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3张PPT)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3张PPT)课件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26 15:1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资产阶级革命与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中外历史纲要(下)历史必修第9课
课程标准:了解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
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传统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模式为:生产资料私有制+市场调节+资产阶级政权。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分为两类: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
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概念阐释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材料一 16世纪以来,英国手工工场迅速发展……新航路开辟以后,国际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使英国获得了地处世界贸易要冲的优越地位……伦敦成为英国金融中心和欧洲最大城市……经济发展改变了社会阶级关系。一些乡绅依靠资本主义经营方式聚敛财富,成为新贵……乡绅新贵和资产阶级由衷的结成了同盟关系。
——阎照祥《英国史》

经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强大。
材料二 从17世纪早期开始,英王试图绕开议会增加新的税目,而此前300多年中,设立新的税目必须经过议会的同意。王室的财政政策引发了政治摩擦,而宗教争论又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政治:国王厉行专制,议会传统遭到挑战。
1.背景
1640
1649
1653
1660
1688
革命开始
建共和国
处死国王
克伦威尔军事独裁
斯图亚特
王朝复辟
光荣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新贵族 VS 封建势力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为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奠定基础
2.过程
和平、不流血、妥协的方式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
1.确立
1689年《权利法案》
1. 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8.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13.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限制王权
扩大
议会
权力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
2.发展
《王位继承法》(1701)
英国王位的继承是根据长子继承权来决定的,即王位应先由现任君主的长子继承,然后才依次序轮到其他儿子,最后才轮到女儿。但是根据法律,英国王位的继承不是自动的,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的继承是由议会来决定的,而非君主本人。而且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
B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
3.完善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威廉三世即位后,屡屡带兵出国作战,国内事务则指定少数枢密大臣密商处理。“内阁”由此产生。威廉三世归国后,经常出席内阁会议……乔治一世的个人素质加快了内阁制的形成。他来自异国,有语言障碍,又对英国事务不感兴趣,厌恶内阁中冗长的讨论和争议。很快沃波尔得到格外重用。乔治二世不仅沉湎酒色,也像父王那样眷恋故土……于是,国王在政府中的作用削弱,沃波尔成为政府的实际首脑。
——阎照祥《英国史》
(1)内阁的首脑是首相,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
(2)首相由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有权提名各部大臣及其他高级官员,主持内阁会议,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同时又能通过议会对立法活动施加重要影响,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领导人。
(3)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则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统而不治”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美国独立战争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日益加快了步伐, ……资本主义经济……尽管它们尚处在资本主义手工工厂阶段,但却代表了经济发展的方向。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上卷)》
1.背景
经济: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材料二 1763年……英国开始剥夺北美人民……的自由,并且把新的压迫加在北美人民的头上。这就引起了北美人民的反抗。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上卷)》
政治: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限制和剥削,引起人民的不满。
材料三 自由和平等是天赋予人的权利。英国殖民当局的高压政策,是侵犯了人民的自然权利。
——杰斐逊《英属美洲权利综论》
思想: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启蒙思想的影响
萨凡纳
查尔斯顿
威尔明顿
詹姆斯敦
巴尔的摩
费城
纽约
波士顿

