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2海陆的变迁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2海陆的变迁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6-25 16:3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海陆的变迁》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难点:
1.海陆变迁的原因;
2.板块相对运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课前准备
制作PPT。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导语: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不论是多姿多彩的陆地,还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万事万物无处不在运动变化之中。地球自形成以来,海陆变迁就一直在不断的发生。那么,海洋、陆地是如何变迁的?
【新知讲解】
一、沧海桑田
教师讲述: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同时,人类活动也会造成海陆的变化。“沧海桑田”原来的意思是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
这种“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的运动着,因此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如果地壳上升,海底便会露出,而成为陆地,相反,海边的陆地下沉,便会变为海洋。有时海底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脉、火山,它们如果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
过渡:那么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又是通过什么证据知道海陆变迁的?
活动1:海陆变迁的证据和原因
多媒体展示“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和“荷兰的围海大坝”图片和资料。
a
b
c
文字资料:
a喜马拉雅山上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b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c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全国1/4的国土面积低于海平面,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荷兰人构建围海大坝,为了抽出海水又建了许多风车,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教师设问:谁能解释这些现象?你能推断出什么变化?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适当引导归纳:
a在喜马拉雅山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运动。
b在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道遗迹,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腩时期曾经为陆地。造成这种桑田变沧海的原因是地壳的变迁或海平面的升降。
c荷兰填海造陆说明了人类活动对海陆变化的作用。
教师总结:从上面的分析可以概括出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1)地壳的变动——地壳上升可能使海洋变为陆地;地壳下沉可能使陆地变为海洋。
(2)海平面的升降——海平面上升可能使陆地变为海洋;海平面下降可能海洋变为陆地。
(3)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就目前而言主要指在沿海地区填海造陆,把海洋变为陆地。
教师总结: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
承转:海洋变为陆地,陆地变为海洋,海陆是不断变迁的,七大洲四大洋是否是固定不变的?二十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教师讲述: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他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只有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后来才分裂成几块,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状况。他最早是根据南美洲和非洲的轮廓特征开始研究的。
活动2: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
多媒体展示“难道仅仅是巧合吗?”示意图,以及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提问:如果你是魏格纳,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严密的论证呢?
教师讲述:魏格纳经过艰苦的考察终于提出了三方面的证据:第一,大西洋两岸的许多生物有亲缘关系;第二,大西洋两岸的岩石、地层和褶皱也相吻合;第三,在古气候方面,两极地区有热带沙漠的征兆,而且在赤道森林中找到了冰盖。
魏格纳还从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等方面进行了严密的论证。最后,提出了使人能够接受的“大陆漂移假说”。假说认为:组成洋底的岩石比组成大陆的岩石重,因此,组成大陆的地壳就像“冰山”一样在洋底岩石上漂移。这对现代地质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至今仍以这一假说的基本思想作为讨论地壳运动的依据之一。
活动3: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证据
提问:你认为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是谬论呢?还是有科学依据的?如果你认为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请归纳列举出来。
多媒体依次展示
“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图和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示意图”“非洲、南美洲古老地层示意图”等,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回答:有科学依据。通过上图可以地明显看到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相互吻合;非洲和南美洲海牛、鸵鸟具有亲缘关系;非洲、南美洲的古老地层有许多相似性和连续性。
教师根据回答归纳并小结:大陆漂移说是有很多科学依据的,主要科学依据如下:
(1)大西洋两岸的许多生物都存在亲缘关系及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
(2)大西洋两岸的岩石和古老地层有许多相似性和连续性。
多媒体播放
出示如下三幅图片资料,表现大陆漂移的大致过程。
拓展活动:你认为大陆漂移说是空想的呢?还是有科学根据?
提示: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1)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
(2)调查发现,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相吻合。
(3)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至今尚在极其缓慢地变化着。
承转过渡:大陆的漂移是客观存在的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在使大陆漂移呢?
三、板块的运动
教师: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科学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
2)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多媒体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
提问: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范围与六大板块的范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读图观察、回答:
亚洲、欧洲主要位于亚欧板块,非洲主要位于非洲板块,大洋洲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南、北美洲主要位于美洲板块,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洲板块;太平洋主要位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大西洋主要被美洲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所瓜分,北冰洋主要位于美洲板块、亚欧板块。
教师小结:六大板块的大致范围。
板块名称
大致范围
太平洋板块
以太平洋为主
亚欧板块
以亚欧大陆为主,包括大西洋、北冰洋的一部分
印度洋板块
包括印度洋、澳大利亚大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
非洲板块
以非洲大陆为主,包括大西洋、印度洋的一部分
美洲板块
以南北美洲为主,包括亚洲、大西洋、北冰洋的一部分
南极洲板块
包括南极大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一部分
教师补充:在六大板块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外,其余的五大板块既包括大陆,也包括海洋,比较明显的如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内部还可能出现一些小的构造断裂带,而被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小板块。
活动5:板块运动
继续读图分析“六大板块运动示意图”,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提问:板块是如何运动的?
这种运动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回答:挤压运动运动和张裂运动。
提问:当板块发生挤压碰撞时会导致什么结果?
回答:当板块发生碰撞时会形成山脉,如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落基山、安第斯山和东亚岛屿的形成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师:两个板块在碰撞过程中,除了形成山脉,预测一下还会发生什么情况?
学生:在板块碰撞挤压处地壳会震动,可能会引发地震、火山。
多媒体展示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学生观察世界上多火山、地震的位置。
学生通过观察上图寻找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地区,认识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提问: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及主要山系的分布有何规律?
学生讨论、回答: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及主要山系主要分布于板块交界地带。
教师小结: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地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交界地带。
典型例题
例1.科学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脉在不断的隆起升高,主要是由下列哪两个板块相互运动造成的(

A.亚欧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受板块的作用,喜马拉雅山的高度还在不断的增长。故选C。
例2.魏格纳是从哪两个大洲的轮廓吻合得到启发,而开始大陆漂移说的研究(

A.亚洲与大洋州
B.非洲与南美洲
C.南美洲与北美洲
D.南美洲与南极洲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学说?的相关知识。
大陆漂移学说是由魏格纳提出的,当时他观察地图,发现非洲西岸的轮廓和南美洲东岸的轮廓很吻合而得到启发,然后通过收集资料获取两个大洲有相似的物种,岩层的相似性等证据证明了大陆漂移学说。故选B。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并由地壳的变动牵引出两种重要的大地构造学说——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运动决定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并使地球表层像个有“生命”的东西,经历漫长的运动和变化,才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和四大洋。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一、沧海桑田
1.海陆变迁实例
2.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
2.大陆漂移说的主要依据
三、板块的运动
1.六大板块
(1)挤压碰撞
高大山脉
(2)张裂
裂谷或海洋
2.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2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