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表
一、基本信息
学校
甘肃省嘉峪关市长城路小学
课名
小蝌蚪找妈妈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章节
第一课
学时
年级
二年级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等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领会童话语言的精妙;分角色朗读课文。情感价值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每个人身上都有他可贵的优秀品质,教育学生要学习他人的优点,让自己更加完美。
三、学习者分析小学二年级大多数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前布置预习,学生能按照教师要求,认真练习朗读课文,能借助拼音反复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同时也有自己的思考。课堂学习中学生能积极跟随教师引导,热情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自己观点,与教师形成合力,使课堂充满快乐与智慧。虽然在学习的方式上,学生存在着单一式的学习,但学生学习热情不减,对于课文的理解与深化,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及课堂的拓展与延伸都能积极参与,师生共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体会小青蛙身体的变化。解决措施:抓重点句子多读细感悟,,在重点句子中再抓重点词语“迎上去”“追上去”,帮助学生体会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上的变化。教学难点:从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品悟文中小动物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明白每个人身上都有可贵之处,树立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及保护青蛙的意识。解决措施:教学中多引导分析,通过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经历,感受小蝌蚪身上的可贵之处;通过了解青蛙更多的可爱之处,体会到每个人都有优点,我们应该学习别人的优点,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0’6”——1’22”
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导语:孩子们,你们的妈妈爱你们吗?(出示母爱的图片).世界上最温暖的港湾是妈妈的怀抱,当大家都在享受母爱的幸福时,有一群小宝宝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这群小家伙是谁?(出示小蝌蚪自己在池塘里游的画面)
2.揭示课题:多可爱的小蝌蚪呀!可怎么不见它们的妈妈呢?让我们一起去帮帮它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出示课题)。
观察图片进入新课
1.(22”)运用ppt出示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暖心图片,让孩子体会母爱的幸福,和小蝌蚪没有妈妈陪伴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2.(1’12”)出示课题运用交互式白板蒙层技术,既节省时间又引发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23”——8’52”
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出示自读提示,生自读课文。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给每一个自然段表上序号。2)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他们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得到了谁的帮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文,标出课文自然段的序号。解决问题:(从自读提示2入手)1)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找到了)他们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得到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2)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6个)再指名学生现场标出自然段序号。4.指明学生上台,根据段落意思把自然段的序号移上去。通过师生互动,理清楚课文脉络5.多媒体出示课文脉络,师解读课文层次脉络。第一部分(1)小蝌蚪快活的游来游去第二部分(2)问鲤鱼阿姨第三部分(3)问乌龟第四部分(4-6)找到妈妈
根据自读提示自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4’19”)运用交互式白板出示自读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方便又清晰,非常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4.(5’50”)运用扫描仪扫描,出示课文原文,找学生上台运用交互式白板的画笔和清除功能,现场标自然段,不仅实现了师生互动,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5.(7’23”)运用交互式白板图表拖动和展示,通过师生互动,理出课文的脉络,为理解课文重难点做好铺。
三、再读课文深入解析三、再读课文深入解析四、知识巩固课后练习
8’53”——28’40”8’53”—28’40”28’41”——35’50
研读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突破重难点深入研读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突破重难点通过完成课后练习,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三、再读课文,深入解析课文内容6.
解析课文第一部分:小蝌蚪的样子1)齐读2)这段主要讲什么?(小蝌蚪的样子)3)找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词
7.解析课文第二部分:问鲤鱼阿姨部分1)听课文录音2)小蝌蚪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小蝌蚪的变化:长出两条后腿,以及小蝌蚪此时的样子。3).小蝌蚪见到鲤鱼阿姨是怎么上去的?这里有一个表示动作的生字“迎”。“迎”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多媒体展示“迎”字的字形、笔顺、读音)“迎”的偏旁是什么?“走之”与什么有关?谁能给它扩词?
4)理解课文,指导朗读:(1)小蝌蚪是怎样问鲤鱼妈妈的?用什么语气读?(主动热情有礼貌、疑问的语气)师指导朗读(2)鲤鱼妈妈是怎么说的?她的话用什么语气读?(亲切、长辈式的语气)师指导朗读(3)(男生读蝌蚪的话,女生读鲤鱼的话)(4)老师旁白,女生来当鲤鱼妈妈,男生来当小蝌蚪,练习分角色朗读5)通过问鲤鱼阿姨,小蝌蚪知道了妈妈长什么样?(蒙层技术出示板书:四条腿,宽嘴巴)正是小蝌蚪的礼貌,使得鲤鱼阿姨很热心。男女生轮流读。思考:此刻小蝌蚪心里的妈妈是什么样的?他们心情是怎样的?8.解析课文第二部分:问乌龟1).听课文录音,一边听一边轻声跟读2).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长出了两条前腿。)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抓重点词,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5)通过问乌龟,小蝌蚪知道了妈妈长什么样?
