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

文档属性

名称 杨修之死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5-22 10:5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在有关三国故事的历史、评话、戏曲和轶事传闻的基础上加工创造而成的,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明清长篇历史小说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一部。
全书120回,书中较真实地反映了自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起,至西晋统一止的近一百年历史,集中地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方面的种种斗争。小说刻画了四百多个人物,通过夸张、渲染、对比等艺术手法塑造人物性格,刻画了孔明、曹操、关羽、张飞、刘备、周瑜、司马懿等几十个典型人物,它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
如 何 阅 读 小 说?
一、把握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二、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小说的动机;
三、抓住人物的肖像、行动、心理和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庖官( )
夏侯惇( )
禀请( )
恃才放旷( )
汤匙( )
佯惊( )
麾军( )
邺城( )
鸡肋( )
一合酥( )
与众分食讫( )
心恶之( )
近侍( )
主簿( )
谮害( )
伺机( )
绰刀( )
高阜( )
páo
dūn
bǐnɡ
shì
chí
yánɡ
huī

lèi



shì

zèn

chāo

★ 正音正字
恃才放纵:
谮(zèn)害: 佯:
答教:
匹夫: 适:
心甚忌之:
数犯曹操之忌: 讫:
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
为不加约束。
诬陷,中伤。
假装。
应对提问的答案。
无学识无计谋的人。
适逢。
嫉恨。
忌讳。
完。
解释词语:
1、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2、(操)佯惊问:“何人杀吾侍卫?”
3、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4、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整体感知:
1、文章记叙的内容是什么?
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
2、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身死因才误”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讨论的问题:
1、你认为他(曹)“有感于怀”的“感”是什么?
2、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
曹操分别有什么心理反应?
3、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
4、杨修、曹操各是怎样的人?
“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进兵不能,回兵不愿,进退维谷。就如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可惜!……
1“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联系上下文,你认为他“有感于怀”的“感”是什么?
1.鸡肋事件
2.改建园门
3.分食酥饼
4.语破奸心
5.告发曹丕
6.教植斩吏
7.代作答教
插  

3、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 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里反应?(请用简洁的话概括。)
甚忌之
心恶之
愈恶之
愈恶之
操大怒
操大怒
操杀修
逐 渐 加 深
8.失利葬修
合作探究
  关于杨修的死因,历史上有很多争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过于杨修自己,还有人认为另有它因,你持哪种观点呢?
  请以“杨修之死,过在于_,因为__”的句式谈谈你的看法。
2、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各抒己见)
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这大概是许多人的共同看法。 二是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行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做归计,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
三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会杀掉他的。
杀修直接原因:“乱我军心”
杀修真正原因: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聪明杨德祖,世代系簪缨。笔下走龙蛇,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这一首诗可以说是对杨修之死因的最好的评价。
老谋深算
“古来第一奸雄”
阴险残忍
虚伪奸诈
嫉贤妒才
恃才放旷
耍小聪明
目中无人
狂妄轻率
杨修之才具体表现在哪里?(找出文中关键句,举例子回答)
小说中杨修“放旷”表现在 ,
我是从 读出来的。(抓住人物语言)
3、杨修、曹操各是怎样的人?
杨修
曹操
恃才放旷 才思敏捷
阴险狡诈城府很深
卖弄聪明 伺察敏锐
表里不一虚伪多疑
轻率大意 果敢大胆
刚愎自用残忍歹
谋略不凡 料事如神
暗藏祸心固执虚伪
老谋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