及其性质
第1课时
一课一练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浓盐酸和浓硫酸,将它们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在这过程中(
)
A.浓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
B.浓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
C.浓盐酸会变质
D.浓硫酸对杯底的压强逐渐增大
2.对盐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B.纯净的盐酸往往带有黄色
C.盐酸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D.盐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两瓶酸溶液,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测得它们的质量与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图所示,则a、b分别代表(
)
A.浓盐酸、稀盐酸
B.稀盐酸、浓盐酸
C.浓硫酸、稀硫酸
D.稀硫酸、浓硫酸
4.实验室常用浓硫酸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这是利用浓硫酸的(
)
A.腐蚀性
B.脱水性
C.吸水性
D.氧化性
5.保存或使用浓盐酸的合理方法是(
)
A.用广口瓶存放浓盐酸
B.把鼻孔凑到试剂瓶口闻浓盐酸的气味
C.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D.浓盐酸可以做干燥剂
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
D.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都会变为红色
7.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处理错误的是(
)
A.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B.若不慎将腐蚀性药液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冲洗
C.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D.若不慎将玻璃仪器打碎,要赶紧把碎玻璃清理干净。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纯净的盐酸是_______颜色的液体,有_______气味.工业品浓盐酸常因含有杂质而带_______色,浓盐酸在空气里会生成_______,这是因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_______气体跟空气里的_______接触,形成盐酸的_______的缘故.
9.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物质中都含有酸.如:人体的胃液中含有_______酸,其化学式是_______;汽车用铅蓄电池中含有_______酸,其化学式是_______;食醋中含有_______酸,其化学式是_______.请你再举出在实验室或化工生产中常用的一种酸的名称和化学式:_______、_______.
10.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抹布擦拭,再用_______,然后涂上_______.
11.
如图所示,是两种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B图中加水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B图锥形瓶内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边两幅图中,稀释浓硫酸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4)A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图中的玻璃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一练
答案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答案】D
【解析】浓盐酸易挥发而使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小,浓盐酸是变稀而不是变质,浓硫酸有吸水性使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小,浓硫酸吸收水分,重量增加,对杯底的压强逐渐增大。
2.【答案】A
【解析】A、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B、纯净的盐酸是无色的液体,工业用盐酸因含杂质而显黄色,故B不正确.
C、盐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C错.
D、盐酸有挥发性,不具有吸水性,故D错.
故选A.
3.【答案】D
【解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会减小,符合a的图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液的质量会不断变大,符合b的图象,但选项中没有此要求的选项,因此考虑溶液的蒸发,因为稀酸都有蒸发的可能,所以考虑a是蒸发的结果,b是吸水的结果,因此D选项正确.
故选D
4.【答案】C
【解析】浓硫酸有吸水性,所以在化学实验中可以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5.【答案】C
【解析】A项液体药品要保存在细口瓶中,B项不能把鼻子凑到试剂瓶口闻气味,C项浓盐酸有挥发性,所以必须密闭保存,D项浓盐酸没有吸水性所以不能做干燥剂。
6.【答案】B
【解析】A项浓盐酸有挥发性,试剂瓶口会有白雾,浓硫酸没有,B项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以和氧化铁反应,都可以除铁锈,C项浓盐酸不可以做干燥剂,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D项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
7.【答案】B
【解析】B项若不慎将腐蚀性药液溅入眼睛,不能用手揉眼睛,应立即用水冲洗或者就医。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答案】没有,刺激性,黄,白雾,氯化氢,水蒸气,小液滴
【解析】根据教材知识知道:气体HCl的水溶液俗称盐酸,敞口放置的浓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再结合成盐酸的小液滴,所以在瓶口看到了白雾.
故答案为:没有,刺激性,黄,白雾,氯化氢,水蒸气,小液滴.
9.【答案】盐,HCl;硫,H2SO4;醋,CH3COOH;硝酸、HNO3.
【解析】根据生活常识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可知: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物质中都含有酸.如:人体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化学式为HCl;汽车用铅蓄电池中含有硫酸,化学式为H2SO4;食醋中含有醋酸,其化学式是CH3COOH;请你再举出在实验室或化工生产中常用的一种酸的名称和化学式:硝酸、HNO3.
答案;盐,HCl;硫,H2SO4;醋,CH3COOH;硝酸、HNO3.
