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26 07:4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时间:
会议: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971年10月
第26届联合国大会,对阿尔巴尼亚等23国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进行了表决。10月25日,大会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压倒多数,通过了阿等国的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并立即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乔的笑”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中国国旗在联合国总部升起
友好国家的表热烈鼓掌欢呼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与国际地位的提高
材料一:1964年到1967年,中国相继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打破西方核垄断。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进入太空轨道。
4、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
材料二:随着亚非拉一批新兴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到20世纪60年代末,第三世界国家已在联合国总数中拥有了三分之二的席位,打破了少数国家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有人曾说:“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材料三:
2、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支持
3、美国霸权地位的削弱
问题:我国为什么能够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意义:
(1)对中国:标志着美国长期以来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正式破产,同时新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对国际事务的作用与影响;
(2)对世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加强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
二、中美、中日建交
“小球转动了大球”,乒乓外交推动了世界形势发展
(二)中美建交:
知识回顾:新中国建国之初美国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答: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政治上敌对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外交上孤立、军事上包围等政策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材料一: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讲话
问题:阅读材料,中美双方互相调整政策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讲话
材料二:1969
年1月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后,主张利用世界上各种相互斗争的力量的对立,以维持均势,从而确保美国的霸主地位。他希望通过改善对华关系来抗衡苏联……从中国方面来看,苏联在中苏边境集结重兵……为了抵御来自北方的严重威胁,同时,为了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为了恢复和扩大国际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希望缓和同美国的关系。
——郭大钧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93》
1、背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从中国的角度看:
从美国的角度看:
国家利益
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了两国共同的要求。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国际地位提高。
(2)中苏关系恶化。
(3)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1)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2)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军事
和经济实力受到削弱。
(3)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1)乒乓外交:1971年4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抵达北京,成为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人,实现了两国1949年以来的第一次民间交往。
“小球转动了大球”,乒乓外交推动了世界形势发展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一颗小小的乒乓球,打开了封闭20多年的中美交往大门
2、中美建交过程:
(2)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目的:为尼克松访华打前站。
性质:中美关系改善的重要环节。
细节:基辛格装病,秘密飞北京。
周恩来总理会见基辛格
材料: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秘密访华。就在基辛格结束访华几天后,7月15号,尼克松发表公开讲话:明年访华。此言一出,全世界震惊。于是,一些同中国关系犹豫不定的国家,开始重新思考对中国的态度。
——《1971重返联合国》第一集:世界需要中国
2、中美建交过程:
(3)破冰之旅——1972年尼克松访华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的欢迎。尼克松成为第一个踏上新中国土地的美国总统。
“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我们双手一接触,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
中美敌对状态的时代结束了,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2、中美建交过程:
①尼克松访华成果: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
(3)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1972年)
尼克松访华:改变世界的一周
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右)
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右)
周恩来宴请尼克松
周恩来陪同尼克松在赴杭州飞机上
尼克松夫妇游览长城
2、中美建交过程:
(1)结束了长期以来的敌对状态,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
(2)国际战略格局被改变,对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有重大意义;
(3)有利于两国间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4)推动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形成中国外交史上的建交高潮。
问题:20世纪70年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2、照片可以记载历史瞬间。如图照片记录了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是[
]
A.英国首相访华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美正式建交
D.中国加入WTO组织
当堂训练:
B
②尼克松访华及发表《联合公报》意义: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1972年)
中方声明:
美方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
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从联合公报中,你能看出改善中美关系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吗?
台湾问题
2、中美建交过程:
(4)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中美建交过程:
①中美建交的政治前提: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②1978年12月16日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1971年4月,乒乓外交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
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建交历程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1月28日-2月5日,邓小平访美时与美国总统卡特
知识拓展:如何评价中美贸易战,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or
评价:这是一种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是一种反全球化的倒行逆施;不利于世界贸易发展;必将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破坏;造成世界动荡,甚至可能引发战争
应对: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我们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加强国际交流,共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抓住机遇,加强合作,迎接挑战,坚持改革开放。
启示:中美双方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应该和平共处互利共赢。
(二)中日建交:
1、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2年9月27日
接见田中角荣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经多次会谈9月29日中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宣布从即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
周总理与田中角荣在宴会上祝酒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
知识拓展:新中国外交三个高潮:
1、建国初期: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20世纪70年代: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
3、20世纪90年代: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全方位外交
1、新时期外交方略:
(1)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全方位外交(1978—至今)
2、新时期外交举措:
①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积极发展与大国的关系。
②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④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中美
中俄
中英
中法
中德
3、下图显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外国建交的三次高峰。下列对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分析错误的[
]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C.中国积极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以建立和平的周边环境
D.国际政治格局的剧变,许多新成立国家与中国建交
当堂训练:
B
3、新时期外交成就:
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外交成就实例:
A、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
B、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C、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D、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E、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2016年杭州G20峰会)
F、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
外交成就实例:
A、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
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截至2018年6月,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77个。
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外交成就实例:
B、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上海合作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联合国
亚洲开发银行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国际原子能机构
  政府间国际组织是根据多边国际条约,即创设性文件建立的组织。它规定自己的宗旨、原则及活动章程,有一套常设的组织机构。其宗旨、原则和活动必须符合公认的国际法准则。
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外交成就实例:
C、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外交成就实例:
D、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知识拓展:
亚太经合组织简称APEC,创立于1989年。中国于1991年正式加入,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4年在北京举办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中国成功举办两次APEC会议
2001中国上海APEC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4中国北京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7年11月10日至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2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越南岘港举行
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外交成就实例:
E、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2016年杭州G20峰会)
F、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
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举行
2017年,金砖国家厦门会晤
3、新时期外交影响: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用自信、诚实、务实的外交风范,用合作共赢、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进一步扩大中国“朋友圈”。未来,他将带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全方位外交相关知识总结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外交格局: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格局
外交成就:
“一带一路”合作论坛、亚太经合组织(APEC)、金砖会议
外交影响: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了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我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的表现?
1、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
3、支持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4、致力于推动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
5、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抗疫。
问题: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国力强大才是根本原因!
国家实力: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外交政策: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国际环境: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1、“小球转动大球”的故事反映了我国与哪个国家外交关系的改变(

A、英国
B、日本
C、印度
D、美国
D
2、下图再现的是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其中①处是(

A、出席万隆会议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签订《朝鲜停战协议》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当堂训练:
3、中美关系改善的转机出现在(

A.20世纪50年代中期   B.20世纪50年代初期
C.20世纪60年代中期
D.20世纪70年代初期
D
当堂训练:
4、标志着中美两国二十多年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是(

A.第一个美国代表团访华
B.1971年基辛格访华
C.1972年尼克松访华
D.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C
5、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下列事件与时间一一对应正确的是(
)
①周恩来亚非会议,求同存异 ②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③中美正式建交 ④中日正式建交
A.1971年、1972年、1979年、1955年
B.1955年、1971年、1972年、1979年
C.1955年、1971年、1979年、1972年
D.1955年、1972年、1971年、1979年
C
当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