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期末复习题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卷I
(选择题,30
分)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请将所选正确答案填在题后括号内。
1.
(2019●山西)1953--1957年,我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如下表)。这反映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
1953年中国第一
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
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3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长春兴建。
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车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在长春“一汽”生产出来。
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A.工业门类齐全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地区分布均衡
D.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2.
(2019,青海)20世纪5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其中,“三改"是指对哪三个方面的改造(
)
①农业
②工业
③交通业
④手工业
⑤资本主义工商业
A.②③④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
3.
(2019●贵阳)如图是我国“某一时期"取得的经
济建设成就示意图。这里的“某一时期”是指
(
)
A.土地改革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4.
(2019.
兰州)七五普法是指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
-2020
年)。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5.
(2019●河南)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已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这表明(
)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6.
(2019
●北京)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
C.“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D.“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7.
(2019,云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8.
(2019●云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是时代的楷模、民族的脊梁。他们中被誉为“铁人”的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
9.
(2019.
贵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以身作则、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党的优秀干部,他们当中杰出的代表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雷锋
D.邓稼先
10.
(2019,四川)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王进喜、雷锋、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精神是(
)
A.大庆精神
B.“两弹一星"精神
C.
长征精神
D.艰苦奋斗精神
11.
(2019.呼市)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这八字方针是为了(
)
A.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遭破坏的经济
B.开展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缓和“文革”造成的社会混乱
D.应对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12.
(2019●福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他助人为乐的大爱行动,回答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个根本问题,赋予了自己22年生命以无限的长度”。这讴歌的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
13.我国在1956年至1966年间建成的两大钢铁基地在(
)
A.武汉、鞍山
B.鞍山、包头
C.武汉、包头
D.鞍山、宝山
14.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
)
A.“大跃进”时期
B.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土地改革时期
15.
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的鼓动方式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
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
③"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④"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卷II(非选择题,共30分)
16.
(2019.
吉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
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村料二
到1956
年底,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材料三
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事件?为实现“新中国的工业化”,我国编制了什么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4分)
(2)材料二中“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写出一位在“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3分)
(3)材料三是哪次会议的内容?我国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的上地政策是什么?写出首批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二例即可。(5分)
(4)请为你的家乡经济发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2
分)
17.
(2019.广东)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产业分布及结构特征的变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如表。
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抗战前,中国数量有限的工厂,大半集中于沿海省份。“七七”事变后,政府即下令沿海各厂矿迁入内地。从1937年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内迁厂矿区域分布,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54.
67%
,湖南次之,占29.21%
,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自吴景平、曹振威《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如图。
(1)根据材料一,归纳1895年至1913年民间厂矿企业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3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的原因并分析其意义。(5分)
(3)观察材料三图,指同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呈现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4)综上所述,你从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中能获得哪些启示?
(2分)
※※
※※※※※※※※※※※※
※※※※※※※※※※※※
※※※※※※※※※※※※
※※※※※※※※※※
【参考答案】
卷I
选择题
1-5
BCBAC
6-10
DCBAD
11-15
DCCCB
卷II
非选择题
16.(1)土地改革。第一个五年计划。
(2)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王进喜
、焦裕禄、雷锋等任意一位。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深圳
、珠海、汕头、厦门任意一例。
(4)加大对家乡建设的经济投人;吸引外资,引进人才;修路架桥,改善交通条件;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发展家乡旅游项目;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7.
(1)特点:沿海和长江流域(通商口岸周围)。
原因:沿海和长江流域最先遭受西方经济侵略;自然经济较早解体,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开放较早,交通便利等。
(2)原因:抗日战争(或日本全面侵华)
,政府组织内迁等。
意义:为大后方工业重建奠定基础,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物质条件,保存了民族工业基本力量,有利于促进工业合理布局;促进内地工业发展等。
(3)特点:沿海
工业比重大,内地工业比重小;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发展相对较慢。
影响:工业布局渐趋合理
;奠定工业化基础;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一定程度上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4)启示:
工业布局要合理;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