10.【答案】大量的水冲洗;3%~5%的NaHCO3溶液.
【解析】浓硫酸能与水反应会发热,如果用水清洗会增大烧伤面积,则先用抹布擦拭,再用大量的水冲洗,冲洗后皮肤上呈弱酸性,一般用弱碱性溶液来处理,所以涂上3%~5%的NaHCO3溶液.
故答案为:大量的水冲洗;3%~5%的NaHCO3溶液.
11.【答案】(1)分液漏斗
(2)液体沸腾,产生大量蒸汽
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且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3)A
(4)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液滴飞溅
维持内外气压平衡,防止冲开瓶塞
【解析】(1)注意长颈漏斗与分液漏斗的区别,分液漏斗有开关旋钮。
(2)水注入浓硫酸中会发生暴沸,液滴飞溅。水的密度比浓硫酸的小,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液体沸腾。
(3)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千万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4)A图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浓硫酸和水混合均匀,迅速放热,防止沸腾。B图中玻璃导管的作用是维持内外气压平衡,防止因产生大量的蒸汽造成瓶内压强增大,把瓶塞冲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第七单元
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一课一练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盐酸或稀硫酸常用作金属表面的清洁剂是利用了它们化学性质中的(
)
A.能与碱反应
B.能与金属反应
C.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D.能与紫色石蕊试液反应
2.下列几种溶液敞口置于空气中,溶质成分不变,但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且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浓硝酸
D.石灰水
3.若将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可以肯定的是(
)
A.溶质质量都不变
B.溶剂质量都增大
C.溶液质量都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4.盐酸或稀硫酸常用作金属表面的清洁剂是利用了它们化学性质中的(
)
A.能与金属反应
B.能与紫色石蕊试液反应
C.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D.能与碳酸钙反应
5.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紫卷心菜制酸碱指示剂
B.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白酒和白醋
C.用食盐水浸泡菜刀除去表面的锈斑
D.用果汁、小苏打、柠檬酸、凉开水等自制汽水
6.物质保存的方法取决其性质。下列药品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
)
A.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氯化钠
D.浓盐酸
7.下列潮湿的气体,不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及生石灰干燥的是(
)
A.H2
B.CO
C.CO2
D.O2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片刻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一段时间后,又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9.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在常温下,氢氧化钠与玻璃中二氧化硅缓慢地发生反应,产物使瓶口与瓶塞黏在一起。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NaOH=X+H2O,试推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10.小林觉得你很聪明,是他的良师益友,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邀请你与他讨论“食醋在厨房中的妙用”:
(1)复习酸的化学性质
①酸与指示剂作用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②酸与活泼金属作用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③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作用
Fe2O3+HCl=FeCl3+H2O
……
④……
由于小林的课堂笔记没做好,“③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作用”后面的化学方程式未配平,请帮他写出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讨论交流
①小林自豪地说,食醋的酸味能促进人胃酸的分泌,胃酸的成分是_______(填化学式)。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正在推广使用中国铁锅,使用铁锅炒菜时,放点食醋时,可以补充人体需要_______元素,该反应的原理是利用了酸的化学性质_______(填序号“①”、“②”或“③”)。
②
你告诉小林,食醋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呢,如_______(任写一点食醋在生活中的妙用)。
11.生石灰是白色的块状物,应用非常广泛。
(1)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填化学式)。在食品包装中,常用生石灰做干燥剂,其干燥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使用时,用纸袋装着生石灰放入食品包装盒中,如果用塑料袋装生石灰就起不到干燥的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农村,生石灰也常用于畜禽栏舍的消毒。畜禽出栏后,将生石灰用水调成20%的石灰乳,涂刷墙面和地面。某农户误将生石灰直接撒在猪圈中消毒,一段时间后发现猪的蹄部干燥开裂,有的甚至出现灼烧,溃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用的消毒的浆状物要现配现用,放置过久就没有消毒的作用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一课一练
答案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D
【解析】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去的是溶质氯化氢气体,溶质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硫酸有吸水性,溶剂质量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4.【答案】C
【解析】金属表面例如铁表面会有铁锈,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属于氧化物。
5.【答案】C
【解析】C项食盐水浸泡不会除去铁锈,反而会加速菜刀的生锈。
6.【答案】C
【解析】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会潮解,也会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浓硫酸有吸水性,浓盐酸有挥发性,相对而言氯化钠在空气中比较稳定所以不需要密封保存。
7.【答案】C
