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复习语文知识及运用专题精讲与满分特训
中考真题精选
1.[2019
?天津]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孔子非常喜欢自己的学生颜回。有一次,他
问子贡:“你与颜回,谁强?"子贡谦虚地回答:'‘我
怎么比得上颜回呢□他听到一件事,便能推知十
件□我听了一件事,才能推知两件。"孔子点点
头,笑着说:"你不如他,我与你都不如他
□
A,
;
”!
B.
?
;
!”
C.
?
,
”!
D.
,
,
!”
2.[2019
?威海]下列选项括号中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宇宙有多少奥秘?我们与宇宙将发生怎样的
关联?
“中国天眼”在巡视着,仰望着。(此句标点
符号运用正确)
B共建“一带一路”,让不少外国友人把象征“天
圆地方”的一头圆、一头方的筷子装进了行李箱。
(主语是“共建'一带一路'”)
C.唯有家校合力,才能融洽青少年与手机的关
系,才能实现电子媒介助力孩子的成长。(此句有
语病)
D.以植物为媒,东西方的绿色智慧在妫水河畔
相遇并碰撞。(“以植物为媒”中的“为”是动词)
3.[2019
?咸宁]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
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这
句话的主语是“母亲”。
B.“千钧一发、垂涎三尺、人声鼎沸、怒发冲冠”,
这几个成语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
C.“今天,无偿献血成为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中心医院献血点,五名三、四十岁的公安干警各
献出了
300毫升鲜血。”这个句子顿号使用无误。
D.“拙作、舍弟、寒舍、见教、小儿、愚兄”,这些都
是常见的谦辞。
4.[2019
?益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牢记使命”“青山绿水”“红色经典”“青春不老”分别是动宾、并列、偏正和主谓短语。
B.“你明天和我去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吗?小王。”这句话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没有错误。
C.“邓稼先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两弹元勋'”该句子的主干是“邓稼先是'两弹元勋.
D.“新时代的青年,要想更好地报效祖国,就须
在品格、能力上下功夫。”这是假设复句.
答案1.B
[解析]“我怎么比得上颜回呢"中由“怎么比得上"可以判
断此句为反问句,因此第一处应填问号;“他听到一件事,便能
推知十件”与“我听了一件事,才能推知两件”构成并列对比关
系,又同在一个长句中,因此第二处应填分号;由“你不如他"前
的冒号和前引号可知此句应是完全引用,故感叹号应在后引
号前。
2.C
[解析]C项,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句子无语病。
3.D
[解析]A项,句子的主语应该是“习惯和态度”;B项“人声
鼎沸"是比喻修辞;C项,“三四十岁”,“三”“四”不是并列词语,
中间不能用顿号。故选D。
4.B
[解析]B项标点符号用法有误,应该是“你明天和我去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吗,小王?,
考点技法突破
考点一修辞方法
1.比喻和拟人的的辨识。可以根据下面表格辨识。
修辞方法
比喻
拟人
区别一
着重在“喻",用
本体和喻体的相似
性来比喻,直接出
现二体,若未出现
二体可补成二体
着重在“拟”,直接把物
当成人来写,融二体为一
体,只出现事物,不必补
成二体
区别二
本体和喻体间一
定要有相似性
事物与人之间不一定
要相似,可相关
例句
星星好像眼睛送信的鸽子好像
小天使一样
星星常常和我在一起
亲密地谈话小天使不怕狂风巨浪,
飞翔在天空,为人们送信
2.带比喻词的非比喻句大致有五种情况
类别
例句
说明
表比
较而不
表比喻
小明长得很像他的妈妈
以小明和妈妈作比
较,“像”含“像与不像”
之意,二者是相比较的
关系
表猜
测而不
表比喻
树干像加
过人工似曲
“像"表示对“树干”猜
测,“仿佛”加过人工似
的,若去掉“像”后变为
“树干加过人工似的”,只
有本体,没有喻体
表列
举引证
而不表
比喻
像母亲这
样由千千万
万的劳动人
民……