西

木材、造船、冶铁
小麦
烟草、蓝靛
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造船业成为主要的工业部门
中部:农业规模较大,盛产小麦和玉米,有谷仓之称
南部:盛行种植园经济,大量使用黑奴劳动,主要生产烟草等经济作物
禁止北美人民制造任何纺织品,不允许把当地生的毛皮制成帽子, 必须先把毛皮出售给英国,在英国制成帽子后再运销到北美。
所有印刷品、商业单据、法律证件等都要缴纳印花税。
----《印花税法》
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作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1. 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
2.英国对美国的殖民压迫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美国独立战争
2.经过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1781年,英军投降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2014·海南高考)1781~1783年间,美国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的做法,要求各州上缴总计1000万美元,部分州以各种理由推脱,结果邦联政府只收到不足200万美元。这表明(  )
A.邦联政府可向各州征税
B.全国性政府有名无实
C.邦联政府未获各州认可
D.各州有明显分离倾向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美国独立战争
B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二)1787年宪法
1.制定: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
2.内容
(1)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
(2)联邦制原则: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3)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均实行任期制。
3.评价
(1)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联邦政府
总统
行政权
最高法院
司法权
国会
立法权
分权与制衡
宪法第一条第2款: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
注:宪法中所称的“人”是“man”不包“woman”,而“其他人”(other persons)实际上指黑人和奴隶。
(2)有许多不足,如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高考)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二)1787年宪法
B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三)南北战争(1861—1865 年)
1.原因:美国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上矛盾重重,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过程:1861年内战爆发,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先后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民众支持,最终击败了南方。1865年,内战结束。
3.评价: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三、法国大革命和共和制的最终确立
(一)法国大革命
1.背景
材料一 资产阶级对旧政权极不满意。他们愤恨自己受到贵族的冷落、被王室看作二等臣民并被排除在官僚机构、教会和军队中的高级职位之外。简言之,资产阶级想要获得与他们日渐增长的经济力量相称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法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
材料二 通过“社会契约”的学说,卢梭提出了全新的国家组织原则,而“人民主权论”则更是直接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旗帜。
——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三 与此同时,随着美国革命走向成功,上至议会,下至城堡开始有人讨论“人的权利。”
——玛丽·普拉特·帕米利《法国简史》
启蒙思想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的刺激
《人权宣言》
大革命爆发
攻占巴士底狱
颁布宪法,确立新制度框架
拿破仑军事独裁
《法国民法典》
拿破仑帝国覆灭
《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革命原则。
恩格斯说,这部法典“总括了革命的全部法规,在法律上承认了整个这种完全改变了的秩序。”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三、法国大革命和共和制的最终确立
(一)法国大革命
2.过程
3.影响:对内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对外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封建
专制
君主
立宪
共和制
帝制
政体
时间
1788
1789
1792
1804
1815
1830
1848
1852
1870
攻占巴士底狱
第一共和国
第一帝国
第二帝国
第二共和国
第三共和国
七月王朝
波旁王朝
1875年,一票共和
三、法国大革命和共和制的最终确立
(二)共和制的最终确立
国家
事件
原因
经过(或内容)
影响
俄国
1861年 废除农奴制改革
统治危机
农奴制改革、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司法制度、教育改革、义务兵役制等
性质: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意大利
1861-1871革命和反侵略战争
分裂状态
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1870年实现国家统一。
国家统一,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德国
1864-1871王朝战争
分裂状态
俾斯麦为宰相,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日本
1868年明治维新
民族危机
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制定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
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
第一条 联邦领土由下列各邦组成:普鲁士与劳恩堡、巴伐利亚、萨克森、符腾堡、巴登、黑森……吕贝克、不来梅和汉堡。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确定帝国为联邦制国家
2.确定君主立宪政体:皇帝是国家元首,有任命官吏,主宰议会等大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议会由联邦议会(权力大)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员由邦国君主任命、世袭,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作用很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
五、总结: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评价
理论依据
西方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分权学说和人民主权学说,是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
建立方式
以英国为代表,先激进(资产阶级革命)后温和(“光荣革命”);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采取了激进的革命方式;以俄日为代表,采取了温和的改革方式
建立过程
经历了曲折、反复的发展过程,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政体类型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政体形式
体现原则
以立法的形式来确立政治体制,体现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立法、行政和司法之间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评价
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仍是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主义政策,把亚非拉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社会形势
时间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人类社会的发展总趋势是不断上升前进的,过程是曲折的。
◆英、德两国君主立宪政体比较
英 国
德 国
共性
君主
内阁
议会
(两院)
国王统而不治,属虚君
皇帝拥有各领域实权
(内政、外交、法律、军事)
内阁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内阁首相只对议会负责
普选产生的下院拥有实权,君主任命的上院作用较小。
各邦君主任命的联邦议会(上院)拥有实权,普选产生的帝国议会(下院)作用较小。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都保留君主
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