【解析】氢氧化钠和生石灰都可以做干燥剂,但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石灰和水反应的产物氢氧化钙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和生石灰干燥二氧化碳。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答案】铁锈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Fe2O3+6HCl=2FeCl3+3H2O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Fe+2HCl
=
FeCl2+H2↑
9.【答案】Na2SiO3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可以求出该物质的化学式。
10.【答案】Fe2O3+6HCl==2FeCl3+3H2O
HCl
Fe(铁)
②除去水壶中水垢(或杀菌消毒)。
【解析】酸的通性如下: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与活泼金属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与碱反应,与某些盐反应。
11.【答案】(1)CaO
CaO+H2O=Ca(OH)2
塑料袋有隔潮防水的作用,用塑料袋包装生石灰后,生石灰就不能吸收水分
(2)生石灰与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将猪蹄灼烧致伤
(3)Ca(OH)2+CO2=CaCO3↓+H2O。
【解析】氧化钙俗名生石灰,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并且该反应会放出大量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第七单元
第2节
碱及其性质
第1课时
一课一练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
A.消石灰﹣﹣Ca(OH)2
B.生石灰﹣﹣CaO
C.纯碱﹣﹣NaOH
D.石灰石﹣﹣CaCO3
2.储存和运输氢氧化钠的容器上都应张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3.修缮南京明长城需要用到大量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俗称是(
)
A.火碱
B.纯碱
C.熟石灰
D.生石灰
4.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把滴管伸入试管内
B.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天平左盘的玻璃器皿中称量
C.在实验室里制取CO2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5.下列关于氢氧化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钙溶液敞放在空气中会变质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C.氢氧化钙在农业上可改良酸性土壤
D.氢氧化钙的俗名叫做熟石灰、消石灰
6.物质的性质决定其保存方法。固体氢氧化钠具有以下性质:
①白色固体
②有腐蚀性
③易吸收水份
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由此可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北京市正在实施“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其中修缮长城使用了大量的氢氧化钙.下列关于氢氧化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可用生石灰和水反应制得
B.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C.可与CO2
反应
D.其钙元素的化合价为+l价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俗称________.氢氧化钠易吸收水分可用作某些气体的________剂,它的水溶液倒入充满CO2气体的矿泉瓶中,密闭、振荡,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
9.食品的包装袋内常放入一小包干燥剂,其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干燥袋上都有“请勿食用”字样.
(1)“请勿食用”是因为干燥剂食用后,对人体有________作用.
(2)写出干燥剂的主要成分吸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
(3)将生石灰加到足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10.生石灰是白色的块状物,应用非常广泛。
(1)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填化学式)。在食品包装中,常用生石灰做干燥剂,其干燥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使用时,用纸袋装着生石灰放入食品包装盒中,如果用塑料袋装生石灰就起不到干燥的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农村,生石灰也常用于畜禽栏舍的消毒。畜禽出栏后,将生石灰用水调成20%的石灰乳,涂刷墙面和地面。某农户误将生石灰直接撒在猪圈中消毒,一段时间后发现猪的蹄部干燥开裂,有的甚至出现灼烧,溃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用的消毒的浆状物要现配现用,放置过久就没有消毒的作用了,其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一课一练
答案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答案】CD
【解析】A、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H)2,其俗名、化学式一致.
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其俗名、化学式一致.
C、纯碱是碳酸钠俗称,其化学式为Na2CO3,其俗称、化学式不一致.
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混合物,没有化学式,本选项符合题意.
2.【答案】D
【解析】浓盐酸、浓硫酸、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故应张贴腐蚀品的图标.
A、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气体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二级放射性物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选项正确.
3.【答案】C
【解析】A、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故A错误;
B、纯碱也是碳酸钠的俗称,故B错误;
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故C正确;
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故D错误
4.【答案】A
【解析】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悬空放在试管口部滴加,把滴管伸入试管内是错误的,A答案错误;
B、托盘天平使用中要特别注意“左物右码”,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天平左盘的玻璃器皿中称量是正确的,B答案正确;
C、为防收集的气体不纯或无法收集,在实验室里制取CO2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C答案正确;
D、为防止硫酸腐蚀皮肤,浓硫酸沾到皮肤上要立即擦掉,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D答案正确.
