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期末复习题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卷I
(选择题,30
分)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请将所选正确答案填在题后括号内。
1.(2018·北京)右图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
颁发的功勋奖章,获得这枚奖章的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袁隆平
2.(2019·海南)努力攀登空间科学高峰是我国科学家的毕生追求。1970年4月24日晚上9时35分,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嫦娥一号”
D.“捕风一号”
3.(2019·新疆)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中国航天事业再传捷报,1999年11月,开启了我国飞天之旅的事件是(
)A.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B.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飞行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
D.神舟七号航天员实现太空行走
4.(2019·贵阳)下列科技成果,标志着新中国在医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是(
)
A.提出“自然选择”的学说
B.发现了青蒿素
C.用自制显微镜发现“细胞”
D.发现了青霉素
5.爱国主义需要激情的表达,更需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袁隆平在水稻培育方面作出重要贡献,被人们誉为( )
A.“最可爱的人”
B.“铁人”
C.“杂交水稻之父”
D.“两弹元勋”
6.下列人物中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
A.袁隆平
B.王进喜
C.屠呦呦
D.焦裕禄
7.人民的衣食住行折射出新中国时代的变迁。右图中的时装表演,
最有可能出现在( )
A.三大改造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改革开放新时期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8.马齿苋、荠菜、苦菜、香椿、槐花等野菜,原本都是人们因为粮食不足用来充饥的,现在却成为餐桌上的稀罕物,受到大家的喜爱。这说明现在人们在吃上注重( )
A.饥饱
B.猎奇
C.绿色健康
D.粮食
9.(2019·福建)
表格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 )
A.经济快速发展
B.文化教育进步
C.社会保障提高
D.饮食结构优化
10.为了繁荣文艺和科学事业,1956年,党提出的方针是( )
A.“八六三”计划
B.“兼容并蓄”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科教兴国”
11.话剧《茶馆》,以旧北京的生活面貌,从侧面描写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该剧上演后,很快轰动了国内外,成为我国具有世界影响的优秀剧作。那么,你知道该剧的作者是( )
A.茅盾
B.鲁迅
C.老舍
D.巴金
12.工信部发布了2017年上半年通信行业的运营数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已经突破11亿。这说明( )
①移动电话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②中国电信事业快速发展
③国家对电信事业的投资越来越大
④互联网发展迅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2018·河南)流行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这反映了我国( )
A.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B.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C.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D.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
14.(2019·河南)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迁,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因素是( )
A.消费习惯
B.互联网普及
C.经济发展
D.智能手机使用
15.(2019·呼市)歌曲是文学艺术的重要形式,许多歌曲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下列歌曲与相关历史组合有误的是( )
A.《翻身农奴把歌唱》—西藏和平解放
B.《马赛曲》—法国革命
C.《让我们荡起双桨》—发射神丹飞船
D.《国际歌》—巴黎公社
卷Ⅱ(非选择题,共30分)
16.(2019·福建)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部分)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等
材料二
1961年,党中央做出加速国防科研和工业发展的战略决策。经各方努力,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显示出中国掌握了先进的火箭技术和制造大型火箭的技能,体现了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进行宇宙开发。
—摘编自杨照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诞生内幕》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并概括表格所示军事工业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4分)
(3)与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相比,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国防军事工业建设成果显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3分)
17.(2019·山东)诵读红色书信,传承红色力量,一封封书信穿越时空,传递着先辈们的执着追求和家国情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男在此为国作事,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育养学生,岁靡
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忠孝二途,本非相悖,尽忠
即所以尽孝也……今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
—1916年5月17日清华学子闻一多给父母的家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家书反映了闻一多怎样的家国情怀。(1分)
当时进步学生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
材料二
1937年11月,朱德的家信:我担负革命工作昼夜奔忙,十年
来坚(艰)苦生活,无一文薪水,与士卒同甘苦,决非虚语…近来转战
华北,常处在敌人后方,一月之内二十九日行军作战……我决不能再
顾家庭,家庭亦不能再累我革命…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
一心杀敌。
—据央视大型综艺《信·中国》首期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信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哪些优良传统。(2分)朱德“转战华北”有什么重大意义?(4分)
材料三
1950年初,“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起草了《给留美
同学的一封公开信》:从现在起…团结一心,合力建设一个新
兴的中国,一个自由民主的中国…我们有充分的信念,我们是
在朝着充满光明前途的大道上迈进,这个建设新中国的责任是
要我们分担的。同学们,祖国在召唤我们,我们还犹豫什么?
彷徨什么?我们该回去了。
—据央视大型综艺《信·中国》第三期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这封书信的历史背景。(2分)
朱光亚在信中发出了什么倡议?(2分)
18.(2019·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的“绿皮”内燃机车
像子弹头的“复兴号”标准动车组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前夕,旧中国只修筑了铁路2.1万多千米;到2017年底,中国铁路里程达到12.7万千米,高铁里程2.5万千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以前,全国铁路平均时速不到40千米;如今,时速350千米的“复兴号”高铁动车组越来越多,从北京到上海大约1300千米的距离,最快只要4个多小时。
材料三
2006年7月,青藏铁路的开通,标志着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结束。有人用了一个比喻:“青藏铁路就像有力的手臂,让中央拉紧西藏。”2006年西藏自治区政府的数据显示,全区生产总值达290.05亿元,同比增长13.4%,是10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青藏铁路拉动着西部跟上整个国家发展的步伐。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铁路交通有何巨大发展?(3分)
(2)据材料三,结合我国铁路交通的发展,概括青藏铁路通车带来的影响。(2分)
(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交通发展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2分)
※※
※※※※※※※※※※※※
※※※※※※※※※※※※
※※※※※※※※※※※※
※※※※※※※※※※
【参考答案】
卷Ⅰ
选择题
1~5
AABBC
6~10
CCCAC
11~15
CBDCC
16.(1)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特点:采用机器生产;技术力量依赖外国;分布在沿海地区;取得一定成效。
(2)开创了中国航天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科技发展达到新高度;中国的宇宙开发为人类的和平发展做出了贡献。(答出符合题意的2点即可)
(3)新中国成立,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奠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自力更生。(答出符合题意的3点即可)
17.(1)家国情怀:感恩,担当,爱国。(答出1点即可)主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
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官兵一致(或官兵同甘共苦),国家、民族、人民利益为先。(答出其中2条即可)意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配合正面战场抗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3)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建设新中国成为时代主题;美国敌视新中国。
倡议:号召留学生回国建设新中国。
18.(1)火车制造的科技含量增加;火车行驶速度大大提升;铁路里程迅速增长。(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2)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带动了西部的开发和发展;促进了西藏经济快速增长;填补了西藏铁路交通的空白。(答出其中任意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3)缩短时空距离;方便人们的出行;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答出其中任意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