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25 12:3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期末复习题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综合测试)
卷I
(选择题,30
分)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请将所选正确答案填在题后括号内。
1.2017年2月中下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在可克达拉市举行了援疆干部人才欢迎会暨培训班,来自江苏省43名援疆干部人才开启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这(  )
A.反映了我国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B.体现了我国各民族间团结互助的关系
C.表明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方法D.说明了新疆的发展主要依赖对口支援
2.2017年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是以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前提,在政治上赋予其特权
B.以民族团结为前提,在经济上享有独立权
C.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具有极大优越性
D.以国家的统一为前提,在政治上实行高度自治
3.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治区域来说,这一制度有助于(  )
①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事业
②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③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权
④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1997年6月30日午夜12点,香港回归中英双方防务交接仪式上,中方指挥官高声说道:“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这一瞬间标志着(  )
A.“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诞生
B.中国结束半殖民地社会
C.香港进入“港人治港”新时代
D.祖国统一
5.对联是人们喜受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变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史现象的是(  )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
C.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
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
6.2017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我国能够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其根本原因是(  )
A.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
D.外交政策的成熟
7.(2018·云南)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盛事。其回归与下列哪一项基本国策的实施有关(  )
A.依法治国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国两制”
D.科教兴国
8.(2019·兰州)回归以来,“一国两制”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
①香港
②台湾
③澳门
④钓鱼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9.(2019·山西)下面两张纪念邮票分别反映了我国在这两个地区实行的民主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共同之处有
①都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
②都有利于巩固祖国统一
③都从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
④都在各自区域内享有高度自治权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2019·广东)右图澳门生产总值增长说明(  )
A.广东与澳门联系加强
B.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C.澳门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D.“一国两制”助推澳门发展
11.(2019·新疆)澳门在回归祖国的20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这一切主要得益于(  )
A.澳门经济的快速发展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C.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
D.“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12.(2019·山东)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探究学习卡片。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一国两制”构想逐步形成
B.海峡两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确立
D.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
13.“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况,我们提出的基本方针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C.用武力维护祖国统一
D.武力统一、一国两制
14.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的标志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B.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C.“汪辜会谈”的举行
D.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的提出
15.(2018·山东)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第二年,双方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这表明(  )
A.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B.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C.“台独”基础被铲除
D.“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
卷Ⅱ(非选择题,共30分)
16.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30个民族自治州、100多个民族自治县(旗)。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2分)
(2)从材料二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2分)
(3)材料三反映出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意义(6分)
(4)综观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的认识。(4分)
17.(2019·海南)“五星红旗迎风飘场,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承载着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绣红旗】
材料一
图中的红旗是1949年10月7日在重庆渣滓洞关押的
革命人士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所绣。
孙明霞拿出了那面残留着弹孔,染透斑斑血迹的红旗。…不
知是谁抢先绣上了第一针,接着,许多灵巧的手,飞快地刺绣起
来。…随着江姐低呼的声浪,人们严肃地站了起来,凝望着闪光
的旗帜。…江姐连连亲着“监狱之花”的脸,“孩子啊,你要记着:当你长大了,当你的孩子也从你手上接过红旗那天,你要面对红旗回答—你是否为保卫红旗而生,为保卫红旗而战,为保卫红旗而贡献了问心无愧的一生。”
——摘编自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1)为保卫红旗,无数先烈捐命沙场。作为中华儿女,薪火相传是我们的历史使命。请完成以下题目。
A.从以下所列,选出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________、________(2分)
林则徐、谭嗣同、李大钊、杨靖宇、佟麟阁、黄继光、邱少云
B.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才能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请写出你从先烈身上感受到的精神品质。(2分)
【“读”国旗】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关于国旗国歌和年号》《人民日报》1949年11月15日
(2)各族人民大团结,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为此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及其意义。(6分)
【升区旗】
材料三
(3)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用13亿人的智慧,才能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
量。综合上述材料分析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回归后经济繁荣发展的原因。(6分)
※※
※※※※※※※※※※※※
※※※※※※※※※※※※
※※※※※※※※※※※※
※※※※※※※※※※
【参考答案】
卷I
选择题
1-5
BCBCD
6-10
BCCAD
11-15
DBABB
卷Ⅱ非选择题
16.(1)“一国两制”
(2)两岸交流的加强。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任选两点即可)
(4)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和经济文化交流;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不和谐因素仍然存在,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任重道远。(两点即可)
17.(1)A.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杨靖宇、佟麟阁。B.精神品质: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为国献身的奉献精神;矢志不渝的坚强意志;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等。(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3)原因:中华民族的独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民族团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