5.【答案】B
【解析】A、氢氧化钙溶液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因此敞放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钙溶液会变质成碳酸钙沉淀;
B、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且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氢氧化钙呈碱性且腐蚀性不强,可与酸性土壤中的酸发生中和反应而改良酸性土壤;
D、氢氧化钙在生活中被称为熟石灰,工业上又称其为消石灰;
故选B
6.【答案】D
【解析】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的固体,俗称叫烧碱、火碱、苛性钠等,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且碱性较强,所以具有腐蚀性,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表面容易吸收水分,这个过程叫氢氧化钠的潮解,而且在空气中,氢氧化钠还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变质,所以氢氧化钠要密封保存,故选D
7.【答案】D
【解析】A、生石灰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A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可以使酚酞变红,故B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钙溶液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C说法正确;
D、氢氧化钙中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价,
设钙元素的化合价为x,
则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
x+(-1)×2=0,
解得x=+2,
即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D说法错误.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答案】烧碱、火碱、苛性钠,干燥,矿泉水瓶变瘪
【解析】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潮解性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瓶内气压减小而变瘪.
9.【答案】(1)腐蚀;
(2)CaO+H2O=Ca(OH)2,化合;
(3)Ca(OH)2.
【解析】(1)该干燥剂的成分为生石灰,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故不能食用.
(2)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3)氧化钙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
10.【答案】(1)CaO
CaO+H2O=Ca(OH)2
塑料袋有隔潮防水的作用,用塑料袋包装生石灰后,生石灰就不能吸收水分
(2)生石灰与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将猪蹄灼烧致伤
(3)Ca(OH)2+CO2=CaCO3↓+H2O。
【解析】氧化钙俗名生石灰,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并且该反应会放出大量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第七单元第4节酸碱中和反应一课一练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北京大学的两位教授发现人体心肺血管中存在微量的硫化氢(H2S),它对调节心血管功能有重要作用。硫化氢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称为氢硫酸。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硫化氢由2种元素组成
B.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氢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D.氢硫酸能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B.服用含Mg(OH)2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3.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食盐可用作调味品
B.熟石灰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盐酸可用于金属除锈
4.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A.用干冰人工降雨B.用熟石灰给鱼塘消毒
C.服用氢氧化钠治胃病D.用食醋除去水垢
5.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C.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
D.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氧化钙能与水反应
6.以下两幅微观示意图揭示了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①表示的是化合反应
B.图①表示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C.图②说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了H2O
D.上述两图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会发生变化
7.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Na2CO3+2HCl==2NaCl+H2O+CO2↑B.2NaOH+H2SO4==Na2SO4+2H2O
C.SO2+2NaOH==Na2SO3+
H2OD.Zn+CuSO4==ZnSO4+Cu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碱的化学性质是(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碱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________试液变蓝,使________试液变红.
(2)碱+非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例: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________________.
(3)碱+酸→________+________.例: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________氢氧化钙和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
9.小天同学在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后,发现忘了滴加指示剂。为确定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设计如下实验:
(1)从烧杯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选用两类不同的试剂进一步探究,他可以选择的试剂:①________;②________。如果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没有恰好完全反应,而是酸过量加入试剂①观察到的现象应是________。
10.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__性,还可能呈________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无色酚酞溶液变
溶液呈碱性
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溶液呈
【分析与思考】(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________(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__,溶液由________色刚刚变为________色时,则为中性。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钙粉末,若观察到________,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一课一练答案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答案】C
【解析】C项石蕊溶液遇酸变红。
2.【答案】A
【解析】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A项熟石灰是碱,硫酸铜是盐,发生的反应时复分解反应,但不属于中和反应。
3.【答案】B
【解析】A项食盐是常用调味品,B项熟石灰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C项干冰可以用于制冷可用于人工降雨,D项盐酸可以和铁锈成分氧化铁反应。
4.【答案】C
【解析】A、干冰升华吸热,常用于人工降雨,故A正确;
B、熟石灰能用于消毒,故B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病,故C错误;
D、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能与水垢中的成分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醋酸钙和醋酸镁,能除去水垢,故D正确.
故选C.
