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疆域的奠定
结合图片,阅读教材P78-79,归纳总结清朝前中期为奠定如此广袤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所采取的措施。
(注意:从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四个方位来总结归纳)
空间:
1、东南地区
2、东北地区
3、西北地区
4、西南地区
东南地区——收复和管辖台湾
收复台湾:
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管辖台湾:
1683年,为巩固统治,实现统一,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
1684年,清军在台湾设府,隶福建省
东南地区——收复和管辖台湾
台湾自古属于中国领土,必将实现祖国统一
东北地区——反击沙皇俄国
1689年中俄签订
《尼布楚条约》
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西北地区——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
漠南蒙古
漠北蒙古
鞑靼
瓦剌——漠西蒙古—准噶尔
1690-1696年康熙三征噶尔丹
1757年清朝击败蒙古准噶尔部
武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制度
1762年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
总领军政事务
西南地区——治理西藏、改土归流
1713年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
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
1793年清政府颁布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改土归流”
当地民族首领世袭担任
中央任命的有任期、可调动的官员
理藩院
清朝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
下面请按照时间的顺序归纳总结康熙(1661-1722年在位)、雍正(1722-1735年在位)、乾隆(1735-1795年在位)时期,三位皇帝分别为奠定如此广袤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采取了哪些措施?
爱新觉罗·弘历
(1735-1795)
爱新觉罗·玄烨
(1661-1722)
爱新觉罗·胤禛
(1722-1735)
康熙
雍正
乾隆
1661年
1722年
1735年
1795年
1727年派遣驻藏大臣,西藏正式被中央接管
1757年击败准噶尔,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形成清朝的领土版权
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1683年平定台湾
1689年同沙俄雅克萨之战后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东部边界
1690-1696年三征噶尔丹
1713年赐西藏领袖班禅称号“班禅额尔德尼”
时间顺序:
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材料一: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的。
材料二:戴逸:如果没有康乾盛世期间的统一大业,中国就没有现在的版图,更就谈不上现在的统一;而且那时候不统一,中国将是一盘散沙,在近现代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后,势必分崩离析。后来列强入侵,中国各族人民都起来反抗侵略,应该说是康乾盛世奠定了这一根基。
清朝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基础
奠定了当今中国版图的基础
课堂小结:
康熙
雍正
乾隆
1661年
1722年
1735年
1795年
1683年平定台湾
1689年同沙俄雅克萨之战后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东部边界
1690-1696年三征噶尔丹
1713年赐西藏领袖班禅称号“班禅额尔德尼”
1727年派遣驻藏大臣,西藏正式被中央接管
1757年击败准噶尔,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形成清朝的领土版权
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时间
空间:东南、东北、西北、西南
清朝疆域——当今中国版图
思考题:
清朝前中期,疆域辽阔,经济繁荣,政治稳定,被称之为“康乾盛世”,但是为什么后来清朝会走向衰落?在这样的鼎盛的社会秩序下,又隐藏着哪些危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