“像”表示“例如”之
意,句子本身不存在
二体
表描
摹而不
表比喻
地上像下
了火,
“像”表示“似乎”,不表
比喻。去掉“像”即“地上
下了火”,只有本体
表感
觉想象
而不表
比喻
孔乙己的
长衫似乎十
多年疫看补,
也没有洗
“似乎”表示“觉得似
乎”之意,这个句子中只
有本体“长衫,,,无喻体
3.修辞的"单一式”和“综合式”的辨识
一个句子或一个段落等只单独用一种修辞方
法即为单一式,如“飞流直下三千尺”就是在一个
诗句中单独用夸张这一种修辞方法。相对而言,
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段落中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
上的修辞方法即为综合式,例如“飞流直下三千
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综合运用了夸张、比喻
这两种修辞方法。
综合式主要有两种情况:①并列式,即一句话
或一个语段中并列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辞方
法,即“修辞甲+修辞乙……”或“修辞甲+修辞
乙+修辞丙……”等形式。例如,“一切都像刚睡
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
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个语段前一个句
子是拟人,后一个句子是排比和拟人,即整个语段
综合运用了两种修辞,其形式是“拟人+排比”。
②兼用式或复合式,即一个句子或一个语段中综
合运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辞方法,但不是像
前面说的几种修辞的相加形式,而是兼用或包含
式,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排比中
包含着比喻,或者说由三个比喻句组成一组排
比句。
考点二语法知识
1.短语的类型
从结构上说,短语主要包括:并列短语、偏正
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和补充短语。
(1)并列短语(教材链接:七年级下册P108)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代词、动词或形容词组成,词和词之间是并列关系,一般没有轻重主
次之分。有的直接组合,有的则靠连词组合在一
起。例如:改革开放、雄伟壮丽、油盐酱醋、报纸杂
志、你与他、土地和杂草、热烈而粗犷、表扬与鼓励。
(2)偏正短语(教材链接:七年级下册P116)
由“的”和“地”把词连接起来组成的短语就属于偏正短语。如:它的声音、这样的地方、精神的
宁静、最小的花苞;好奇地问、不断地流着、默默地
生长、千百次地挣扎。
第一组短语由"的"连接,"的"后边的名词是
中心语,前边的代词、名词、形容词等是定语:这是
定中关系的偏正短语。第二组短语由“地”连接,
“地”后边的动词(有时是形容词)是中心语,前边
的形容词、数量词等是状语:这是状中关系的偏正
短语。
也有不用“的”或“地”连接的偏正短语,例如:
一泓泉水、外国朋友、生日礼物、第一场春雨、很委
屈、更加坚强、完全相信、热烈欢迎。
(3)主谓短语(教材链接:七年级下册P120)
主谓短语是先出现一个被陈述的对象,然后
陈述这个对象的动作行为、性质特征等。例如:太
阳升、老师讲课、小明进门、大家唱歌、桃花红、心
情好、她聪明、我们高兴。
主谓短语中,被陈述的对象是主语,主要由名
词和代词充当;用来陈述的是谓语,主要由动词和
形容词充当。
(4)动宾短语(教材链接:七年级下册P131)
前边是动词,后边是受动词支配的宾语,二者构成动宾关系,称为动宾短语。例如:眨眼睛、看
电影、写文章、夸奖我、拜访他;喷出火焰、看到长
城、出现故障、热爱祖国、安排任务。
在动宾短语中,宾语主要是回答“谁”“什么”
“哪里”等,一般由名词、代词等充当。
(5)补充短语(教材链接:七年级下册P147)
结构助词“得”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时,常
常引出补充性成分,“得”就成为这类补充短语的
标志。倒如:跑得出汗了、干得很好、热得难受、密
得不透气。
补充短语的前一部分常常是动词或形容词,
后一部分起补充说明作用,主要是由动词或形容
词词性的词语充当。
2.句子的成分(教材链接:八年级上册P83)
句子由不同的成分构成。句子的成分和短语
的成分是一致的,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
状语、补语。例如:
(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丨[微笑着]固(从