9.解析课文第四部分:找到妈妈1)齐读第4—6自然段2)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青蛙的句子。青蛙长什么样?交互式白板画笔功能划出描写青蛙样子的词,生齐读。(蒙层技术出示青蛙图片,运用放大镜功能结合板书观察青蛙的特点)
3)运用ppt认识了解青蛙的有关知识。4)
小结: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表面上是讲小蝌蚪找妈妈,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借助板书回顾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四、完成课后练习10.完成课后第一题: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找五位同学上台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11.完成课后第二题:小蝌蚪是怎么样变成青蛙的?按顺序把下面的图片连起来,在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1)找一名学生上台连线,其余学生在课本上完成,教师巡回指导。2)反馈学生完成情况。3)让学生试着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4)小结:讲故事可以详讲,也可以略讲(教师示范)。回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跟随老师进入课文深入学习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跟随老师进入课文深入学习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完成课后练习一二题
6.(9’01”)运用交互式白板展示功能出示课文第一段供学生朗读,解析时用画笔功能勾划小蝌蚪的样子的词,然后运用蒙层技术出示小蝌蚪样子的图片及特征完成板书内容:大脑袋
黑身子
长尾巴。7.(10’48”)运用交互式白板展示功能出示课文第二段,并运用交互式白板的音频播放功能播放课文第二自然段朗读音频。为学生提供朗读范本,简洁又方便。8.
(11’42”)运用交互式白板蒙层技术出示小蝌蚪身体变化后的图片及板书:长出了两条后腿9.(12’50”)讲表示动作的词“迎”字,运用交互式白板学科工具中的米字格,手写体变书写体、笔顺的分步演示、连续演示、字音范读等功能,组词时运用了米字格、手写体变书写体、图片拖动、删除等功能。10.(15’25”)解析课文指导分角色朗读时运用了交互式白板选笔勾画功能,运用波浪线和直线区分小蝌蚪和鲤鱼妈妈的话,便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11.(17’38”)运用蒙层技术出示板书:四条腿,宽嘴巴12.(17’53”)运用交互式白板展示功能出示课文第三段,并运用交互式白板的音频播放功能播放课文第三自然段朗读音频,为学生跟读课文提供了方便。13.(18’50”)运用蒙层技术出示小蝌蚪身体变化后的图片及板书:长出了两条前腿14.(19’56”)理解“追上去”的“追”,运用了交互式白板中的放大镜的放大和关灯功能,便于学生更仔细的观察.15.
(21’40”)运用画笔功能划出乌龟的话,便于学生理解学习,也非常便于指导学生朗读。16.(24’38”)交互式白板出示课文第四段,运用画笔功能划出描写青蛙样子的词,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并练习指导朗读。17.(25’08”)运用蒙层技术出示青蛙图片,运用放大镜功能结合板书观察青蛙的特点,更直观,更方便。18.运用ppt了解青蛙的相关知识19.
运用扫描仪扫描课后第二题,借助交互式白板的画笔功能完成连线题,学生借助五幅图完成讲故事。
五、挖掘品质拓展延伸
35’51”——40’
挖掘文中几种小动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完善自我
五.挖掘品质,拓展延伸12.文中出现了几种小动物?你最喜欢谁?最欣赏谁?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指导(小蝌蚪有礼貌,遇事主动探索;鲤鱼和乌龟热心,乐于帮助别人;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善于捕捉害虫,
13.总结:生活中,我们都喜欢有礼貌的人;喜欢待人热情,乐于帮助别人的人;喜欢保护环境,保护小动物的人,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别人的优点,避免自己的缺点,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
14..欣赏歌曲《小蝌蚪找妈妈》,结束。
挖掘品质情感升华
20.运用交互式白板的视频播放功能播放歌曲视频。
六、教学流程图
1.创设情境→→→2.初读课文→→→3.解析课文→→→4.课后练习→→→5.总结拓展
↓
↓
↓
↓
↓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突破重难点
知识巩固
拓展延伸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本课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在课堂中我首先运用多媒体出示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暖心图片,让孩子体会母爱的幸福,和小蝌蚪没有妈妈陪伴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接着多媒体出示自读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运用抓重点词的方法,抓住“迎上去”、“追上去”等关键词,逐段深入解析课文。文中语言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在教学中我用了自由读、朗读、听录音读、男女生读和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快活心情,对鲤鱼妈妈有礼貌的问话,叫妈妈时高兴激动的心情以及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说话时慈爱的语气等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悟中激情,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最后完成课后练习。在完成课后第二题时运用扫描仪扫描展示题目,借助交互式白板的画笔功能让学生亲自上台完成连线,并借助五幅图完成讲故事,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而且很好的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