5.【答案】C
【解析】固体二氧化碳也就是干冰,升华吸热,故可以做制冷剂,能用于人工降雨。
6.【答案】B
【解析】B项所述图①表示的反应物氢气和氯气都是单质,元素化合价为零,生成物氢元素化合价是+1,氯元素化合价是-1。
7.【答案】B
【解析】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B项的氢氧化钠是碱,硫酸是酸。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答案】(1)紫色石蕊,无色酚酞.
(2)盐水.
2NaOH+CO2=Na2CO3+H2O,Ca(OH)2+CO2=CaCO3↓+H2O.
(3)盐水.
HCl+NaOH=NaCl+H2O,Ca(OH)2+H2SO4=CaSO4+2H2O,2NaOH+H2SO4=Na2SO4+2H2O.
【解析】(1)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或中性溶液不变色,而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仍为紫色;故答案为:紫色石蕊;无色酚酞;
(2)这里的“非金属氧化物”通常指CO2、SO2、SO3,碱应为可溶性碱;正确书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运用类比的方法,书写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
故答案为:2NaOH+SO2=Na2SO3+H2O;Ca(OH)2+CO2=CaCO3↓+H2O
(3)碱+酸→盐+水.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氢氧化钙和稀硫酸反应Ca(OH)2+H2SO4=CaSO4+2H2O;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2NaOH+H2SO4=Na2SO4+2H2O
9.【答案】(1)反应后的溶液显酸性或中性(2)①紫色石蕊溶液②pH试纸(答案不唯一)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了证明反应发生需要借助指示剂帮忙。本题第一问考察指示剂变色情况,第二问中进一步探究的思路就是确定是否恰好中和,会有三种情况:恰好中和、酸过量、碱过量,那么用紫色石蕊溶液或者pH试纸都是比较简便能区分这三种情况的。
10.【答案】酸性中性变红中性或酸性OH-稀盐酸红无
HCl+NaOH==NaCl+H2O有气泡Zn+2HCl==ZnCl2+H2↑
【解析】当溶液为中性也就是恰好中和时,溶液呈酸性是因为酸过量,溶液呈碱性因为碱过量。由于滴加酚酞不变色,说明溶液时中性或酸性,溶液如果呈酸性,问题就从酸的化学性质考虑,算可以和碳酸盐产生二氧化碳,也可以和活泼金属产生氢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第七单元
第2节
碱及其性质
一课一练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
B.固体氢氧化钠有挥发性
C.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
D.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水蒸气而潮解
2.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固体碘受热后变成紫红色的碘蒸气
B.打开浓盐酸瓶盖,从瓶口涌出白雾
C.澄清石灰水露置于空气中液面产生了一层白膜
D.通常状况下的氧气通过低温加压变成了淡蓝色液体
3.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
①浓盐酸
②浓硫酸
③烧碱
④食盐
⑤生石灰
⑥稀硫酸
A.①⑥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③④
4.白蚁分泌的蚁酸能蛀蚀木头,蚁酸的化学性质和盐酸相似,能腐蚀很多建筑材料.下列建筑材料中,不容易被白蚁腐蚀的是(
)
A.大理石
B.铝合金
C.钢筋
D.铜制品
5.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下列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6.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
7.把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到一定量的盐酸中,搅拌使他们充分反应后,过滤.取滤液加入少量铁粉,无任何现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不含铜
B.滤渣可能是铜和铁的混合物
C.滤液中含有FeCl2和CuCl2
D.滤液中含有FeCl2和HCl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主要存在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
9.碱石灰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它是一种白色固体,是由固体氢氧化钠、生石灰以及指示剂酚酞混合而成的。请问:这里生石灰的作用是什么?怎样判断该指示剂是否失效?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现有盐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三瓶遗失标签的溶液,为了鉴别这些溶液,将它们编号为A、B、C,并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到以下现象:
(1)写出试剂的名称:①是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
(2)写出三种溶液的化学式: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3)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如果将步骤①与步骤②颠倒,能否达到实验的目的?
11.国家环保总局已规定将各类实验室纳入环保监管范围.某中学九年级甲、乙两个班的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所做的实验和使用的试剂如图所示.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班的废液缸中,甲班废液呈红色,乙班废液呈蓝色.
(1)请你分析废液的成分:甲班废液含有__________;乙班废液中含有__________.