森林中打来的)枣丕。
“丨丨”前边京圣壽部分,后边是谓语部分。“老
人”是句子的被陈述对象,是主语中心语,用
“
”标示;“喝”用来陈述主语的情况,是谓语中
,鼠用“—”标示;“泉水”是动词“喝”支配的对
象,是宾语中心语,用“—”标示;“住在山中的”
“一位”修饰“老人”,“
AW#中打来的”修饰“泉
水”,都是定语,用“()”标示;“微笑着”修饰动
词“喝”,是状语,用吒]”标示。如果在动词后
边还有补充说明的成分,则是补语,用“〈
〉”
标记。
句子成分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3.句子的主干(教材链接:八年级上册P88)
句子的主干是指把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
压缩掉后剩下的部分。找出句子的主干,就能看
出它的基本句型,并且可以看出句子的结构是否
完整,句子成分之间的搭配是否得当。例如: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朱自清
《背影》)
这句话中,“他”是主语,“给我”是状语,“拣”
是谓语中心语,“定”是补语,“靠车门的”“一张”都
是定语,“椅子”是宾语中心语。把状语、补语和定
语压缩掉,剩下的句子主干就是:他拣椅子。
需要注意的是,句子的主干不等于原来的句
子,意思没有原句那样明确,有时意思甚至跟原句
相去甚远。例如: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
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杨振宁《邓稼先》)
(主干:邓稼先是儿子。)
一个句子中,如果谓语中心语前面有否定词
语(“不”“没,,“没有,,等),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
中,以免主干和原句的意思相反。例如:
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主干:他不吵嘴。)
4.分析简单复句的关系(教材链接:九年级上册
P8、10、24
s
28
s
84)
由词或短语构成,有特定语调,能独立表达一
个完整的意思,我们称之为“单句”。有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单句按照某种逻辑联系组合在一起,构
成一个比较复杂的句子,我们称之为“复句”。根
据分句间的关系,复句可分为递进复句、承接复
句、并列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
设复句和条件复句等。
(1)递进复句。后一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
个分句更进一层,是递进复句。
(2)承接复句。各分句按照时间顺序分别说
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具有先后相承的关
系,是承接复句。
(3)并列复句。几个分句是并列关系,没有主
次之分,或表明一正一反两方面的情况,或说明一
件事情的几个方面,或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
(4)选择复句。各个分句分别叙述一种可能
的情况,表示从中选择一个。
(5)转折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尽
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等。
(6)因果复句。因果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因为、由于……,所以……""……之所以……,是
因为……”“因此”等。
(7)假设复句。表示假设某种情况发生会出
现怎样的结果。除了“倘若、如果”,常用的关联词
还有“假如、假若、要是、倘使”等,后面常与副词
“就、便、则”等搭配使用。
(8)条件复句。表示满足某种条件的话会出
现怎样的结果。常用关联词有“不论、不管、无论、
任凭……都、总、总是、也……”“只要……就……”
“只有……才……”"除非……否则……气
5.复句中的关联词语(教材链接:九年级上册
P135)
要正确判断复句的类型,就要熟练掌握各类
复句特定的关联词,以此作出正确判断:
不是
而是?
是…
…表选择;不管…
…都…
,?表条件;尽管……
也…
…表转折;即使…
…也??…
,?表假设;既然……
就…
…表因果;无论…
…都…
??表条件;宁可……
也…
…表转折;既
又……表并列;要么……要
么...
