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大小
一、设计思想: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这部分知识是有困难的。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基础上来学习,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表征比较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和“=”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由于“>”和
“<”
比较相近,学生难以分辨,教学时,通过学生自己的分辨小方法和教师讲授的顺口溜以及之后的小游戏来帮助学生熟悉并且能正确使用这三种关系符号。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数一数”,对数的含义有了初步的感知,并且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之后进行学习的。这一内容的学习也是为后面学习数的大小的比较打基础的。教学中利用教材情境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刚刚学习“数一数”第一节课后,紧跟着学习的一课。学生虽然在入学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是由于他们的年龄小,对比较的方法不是很清楚,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常规
。“同样多”“
多”“
少”,学生一般在入学前对他们都有初步认识,但是并不一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而往往是凭直觉,或者是用数一数的方法来比较多少,而如今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多少,是一个质的飞跃。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多”“少”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五、(1)教学重点:?
1、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会正确进行“多、少”的比较。?
(2)教学难点:?
1、会比较多个物体的多少。?
2、培养操作、观察、语言表达等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回顾已经学习了哪些数字?(1~5)
2.小猴欢欢今天过生日,它邀请了2位好朋友一起参加生日派对,欢欢的爸爸、妈妈帮它们准备了很多好水果,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图片)(2根香蕉、3个桃子、4个梨)
师: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
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一一对应的把所有物品排列起来。发现猴子数量和桃子的数量一样多,梨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多,香蕉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少。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创设小猴过生日的故事情节有效地激发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旧知和新知搭建了桥梁。
(二)激发兴趣,类比迁移
1.认识关系符号
(1)教学“=”
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
师:一只猴子吃一个桃子,桃子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要求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加以说明。3只小猴的数量和3个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写成3和3一样多。
师:数量一样多的情况用符号怎样表示?
可以让学生先表达想法,之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将3和3一样多写成3=3,并认识等号。
总结:当小猴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来表示,读作“3等于3”。由于等号表示的是两边的数量相等,所以写的时候要把两条线画得均匀而且一样长。(板书3=3,等号,读作:3等于3)
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个新认识的符号朋友。
(2)教学“>”
师:一只猴子吃一根香蕉,香蕉够分吗?大家想办法说明。
预设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猴子多,香蕉少。
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也就是3比2大,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2。
总结:猴子的数量3多于香蕉的数量2,我们就用“>”(大于号)来表示,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最后写2。读作“3大于2”。
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二个符号朋友。
(3)教学“<”
师:分完了桃子和香蕉,现在咱们来分一分梨。一只猴子吃一个梨,梨够分吗?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1:用一一对应摆图的方法比较猴子少,梨多。
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香蕉的数量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梨的数量少,也就是3比4小,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4。
总结:也就是说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上“<”这个符号
,最后再写4。这个“<”是小于号,表示3比4少,读作3小于4。
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三个符号朋友。
要求学生用学具摆出图,找到两个数大小关系,并用所学的符号进行连接。将摆图的结果写出来,再与他人说一说。
师:刚刚咱们认识了3个很棒的符号朋友,通过读一读和写一写,你发现它们身上的优点了吗?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4)辨析: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一对好兄弟,长得很像,该怎么区分它俩呢?(张着大大的嘴的一
边就是大数,尖尖的小尾巴的一边就是小数,大数在前面就是大于号,小数在前面就是小于号。)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并教顺口溜:大数在前用大于号,小数在前用小于号。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2.小游戏:
(1)介绍游戏规则
出示两张数字卡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用“>”“<”或“=”连接。教师演示游戏
玩法。教师出示5和3,学生选择“>”摆在两个数中间。
(2)同学之间进行游戏,一人出题,其余人摆符号。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小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可以表示两边的数的大小,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数一数,比一比
2、请在(
)填上合适的数
5>(
)
(
)<3
(
)>4
2<(
)
3<(
)
(
)=(
)
1<(
)
(
)>(
)
(
)<(
)
3、我会把它们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
4
3
5
1
(
)<(
)<(
)<(
)<(
)
???
(四)、课堂总结:?
我们比较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较物体多少的时候,可以用一个对应一个的方法进行比较。这节课学得很好,数学王国里还有很多奥秘,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
比多少
同样多
多?
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