(2)目前许多高校、中学以及科研单位的化学实验室排放的各类废液大都未经严格处理便进入了下水道.甲班的废液若直接排入铸铁管下水道,会造成什么危害?__________;
你建议如何处理甲班的废液?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一练
答案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答案】B
2.【答案】C
【解析】A、固体碘受热后变成紫红色碘蒸气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瓶盖从瓶口涌出白雾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澄清石灰水露置空气中后液面产生了一层白膜的过程中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有新物质生碳酸钙和水成,属于化学变化.
D、通常状况下的氧气通过低温加压变成了淡蓝色液体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答案】C
【解析】①浓盐酸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而使自身质量减小,且不会发生化学变化,错误;
②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使自身质量变大,但不会发生化学变化,错误;
③烧碱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而潮解,并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发生了化学变化,且质量变大,正确;
④食盐不会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反应,故不会变质,错误;
⑤生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反应生成熟石灰,而使质量变大,正确;
⑥稀硫酸不会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反应,故不会变质,错误。故选C
4.【答案】D
【解析】因为蚁酸与盐酸性质类似,凡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也一定能与蚁酸反应.
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蚁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B、铝合金的主要成分是铝能与蚁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C、钢筋的主要成分是铁能与蚁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D、铜制品的主要成分是铜不能与蚁酸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D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澄清石灰水中含有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区分这两种物质时应该利用钠离子和钙离子的不同性质。D选项中正是利用了这点。
6.【答案】B
【解析】因为CO2能溶于水,能与水反应,B
中
CO2接触了大量的水,导致试管中液面上升的原因可能是: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也可能是CO2溶于水了或与水反应了
而A、C、D三个选项中,所用NaOH溶液都是少量,其中的水很少,可以忽略CO2溶于水或与水反应这一因素,因此A中鸡蛋进入瓶中、C中气球胀大、D中瓶子变瘪都主要是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所导致
7.【答案】B
【解析】加入铁粉没有任何现象,说明盐酸不过量,已经全部反应完;氧化铜和铁粉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混合盐溶液,若溶液中同时存在这两种盐,加入铁粉时铁会置换氯化铜中的铜,从而出现红色物质.但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没有出现任何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可能同时有这两种盐.
A、滤渣中若不含铜,那么铜只能以氯化铜的形式存在.溶液中有氯化铜加入铁粉应有现象,即红色固体析出.故A答案不正确.
B、由A分析可知,滤渣会含有铜,同时只要铁粉加的够多,也会有铁.故B答案正确.
C、滤液中若含有FeCl2和CuCl2,那么加入铁粉应有红色固体析出.故C答案不正确.
D、因为加入铁粉没有气泡冒出,那么说明没有HCl.故D答案不正确.
故选B.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答案】氢氧根离子、钠离子、水分子
【解析】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后,在水分子作用下,解离为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
9.【答案】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做干燥剂。该指示剂变红后说明失效。
【解析】生石灰能与水反应,CaO+H2O=Ca(OH)2,以此为原理做为干燥剂
10.【答案】(1)酚酞溶液
二氧化碳
(2)Ca(OH)2
HCl
NaOH
(3)Ca(OH)2+CO2=CaCO3↓+H2O
(4)可以达到目的。
11.【答案】(1)NaCl、CaCl2、HCl;NaCl、CaCl2、NaOH、Ca(OH)2;(2)用适量的碱性物质中和(或将两班的废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和等).