…表选择;只要
……就
表充分条件;
只有
……才……表必要条件。
没有关联词语的复句,判断其关系时,一要看
内容关系,二要试套关联词语。如“风大,雨急”,
试套“又……又……”,成“风又大,雨又急”,可判
为并列关系。
满分特训
一、指出下列短语的结构
1、风俗习惯(
)
2、变化规律(
)
3、历史悠久(
)
4、整修一新(
)
5、交头接耳(
)
6、思维敏捷(
)
7、废寝忘食(
)
8、前程远大(
)
9、全神贯注(
)
10、襟怀坦白(
)
11、挥手之间(
)
12、愚公移山(
)
13、竞选州长(
)
14、销售计划(
)
15、色彩缤纷(
)
16、交通规则(
)
17、风和日丽(
)
18、激动不已(
)
19、禁止吸烟(
)
20、辛勤耕耘(
)
21、巍峨挺立(
)
22、不断发生(
)
23、气氛热烈(
)
24、继往开来(
)
二、下列各组短语分别以哪组类型短语为主,其中不同的短语各是哪个,属于什么类型短语。
1、A、祖国万岁B、品质优良C、天气晴和D、思想品质E、成绩好
2、A、看了两眼B、打扫教室C、洗得干净D、热了起来E、扔出去
3、A、十分伟大B、我的书包C、小声地说D、追歼敌人E、很热闹
4、A、讲解语法B、讲述清楚C、种植玉米D、制造火箭E、听故事
5、A、用圆珠笔(写)B、对于我们C、按照习惯D、必然产生
E、被大雨(淋)
6、A、报纸杂志B、调查研究C、身体健康D、严肃认真E、读和写
三、比较判断短语类型
经济发展(
)历史悠久(
)描写景物(
)市场繁荣(
)
发展经济(
)悠久历史(
)景物描写(
)市场的繁荣(
)
表达见解(
)我的弟弟(
)我国文学(
)小说散文(
)
表达的见解(
)我和弟弟(
)我国的文学(
)小说和散文(
)
四.用符号法划分句子成分
1.长江三峡曾经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2.我家的猫最怕陌生人。
3.祖父正在找五十年前的照片。
4.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5一大早,勤奋的同学们就安静地坐在教室里认真地复习各门功课
6.车间已经完成了全年的任务。
7薄薄的轻雾浮起在池塘里
。
8乔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9我已经读过两遍了。
10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
11绿色开花的植物有庞大的根系。
12一切生物都离不开食物。
五.指出下列复句的类型。
1.国家既然给了青年这样优越的条件,青年就应当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
2.批评家的职务不但是剪除恶草,还得着灌溉佳花——佳花的幼苗。(
)
3.我们青年人不是要空谈,而是要实行。(
)
4.要么我们被困难吓倒,要么我们把困难搬掉。(
)
5.我很想去打球的,不过为了工作,我还是留下了。(
)
六.指出下列复句的关系,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我们既不应当因为出了点错误便偃旗息鼓,悲观泄气,更不应当因为有了错误就否定改革。(
)
A.并列复句
B.递进复句
C.因果复句
D.选择复句
2.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
A.并列复句
B.递进复句
C.因果复句
D.转折复句
3.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功。
A.并列复句
B.选择复句
C.递进复句
D.转折复句
4.与其畏惧错误不敢有所作为,不如不怕挫折而奋勇改革前进。(
)
A.
并列复句
B.选择复句
C.递进复句
D.因果复句
七[2019
?扬州]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家宝藏维权事件扫黑除恶黑洞照片
(解说:这四个短语都是偏正结构。)
B.2019年1月,短视频《啥是佩奇》一经发布,就
吸引了无数人的神经。(解说:这个句子没有
语病。)
C.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福祉?
