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教案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承接“解释与建立模型”,开启“假设与实验”。在学生理解“交流”并能有效地开展交流实践的基础上,再向他们讲授质疑的含义、意义、内容,便显得水到渠成了。
二、教学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什么是质疑。强调科学必须以事实为基础,指出质疑是有根据的怀疑。
第二部分,质疑什么。课文以小标题的形式解释了四方面的质疑内容,即:不合理的问题、推理的过程、解释、取证方法。
在指导学生了解质疑内容的基础上,课文还借助对马小虎取证方法的分析和质疑,引发学生设计取证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学会从不同的方面质疑探究的问题是否正确。
科学知识
2.知道什么是质疑。
3.了解质疑的对象有哪些。
情感、态度、价值观
4.知道质疑的意义。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质疑的对象有哪些。
难点:找出教材事例中的不合理之处。
教学过程
(一)从复习“交流”导入,探讨“质疑”的含义及意义。
1.首先,回忆交流有哪些具体的方式,进而要学生思考交流会有什么好处。
告诉学生,正因为交流好处多多,所以才要强调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倾听不仅能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思维,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对交流的人给予尊重和帮助,对他的交流内容是否注重事实和证据进行科学的质疑。
2.要学生发表对质疑的理解。
教师最后小结:质疑就是提出疑问。疑问就是有怀疑的问题,不能确定或不能解释的事情。
(二)引导学生了解“质疑”的四个方面
活动一:质疑“蚕一天能吃掉多少桑叶?”
活动目的:质疑探究的问题是否具体明确。
教师:有人想知道蚕一天能吃掉多少桑叶,你们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当学生一时陷入为难之时,再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这个问题有问题吗?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再概括原问题的缺陷,告诉学生:质疑的内容之一就是想要研究的问题是否具体、明确。
若学生对教师的引导思考仍无动于衷的话,教师不妨再次充当代言人,提示:蚕的大小、多少、桑叶是论片还是论重量,这些难道都不考虑吗?当然,对于学生考虑到气温、湿度、蚕的生长时期、桑叶的质量,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
活动二:质疑“因为鸟有翅膀会飞翔,所以有翅膀的会飞翔的都是鸟。”
活动目的:质疑推理的过程是否合理。
教师首先出示:因为鸟儿有翅膀会飞翔,所以,有翅膀会飞翔的都是鸟。继而问学生:这种推理正确吗?
这儿教师仍可用代言的方式,引导学生先分析推理的前提缺损即概念的外延不足,然后再指出这种方法不合理,说明质疑可针对推理过程是否合理展开。
活动三:质疑一些流行说法。
活动目的:质疑解释是否正确可靠。
教师出示:
1、不能给金鱼喂太多的食,那样它会胀死。
2、水里加点盐,鲜花保鲜的时间会更长。
3、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4、多服用维生素能提高人的免疫能力、抗感冒。
继而问学生:这些解释是否正确可靠?有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可能能答上一些。大多学生拿不定注意。教师不妨把该活动当作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通过查找资料完成,以节约课堂的时间。不过,教师一定要选择其中一两条进行科学说明,以便总结出:质疑的内容之一为质疑解释是否正确可靠。
活动四:质疑李明的测试报告是否可靠、王小芳的方法改变变量对不对?
活动目的:质疑取证是否合理有效。
教师要求学生认真研读课本68页的下半页的内容,思考:李明的测试报告可靠不可靠?王小芳用这种方法改变变量对不对?
在学生交流和教师引导的基础上,明确:小明的报告不可靠,原因在于试飞的次数太少,不能说明问题;小芳的做法不对,错在改变了机翼的长度也改变了机身的长度,造成了一个实验中两个变量的改变,违反了验证性实验的原则。
最后,教师总结:质疑取证是否合理有效是质疑的又一内容之一。
(三)在实践中巩固运用所学
谈话引导:有位五年级的学生马小虎,非常想自己独立完成一项科学研究。这天下课时,看着饮水机前一个个排队接水喝的同学,忽然灵机一动,想通过调查本班6名同学每天的饮水次数和饮水量,来估算全校1800名同学一天的饮水总量。你们在小组内讨论
,说说他这样做行不行?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并向全班汇报。
小结:马小虎想自己独立完成一项科学研究的做法很值得敬佩,他选择的研究内容也是很适合自己实际年龄水平的。美中不足的是,他的研究设计方案不科学合理,因而导致他的调查结论会产生错误。
引导:谁能为马小虎的这项科学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帮他完成自己的心愿?
学生谈论交流。
引导:假如你是马小虎,经过大家的质疑、帮助,你将怎样调整研究方案?
学生思考交流。
(四)布置作业
谈话:请你回家后,参考刚才的实验方案,想一想,如果你来对全校六个年级中各选1名同学就同样的饮水量问题进行调查,你应该怎样做呢?
板书设计
质疑
不合理的问题
推理的过程
收集证据的方法
流行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