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16课《短文两篇》复习课件 (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16课《短文两篇》复习课件 (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26 17:0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四单元复习
《陋室铭》《爱莲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2、积累文言词句。
3、朗读并背诵课文。
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要求押韵。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tiáo)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1、骈散结合
2、讲究押韵
压ing韵
山不在高,
有仙则
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
灵。

是陋室,惟
吾德
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
鸿儒,
往来无
白丁。
可以

素琴,

金经。无
丝竹
之乱耳,

案牍

劳形。
南阳
诸葛庐,西蜀
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出名,有名
神异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蔓延
映入
博学的人。
平民,没有功名的人
弹弄
佛经
指奏乐的声音。
官府公文
劳形,劳神伤身。
形,形体、躯体

有什么简陋的呢?
不加装饰的琴
解释红色的词语,理解文章意思。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③又数刀毙之。
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这里指狼。
④何陋之有?
用于标明前置宾语,不译。
有仙则名。
苔痕上阶绿。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上:名词作动词,蔓延。
乱:形容词作动词,扰乱。
劳: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劳累。
⒈无案牍之劳形(古义:身体;今义:样子)
⒉惟吾德馨(古义: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⒊谈笑有鸿儒(古义:大,渊博;今义:鸿雁,书信.)
⒋无丝竹之乱耳(古义: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5.可以调素琴
(古义:弹奏;今义:调解)
4.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运用反问修辞,更具有雄辩的力量。作者截取“何陋之有”,一方面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即本文开头所说的“惟吾德馨”。



类比引题




陋室
德馨
陋室不陋
环境优美清幽

生活情趣高雅

类比古贤
反问点题
交友高雅不俗





高洁傲岸的节操
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世称“濂溪先生”。著有《周元公集》
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阿,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文体解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沾染(污秽)
洗涤
艳丽
名词作动词,生枝蔓
形容词作,动词远播
耸立的样子
竖立
亲近而不庄重
更加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
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
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认为
应当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贪慕富贵
追逐名利
晋陶渊明独爱菊。
菊,花之隐逸者也。
志向高洁
隐居避世
予独爱莲之……
莲,花之君子者也。
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
菊花和牡丹用作陪衬,突出莲的君子品格
本文使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洁品质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本文主旨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莲,花之君子者也。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7)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
8)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清。
莲,花之君子者也。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语文作业
16课课下注释写一遍。
16课课文会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