还是埋下了隐患?(解说:句中标点符号运用完全
正确。)
D.绵延万里的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
晶。(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长城是结晶”。)
八[2019
?黄冈一模]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崇高”“强大”“更加”“洁净”这几个词的词性
相同。
B.短语“狼心狗肺”“狐假虎威”“狗仗人势”“竭泽
而渔"的结构相同。
C."在艰苦环境中成长的曹文轩,以出色的文笔,
荣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这个句子的主干
是"荣获'国际安徒生奖
D.“这虽然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却是生长在中
国大地上成片成片的青蒿的荣誉,更是中国中医
的荣誉。”这个复句的第二层关系是递进关系。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这句诗运用了对
偶的修辞手法。
B.“那么美好”和“独一无二”两个短语结构
-致。
C.“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
皂荚树……”衬串的加点甬裁是形容词。,
,
D.“市民可以在手机上申请车牌摇号。”这句话
的主干是“市民申请摇号”。
十[2019
?扬州一模]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灿烂辉煌色彩缤纷大好河山活动筋骨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在京剧《霸王别姬》中,梅兰芳以惟妙惟肖的
表演,成功塑造了重情重义的虞姬形象。(解说:
“梅兰芳塑造形象”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C.通过经典阅读,营造了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
围,唤醒了阅读自觉性,激发了阅读兴趣,养成了
阅读习惯。(解说:这一句没有语病。)
D.啥是佩奇?不是一头小猪吗?
一头情商很高
的小粉猪。(解说:这句话有运用了设问和反问
的修辞。)
满分特训答案
一、1、(并列)2、(偏正)3、(主谓)4、整(动补)5、(并列)6、(主谓)7、(并列)8、(主谓)9、(主谓)10、(主谓)11、(偏正)12、(主谓)13、(动宾)14、(偏正)15、(主谓)16、(偏正)17、(并列)18、(动补)19、(动宾)20、(偏正)21、(偏正)22、(偏正)23、(主谓)24、(并列)
二、1、主谓D、思想品质(偏正)2、动补B、打扫教室(动宾)3、偏正D、追歼敌人(动宾)4、动宾B、讲述清楚(动补)5、介宾D、必然产生(偏正)6、并列C、身体健康(主谓)
三、经济发展(主谓)历史悠久(主谓)描写景物(动宾)市场繁荣(主谓)
发展经济(动宾)悠久历史(偏正)景物描写(偏正)市场的繁荣(偏正)
表达见解(动宾)我的弟弟(偏正)我国文学(偏正)小说散文(并列)
表达的见解(偏正)我和弟弟(并列)我国的文学(偏正)小说和散文(并列
四.
1长江三峡[曾经]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2(我家的)猫
[最]怕
陌生人。
3祖父
[正在]
找(五十年前)的照片。
4(我国的)石拱桥
有(悠久的)历史。
5.[一大早],(勤奋的)同学们[就[安静地]坐〈在教室里〉[认真地]]复习(各门)功课
6.车间[已经]完成了(全年的)任务。7.(薄薄的)轻雾
浮起<在池塘里>
。
8.乔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9.我[已经]读<过><两遍>了。10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
11(绿色开花的)植物
有(庞大的)根系。。12(一切)生物[都]离[不]开食物。
五.指出下列复句的类型。
1.因果
2.递进
3.并列4.选择5.转折
六.指出下列复句的关系,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
B.
2.
C.
3.
A.
4.
B.
七.D
[解析]A项中“扫黑除恶”是联合结构;B项中“吸引神经”
动宾搭配不当;C项中“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了隐患?”
是选择疑问句,中间应该用逗号,不用问号。
八.D
[解析]A.
“崇高”“强大”“洁净”是形容词。“更加"是副
词。B.
“狼心狗肺"是并列结构;“狐假虎威”“狗仗人势”是主
谓结构;“竭泽而渔"是偏正结构。C.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曹文
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奖'”。
九.B
[解析]“那么美好”是偏正短语,“独一无二”是并列短语,
B项错误。
十C
[解析]C项有语病,改为:通过“阅读经典”,营造“人人爱
读书、读书滋养人"的良好氛围,唤醒每个中学生关注阅读的
自觉性,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