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26 11:39:43

内容文字预览

(共19张PPT)
公元759年,饱受战乱之苦的杜甫一家流落到四川。760年春天,在亲友的帮助下,终于在成都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处。可不幸的是第二年的秋天,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他的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挨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使杜甫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不朽的诗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怒号
三重茅
挂罥
长林梢
飘转
沉塘坳
俄顷
布衾
丧乱
广厦
突兀
见此屋

háo
juàn
cháng


chóng
qīn
ào
zhuǎn
shà
qǐng
xiàn
sāng
读诗歌
思考:
这首诗和我们以前所读的唐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歌行体”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体裁介绍
主要特点:
句式灵活,七言为主;
平仄不拘,换韵自由;
内容充实,手法多样。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大意,有疑难处可与同桌交流。然后自己对照课文,用现代汉语说说诗歌内容。并根据文章内容说说诗中1-3节描写了几幅画面
,并为其命名。
走进草堂
那么,堂堂一代诗圣,却落得如此境地。难道他仅仅是想哀叹自己的不幸、发泄自己的不满吗?请听,那颗千疮百孔的心中发出了怎样的呐喊?
聆听杜甫
----超越时空的伟大情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读懂诗圣
有人认为,
诗歌最后一段中的呐喊是杜甫在沽名钓誉,是杜甫虚情假意的做作。
你的看法呢?
忧国忧民的诗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我们读到了一个为国家危难而流泪的诗人;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潼关吏》
我们读到了一个对人民无限同情的诗人;
诗人的叹息
秋风破屋,诗人焦急、无助;群童抱茅,诗人无奈、气愤,只能独自叹息,诗人在叹息什么?
一叹:苍老无力潦倒凄凉的自己。
二叹:“不为困穷宁如此”的群童。
三叹: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
诗人的叹息中有苍生。
诗人的难眠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诗人在“安史之乱”
中经历了什么?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羌村三首》
四处飘荡,偶然生还。
深夜经战场,寒月照白骨。——《北征》
深夜走过战场,只见遍地的白骨。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月夜忆舍弟》
亲人分散,生死不明。
乱世经历让杜甫和人民的心贴得更近。
诗人的难眠
这个长夜沾湿的夜晚,杜甫会想到什么呢?
他想到了自己悲苦的命运,
他想到了妻儿饥寒交迫;
他想到了风雨中的天下寒士;
他想到了流离失所的百姓;
他还想到了战乱未平的国家。


诗圣之心
杜甫的心中
有寒士、有苍生、有社稷
苏轼说:“古今诗人众矣,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周紫芝说:“少陵有句皆忧国”
位卑未敢忘忧国,一腔热血系黎民。
这就是诗圣“杜甫”。
诗圣之心
俄国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
杜甫的伟大就在于此,他无愧于“诗圣”的美誉。
诗圣之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其说是杜甫吟出的一首悲歌,不如说,是彰显他崇高品格的颂歌。在凄冷的雨夜,心系民生疾苦,忧虑国家兴亡的杜甫发出由衷的呼唤—??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心怀忧国忧民志,
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就是“诗圣”
杜甫。
伟大的诗人,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这狂风暴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跃然纸上,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课堂小结
当席卷风声的马蹄湮没长安的街道
当病疲的人群背着饥饿的行囊亡命天涯
你的梦境
是关于黎民寒士的主题
谁说你是诗人
诗人是洒脱飘逸之神
而你
衣衫褴褛
饱含着太多的泪水
你的眼泪
是上帝的泪水
致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