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朝(cháo
zhāo)着父母,她挥了挥手。虽然有些眷(juàn
jüàn)恋,但她还是下定决心去偏远地区工作,以锻(düàn
duàn)炼自己的意志。
二、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拟定
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喃喃
起草制定。
踌躇
意思是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也做思量、考虑的意思。
黯然
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三、彭德怀拟定电报中,牺牲的是(
)和(
)。其中,(
)是(
)的儿子,他最后被安葬在了(
)。
第二课时
一、照样子写句子。
例: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是伟大的奇观。
1.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
2.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三、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
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土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从第一段能感受到毛泽东对爱子的
;从中你体会到毛泽东是一位
的父亲。
2.这段话是通过对人物的
描写,来表现毛泽东的心情的。
第三课时类文阅读
儿
子
儿子是两年前在边防牺牲的。每年到了那一天,老人都要办几样菜,对着云南方向摆下,洒下几杯鸭溪窖酒。这是儿子生前最爱喝的,老人一直没有掉泪,这是典型的山民性格:坚毅、强悍。
每月都要收到来自云南边防的汇款贰拾元,两年了。最初只有汇款,后来,有一次老人实在忍不住,让邻居给这个自称“解(xiè)为民”的同志写了一封信。解为民看了信,直到老人家的难处是孤独,于是老人便月月都又收到一封信。嘘寒问暖,也谈部队生活及自己的婚事,每封信的落款,都端端正正地写着:您的儿子。老人满意了:这不是真正的父子关系吗?老人的心温暖了。
,这两个月来,
汇款照样来,
信
中断了(汇款上的笔迹也很陌生)老人焦虑不安,他凭直觉感受到,一定发生了意外的事。
老人揣上积攒起来准备给“儿子”办彩礼的钱,登上了去云南的火车。部队把他带到了一个松林环绕的地方,那里并排筑着两座烈士墓,一座是亲生儿子的,一座是“儿子”的。
——《现代文阅读100篇》
1.在第3自然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关联词是(
)。
A.虽然
然而
但
却
B.于是
虽然
却
但
C.可是
虽然
但
却
D.可是
如果
但是
就
2.标题中的“儿子”是指(
)
A.老人的亲生儿子。
B.自称“解为民”的同志。
C.老人的亲生儿子和“解为民”。
3.本文的主人公是
,对主人公的刻画运用的方法是(
)。
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C.正面侧面相结合
D.动作和心理描写
4.你对文中的“儿子”是怎样评价的?
第一课时【答案】
一、朝(cháo)
眷(juàn)
锻(duàn)
二、拟定:起草制定。
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踌躇:意思是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也做思量、考虑的意思。
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三、毛岸英
高瑞欣
毛岸英
毛泽东
朝鲜
第二课时【答案】
一、1.他们的父母非常悲痛。
2.他们很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
二、1.
无限眷恋
普通
这段话是通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毛泽东的心情的。
第三课时[参考答案]
1.C
2.C
3.“儿子”
C
4.儿子不仅是老人的亲生儿子,还是无数个解放军的代称,是人民的儿子,儿子对于人民的回报,以及人民对于儿子的喜爱都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