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魏(220——266)
蜀(221——263)
吴(229——280)
灭
(266)
司马炎
西晋
(263)
灭
灭
(280)
司马昭
统一
西晋
五胡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灭
(316)
东晋
(司马睿)
“十六国”(先后出现)
(4世纪下半叶,前秦统一北方)
(383)
淝水之战
东晋
(司马睿)
“十六国”
(先后出现)
4世纪下半叶,
前秦统一北方
(383)
淝水之战
北魏(439,
统一北方)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灭
隋
宋——齐——梁——陈
与吴、东晋都定都于建康(今南京),故称“六朝”
统一
(589)
灭
581
北朝
南朝
“(西汉时)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鱼为主食,还采取果实和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
——《史记》
1、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向南方迁移(人口南迁)
2、北方人民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
3、北方人民充实劳动资源
4、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
5、南方政局稳定,社会安定
东晋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表现:农业
手工业
客观
主观
“孝文引见朝臣,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北史》
1、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改革
汉化改革
1、迁都洛阳
2、改服饰
北魏孝文帝改革
汉化改革
1、迁都洛阳
2、改服饰
3、改汉姓
4、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整顿吏治,制定官吏俸禄制度;
颁布均田令;设立三长制;尊孔崇儒,兴复礼乐。
北魏孝文帝改革
汉化改革
5、断北语,说汉语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宏,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
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解决了······”
“促进······/有利于······”
“对后世······”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