【解析】(1)甲班的废液显红色说明了存在盐酸,就不存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废液是经过中和反应的,所以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钙,
故答案为:NaCl、CaCl2、HCl;
乙班的废液显蓝色,说明了含有碱,一定存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不存在盐酸,废液是经过中和反应的,所以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钙,
故答案为:NaCl、CaCl2、NaOH、Ca(OH)2;
(2)酸会与金属反应而将铸铁下水管道腐蚀,故答案为:废液会腐蚀水管,造成污染,
可以用乙班的碱性废液进行中和后再排放,
故答案为:用适量的碱性物质中和(或将两班的废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第七单元
第1节
酸及其性质
第2课时
一课一练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下列关于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金属除锈
C.稀盐酸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都变红色
D.稀硫酸能够与活泼金属反应制取氢气
2.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只有加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aCO3―→CO2
B.Zn―→ZnSO4
C.CuO―→CuCl2
D.Fe―→FeCl2
3.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H+,因此不同酸表现出一些共同性质,下列关于盐酸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B.能与氧化铁生成棕黄色溶液
C.具有挥发性
D.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
4.“白醋”是食用醋之一,它是醋酸的稀溶液,小强准备在家中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白醋”具有酸的性质。请你猜测:他选择的下列家庭常见物质中,不能跟“白醋”发生反应的是(
)
A.木材
B.大理石粉末
C.铁红(氧化铁)
D.铁钉
5.对盐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B.纯净的盐酸往往带有黄色
C.盐酸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D.盐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
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两瓶酸溶液,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测得它们的质量与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图所示,则a、b分别代表(
)
A.浓盐酸、稀盐酸
B.稀盐酸、浓盐酸
C.浓硫酸、稀硫酸
D.稀硫酸、浓硫酸
7.下列关于盐酸的用途中,不能用硫酸代替的是(
)
A.除去铁锈
B.实验室制取氢气
C.中和碱溶液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化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
①用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
②生活中铝制器皿在空气中形成具有保护作用的薄膜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
9.用焊锡焊接铁制品前,可在焊接处滴几滴盐酸,其目的是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10.小明同学在使用“除垢净”去除热水瓶中的水垢时,发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联想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明猜想“除垢净”的成分中可能有酸.
(1)为证实自己的猜想,小明从家中又找来两类不同的物质进行实验:
实验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实验,小明得出“除垢净”的有效成分中一定有酸的结论.
(2)小明想试制一瓶“除垢净”,你认为HCl、H2SO4两种酸中的______________更合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面对“除垢净”的了解,在使用“除垢净”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一练
答案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A
【解析】A、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B、纯净的盐酸是无色的液体,工业用盐酸因含杂质而显黄色,故B不正确.
C、盐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C错.
D、盐酸有挥发性,不具有吸水性,故D错.
故选A.
6.【答案】D
【解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会减小,符合a的图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液的质量会不断变大,符合b的图象,但选项中没有此要求的选项,因此考虑溶液的蒸发,因为稀酸都有蒸发的可能,所以考虑a是蒸发的结果,b是吸水的结果,因此D选项正确.
故选D
7.【答案】D
【解析】酸的通性有: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都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如氧化铁除铁锈、氧化铜等),遇碱会发生中和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要用石灰石与稀盐酸,而不能用硫酸,因为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故选:D.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答案】Fe2O3+6HCl═2FeCl3+3H2O,复分解反应,4Al+3O2═2Al2O3.
【解析】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铝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属于化合反应,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复分解反应,4Al+3O2═2Al2O3.
9.【答案】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解析】用焊锡焊接铁制品前,可在焊接处滴几滴盐酸,其目的是
除去其表面的铁锈;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故答案为: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10.【答案】(1)实验一:将废锌皮(或铁钉等)放入“除垢净”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实验二:将生锈铁钉放入到“除垢净”中,铁锈消失且溶液颜色逐步变为黄色;
(2)盐酸;硫酸与水垢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除垢不彻底,使用盐酸配制“除垢净”更安全(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3)去除铝壶中的水垢时,应控制“除垢净”的浓度(或不要滴到手上或衣服上、防止腐蚀,除垢后要将“除垢净”冲洗干净等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1)根据酸的性质:能与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能与碳酸钠等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能与金属氧化物等反应,且上述物质属于不同类物质,符合要求.因此可取少量待测液,加入废锌皮(或铁钉等),有大量气泡产生;或加入纯碱产生大量气泡,或将生锈铁钉放入到“除垢净”中,铁锈消失且溶液颜色逐步变为黄色;可说明“除垢净”的有效成分中一定有酸.
(2)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氯化钙易溶于水,而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影响除垢的效果,且盐酸是胃液的成分之一,配制“除垢净”更安全,故选用盐酸合适.
(3)“除垢净”的成分是盐酸,盐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当除去铝壶中的水垢时要注意控制酸溶液的量,防止过量的盐酸与水垢反应后,再与铝反应,造成水壶腐蚀;酸液有腐蚀性,还要注意不要滴到手上或衣服上、防止腐蚀、除垢后要将“除垢净”冲洗干净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