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6.2 应用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6.2 应用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26 04:5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应用——玩具肚里的密码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现象推断玩具肚里有什么。2.会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制作装置达到模型玩具的效果。3.知道不断尝试修改设计方案和玩具。4.
教学重点
能够猜测和设计出符合玩具产生的效果的模型。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不断的修改设计出玩具。(开关的制作)
课前准备
皮筋若干,导线,小马达,铃铛,竹签,带孔木板,回形针,电池盒,电池,棉线,A4纸,弹簧、铁丝。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玩具导入,推断玩具肚里的构造。1.谈话:小时候都玩过玩具吧,玩具不仅给大家带来快乐,还有开发大脑智力的功能。既然这样,花钱买玩具,不如用我们拥有的知识做个玩具。
2.出示:
这么想着,我自己先做了一个。献丑啦!请个同学上来玩。3.推断:推断下里面有啥?(巴拉巴拉)
做玩具还挺要挑战,你们想不想也做一个?
在这之前还要先过我这儿两关。4.提问:我还做了俩玩具。棕色箱子,和花色箱子。要想知道这俩玩具里面是怎样的,怎么办?拉一拉,然后呢?(观察)怎么观察?
请两名同学上来拉一拉。5.推测:有啥效果?有啥里头?它们是怎样在一起的才能产生这样的效果?6.小结:暗箱A:
拉棉线有弹性+铃声响。(有铃铛,皮筋,弹簧……)
暗箱B:拉棉线有弹性+铃声响+震动。
(电,马达,铃铛,皮筋,弹簧……)7.提问:
如果老师给你们这里面可能有的材料,在不拆开盒子的情况下,能通过现象仿造出来吗?(可以)8.提问:这可不是个小工程,你们觉得要完成这个装置,我们需要经过哪些过程?(体验——画设计图——可行吗——推理论证——需要什么材料——挑选材料——组装——修改——互相学习——在修改)(板书)各组选择A、B暗箱,画出设计图,交流设计图说,尝试制作装置(动手)。1.体验:每两组领回A\B各一个暗箱,每个同学拉一拉体验一下。拉的过程中请注意保护玩具,拉坏了你们要做一个赔我。2.讨论:选择要设计的玩具,选择完以后,找我领取设计单,开始设计。每个小组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答案不是唯一的。3.设计:领取记录单纸上画出设计草图。并根据设计图写出需要的材料。4.材料:教师给出材料,根据给出的材料修改设计。5.提问:没有需要的材料怎么办?(利用现有的材料替换)
6.分工: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难免同学们会产生分歧,比如要怎么使用材料,使成本合理,如何设计装置,怎么保证美感,都会有不同的意见,这时候该怎么办?(小组分工)怎么分工?
好,那么大家在填写设计表的时候也请明确分工。7.汇报:各小组修订设计方案,汇报。大家一起讨论是否可行。(材料尽可能标注数量)8.领取:派同学领取材料。9.组装:领取实验材料尝试组装。(每两组搭配A\B暗箱各一个,可以反复尝试拉动暗箱)(讲台上放置多种材料,供学生自主选择。)(时间大约30分钟)汇报装置,提出问题。汇报:几个小组上台汇报。提出对于装置制作的问题。评估:各小组到其他小组观摩学习,并依据评估要点,选出认为制作的比较好的装置。反思:在学习了别的小组的装置以后,你们觉得自己的小组的装置还可以怎么改进?没能制作出来的小组,你们在哪里遇到了问题?总结梳理。(交流,体验,玩具分享会)1.提问:上台来买玩具,你会买哪一个
2.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制作玩具,完成了一项小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体验,推测,设计,选取材料,制作,下节课我们还要进行评估,反思(PPT梳理制作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应用了我们学习过的许多知识,谁来给大家梳理下我们用到了哪些科学知识。(电学,力学,能量学,……)3.收获: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收获?(在制作工程中,我们会遇到不少问题,要尽可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基于结合工程和技术融入科学课的设计理念,创建生活场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玩具则是学生从小到大喜闻乐见的物品,易于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项目的任务:用所学的知识做一个同样效果的玩具,答案不唯一。通过梳理体验工程设计应经历怎样的过程。经历摸索设计的过程。在实际生活中不管是做一个大工程,还是做一个小玩具,都有可能遇到没有需要的材料的情况,这个时候同学们需要学会变通,想一想现有的材料是否可能替代没有的材料,或者利用现有的材料制作没有的材料。)交流设计,进行头脑风暴,从不同小组的设计中获得启发。见PPT:材料小超市,升级版有标价格的材料超市,数学,成本的控制。
学生可以有多种猜测和设计,只要能达到效果,与暗箱内的结构不同也没关系。通过多次的设计修改,感受到完成一个设计需要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动手实践,从而达到最终的效果。分享玩具会,可以让孩子们有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通过观察不同小组的作品,来学习各个小组作品里的奇思妙想,也从中找到问题,为进一步改进自己制作的玩具做准备。
反思该课将基于问题学习的模式、
stem的教学理念,工程和设计的理念相结合
设计《玩具肚里的秘密》一课,以核心问题“玩具肚里究竟是怎样的装置使玩具在玩耍的过程中产生了这样的效果?”进行教学设计,需要7个环节支撑。第一是创设情境产生核心问题。第二是通过调动学生的感官观察玩具,包括听,拉,摸,看等观察到的现象,结合生活经验及已学的知识对玩具肚里的“秘密”进行推断。第三提出制作装置任务的要求,请学生先画设计图,并写出所需用到的材料。第四给出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调整设计,并自主挑选需要的材料,挑选材料时学生需要权衡材料的数量多少,材料的种类,以及材料制作出成品的美观度。第五环节就是重要的制作环节,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分工合作,需要考虑产生意见分歧时应该怎么办?产生新问题的时候需要怎么办?这些也是围绕核心问题衍生出的新问题。做完以后可以看看其他小组怎么做,可以对自己和其他小组提出改进意见。第六环节是评价,在观摩其他小组时进行评价,评价的形式可以是自评、互评、师评。第七环节,就是进行交流,在全班面前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交流参与此次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感受,谈谈课上收获,他人的装置可借鉴之处。
实际操作中环节七没能执行,预计如果执行的话,可以更有效的让孩子们之间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