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程标准: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和红军长征的意义。
回顾旧知 探索新知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建立的标志及结果?
2、国共合作破裂之后,中国人民会选择什么样的道路?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927—1937)
(一)、政治上:
1、宁汉合流--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它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
——毛泽东
思考: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权性质是什么?
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2、国民政府的北伐
(1)时间:1928年
(2)对象:张作霖
(3)概况:
①1928年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
②张作霖因战事不利决定退出北京。日本在皇姑屯将他炸死;
③1928年年底,张作霖之子张学良通电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4)结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济南五三惨案纪念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927—1937)
(二)、经济上
1、民族工业发展:传统轻工业和新兴工业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官僚资本压迫民族工业
民族工业较快发展的原因:
(1)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提高;
(2)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
(3)“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3. 影响:
(1)促进民族工商业一定程度的发展;
(2)官僚资本主义迅速膨胀,民族工商业受其压迫摧残越来越严重;
(3)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官僚资本”是指:在中国近代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官僚利用对资源的控制,利用对信息的独占,利用对企业的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和转让权的掌握,无制约地牟取私利并损害全社会福利的一种历史现象。
——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
特点: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
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
与本国封建势力相结合,具有封建性
代表: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一般是指民国时期以蒋介石为首的资本主义买办统治集团。即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和陈果夫、陈立夫四大家族,是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的代表。
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1927—1937)
(一)武装斗争
{08FB837D-C827-4EFA-A057-4D05807E0F7C}事件
时间
经过
意义
南昌
起义
1927.8.1
周恩来、贺龙等领导起义军占领南昌城,后南下广东,遭敌人围攻而失败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八七
会议
1927.8.7
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会议给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秋收
起义
1927.9
毛泽东等领导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后改向山区进军
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1927—1937)
合作探究1
材料一:执着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这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并在城市首先胜利的。然而效仿俄国人成功的经验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遵照中央指示遵照中央指示,进攻湖南省会长沙。但途中遭到优势敌军的阻击、围堵,部队损失惨重。未到长沙,队伍由开始时的5000余人锐减到余人锐减到2000余人。
——摘编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长编》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秋收起义失败的原因。
学习俄国进攻大城市,但城市中敌人强大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受挫后中国共产党寻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吗?
中国共产党如何走?
文家市
三湾
长沙
赣
江
文家市决策:1927年9月19日,起义军在湖南浏阳文家市举行会议,讨论进军方向问题。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
秋收起义后文家市会议上,毛泽东做了怎样的决定?
①南昌起义
②八七会议
③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受挫
④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928年,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的部分起义军到达井冈山。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形成——工农武装割据
毛泽东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过程中的武装起义和根据地建设进行了理论探讨,相继写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建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合作探究2
材料一:近代中国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除反革命的武装。
——《毛泽东思想》
材料二: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在中国开展革命斗争,必须充分发动农民,凝聚农民阶级的革命力量。
——《毛泽东思想》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以及城市起义的失败,试总结中国革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特殊国情
农民是天然同盟军
攻打城市失败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内涵:
武装斗争:重要前提;根本保障
根据地建设:阵地;依托
土地革命:基本内容;法宝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保卫
基础
依托
保卫
依托
基础
2、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实践
(1)根据地建设(政权建设):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标志着我党正式建立同国民党对峙的政权。
徐向前等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方志敏建立
闽浙赣革命
根据地
贺龙等建立湘鄂边革
命根据地
彭德怀等创建
湘赣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朱德建立赣南闽西根据地发展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首府瑞金
(2)土地革命: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思想: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意义: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为反“围剿”奠定人力基础。
农民分到土地后,烧毁地契
(3)武装斗争:开展游击战争
游击战术
敌进我退,
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
敌退我追。
小组讨论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新在哪”?
1、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对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3、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尝试。工农民主专政,实际上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尝试,为在中国建立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经验。
三.红军长征
1、长征原因:
①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②根本原因: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实际,
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
李德,来自苏联的德国共产党人,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
认为这场战争是“国民政权与红色政权的决战”,在战术上坚持正规化的阵地战,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
三、红军长征
2、长征过程
1934.10 长征开始
1935.1 遵义会议
1935.10 中央红军
到达陕北
1936.10 红军主力 会宁会师,长征顺利结束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同前来迎接的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于吴起镇。
内容:
1.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3.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李德军事最高指挥权;
4.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会议室
挽救
确权
成熟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在中国革命的危机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国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从思想上路线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中央实际上把军事指挥权交给毛泽东,在事实上确立了他再全党的领导地位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室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
3、长征意义:
材料1:“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美国作家)
材料2: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
——毛泽东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课本知识,想一想:长征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1.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宣传了中共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革命种子,鼓舞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
3.经过长征锻炼和保存下来的革命骨干,成为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主干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1935年2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
肖华 1964年
雪皑皑,夜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练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领悟长征精神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革命活动
方式
结果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等
照搬苏联城市中心道路
失利
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根据中国国情
发展
前四次反“围剿”
据实际情况,打游击战
胜利
第五次反“围剿”
照搬苏联,打正规战
失败
长征之初
“左”倾逃跑主义错误
损失惨重
遵义会议与其后的长征
根据中国革命实际
胜利
关键(启示):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小结
中国革命能从大革命失败后的低潮到成功开辟革命新道路,
能从经历严重挫折到走向新局面,其中的关键因素(启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