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生物考前练笔(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产生ATP和[H]
B.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糖类的合成、加工有关
C.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的更新速度越快
D.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会立刻终止生命活动
2.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变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B.图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图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
D.该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无光时不能进行
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地理隔离阻碍基因交流,才能达到生殖隔离
B.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
C.基因突变产生了新基因;不定向地改变了种群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最有意义
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显性基因比隐性基因更有利于产生适应环境的新性状
4.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2、3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细胞内液
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丙液中
D.丁液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
5.一夜狂风暴雨导致成片的玉米倒伏,灾害过后,部分倒伏的玉米
又逐渐恢复到直立状态。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
分别是
A.重力作用和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 B.茎的向光性与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
C.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与均匀光照 D.茎的背地性与根的向地性
6.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演替是指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代替的过程
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也是一种群落演替现象
C.人类活动常常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可能是良性的
二、双项选择题:
24.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现和发展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再将该融合基因转入真核生物细胞内,表达出的蛋白质就会带有绿色荧光。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能采用一种限制性内切酶来切割运载体和含目的基因的DNA
B.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可以让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而不被受体细胞内核酸酶降解
C.导入受体细胞内的“融合基因”可视为一个独立的遗传单位
D.改变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1个核苷酸对,就不能检测到绿色荧光
25.生态农业不仅指对于农作物中所含物质、能量的充分利用,还具有很多的内涵。人们越
来越认识到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光、水等各种自然资源,设计出适合本地的生态农业结构的重要意义。下列措施中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作物“轮种”不仅合理地利用各种矿质营养,还可避免某些害虫的大发生
B.以作物秸秆为燃料发电,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尽量施用化肥,减少农家肥的施用
D.应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措施,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
三、非选择题(除注明外,每空2分)
26.(16分)2009年10月5日,3名美国科学家以研究染色体端粒和端粒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端粒是染色体末端一段高度简单重复的DNA,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后代细胞中端粒长度会逐渐缩短,细胞分裂能力下降,衰老的过程也就开始了。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其RNA含有与端粒DNA重复序列互补的一个片段,它的功能类似于逆转录酶,能催化合成端粒DNA并将其加至缩短的端粒末端(如下图所示),从而延缓细胞衰老、增加细胞分裂次数,体细胞中端粒酶一般无活性。
综上所述,请分析回答:
(1)合成端粒所需的原料是____,模板是_____
_________。
(2)图中标有碱基的核酸片段中有____种核苷酸。
(3)请列举2例人体内端粒酶活性较低的细胞
(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端粒和端粒酶的功能及相互关系,提出
癌细胞长生不死的一种假设:___________.
(5)正常体细胞中端粒酶一般无活性,你认为新复
制出的DNA与亲代DNA完全相同吗? __________。
(6)应用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成果有望在____
(回答两个方面,4分)方面获得突破,从而增强人类身体健康。
27. (16分)某二倍体植物的抗逆特性由4个基因A、a1、a2、a3,控制,且它们的抗逆作用A>a1>a2>a3,请据所学遗传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a1、a2、a3的根本来源是__________,该现象说明变异具有 ______的特点。遗传时A与a1、a2、a3之间遵循____________定律。
(2)为探究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某实验小组将两纯合子a1a1、a2a2杂交,子二代共有________(3分)种基因型。若表现型有____(3分)种,则表明这两个基因之间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
(3)研究得知该植物的抗逆性和细胞内的水杨酸、多胺、脱落酸等物质有关,请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8.(14分)请回答以下与动物生理有关的题目:
(1)上图①表示一种脊椎动物普遍具有的突触及信号传导过程。图③表示三个连接的神经元,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1分)(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_________(1分)。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只能是单方向的原因是________。
(2)在图②中箭头处施加一刺激,则能侧到电位变化
的是____(填图中字母)处。若a→b→c→d→e
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当破坏a,刺激d时,e
(“有”或“无”)反应。
(3)胚胎移植时,受体应处于适合的生理状况,此时
可利用激素对受体进行_____________处理;此外,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_____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为了确保得到所需性别的试管牛,往往需要对移植前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请举出一种对早期胚胎进行性别鉴定的方法(只需写出名称或简要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18分)请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若图①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某视野中的图像,则要看清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____(1分)(“左”或“右”)移动。若图②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的数目____(1分)。
(2)用根尖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过程,下列各项中:①培养基;②培养皿;③接种环;④根尖细胞;⑤实验操作者的双手;⑥三角锥形瓶。______(填编号)需要灭菌,__________(填编号)需要消毒。
(3)取甲、乙、丙、丁4支洁净的试管,按照下表中顺序依次加入有关物质并进行有关处理,回答下列问题:注:“+”表示加入物质或相关处理,“-”表示不加物质或不作处理.
I.用甲、乙试管做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实验,则乙试管中还应加入____,甲试管内的实验现象是____.乙试管内的实验现象是____。
II.用丙、丁试管做验证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则丁试管内应先后加入____(填序号)。预计丙试管内的实验现象是____,丁试管内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①碘液1滴 ②斐林试剂2 mL ③1%盐酸2mL ④1%NaOH 2mL ⑤浆糊3 mL
⑥蔗糖溶液3mL ⑦小麦淀粉酶滤液2mL ⑧清水2 mL
参考答案
1.D 2.A 3.C 4.C 5.A 6.A 24. BC 25. BC
26.(16分)
(1)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端粒酶的)RNA
(2)8 (3)肌肉细胞、神经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效应T细胞、浆细胞(只要答出2种即可)
(4)癌细胞具有高活性的端粒酶,使其端粒不会因分裂次数的增加而缩短,从而维持癌细胞端粒的长度,使癌细胞无限增殖(合理即可)
(5)不完全相同 (6)延缓衰老(2分)、控制癌症(2分)
27.(16分)
(1)基因突变 不定向性 分离
(2)3(3分) 2(3分)
(3)基因通过控制有关酶的合成,间接控制这些物质的产生,从而控制抗逆性状(4分)
28.(14分)
(1)高尔基体(1分) 糖蛋白(1分) 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
(2) bcde 有
(3)同期发情 免疫排斥 DNA分子杂交技术(利用基因探针鉴定);分析胚胎细胞的染色体组型
29.(18分)
(1)左(1分) 减少(1分)
(2)①②③⑥ ④⑤
(3)I.2 mL 清水 溶液不变蓝 溶液变蓝
II. ⑥⑦② 产生砖红色沉淀 无砖红色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