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初中学段
语文学科
八年级
八年级下册第21课《北冥有鱼》
庄周梦蝶
北冥有鱼
01
学习目标
体会《庄子》一书的思想和艺术。
02
03
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清晰流利地背诵课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理清文章内容,理解大鹏的形象,总结本文阐述的道理。
学习目标
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走进作者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走进作者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入入胜。郭沫若曾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本文选自庄子的《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作品介绍
作品介绍
北冥
鲲鹏
迁徙
抟
齐谐
正色邪
(míng)
(kūn)
(xǐ)
(tuán)
(xié)
(yé)
字词过关
预习检查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听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朗读要求:第一遍: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第二遍: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第三遍:加快速度,熟读成诵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鹏。
通“溟”,海。
大鱼名
的
代词,它的
活动一: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悬挂
的
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
天然形成的水池
记载
到
迁徙
海水运动
这
怪异的事情
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击水,拍打水面
离开
凭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
生物之以
息相吹也。
《齐谐》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盘旋飞翔
气息,这里指风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旋风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的时候,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真正的
疑问语气词,吗
代指大鹏
向下
这样
尽
湛蓝
表示选择,是……还是……
通假字
北冥有鱼
冥通“溟”,海
《齐谐》者,志怪者也
词类活用
形作名,怪异的事情
实词整理
一词多义
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息
大风
名词,气息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野马也,尘埃也
(3)怒而飞
(4)去以六月息者也
古今异义
古义:海水运动。
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今义:一种动物。
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今义:愤怒,形容气势很盛
古义:
气息,这里指风
今义:消息,休息,利息
特殊句式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判断句
①
鲲之大
②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③其翼若垂天之云
④《谐》之言
⑤鹏之徙于南冥也
⑥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⑦天之苍苍
之
结构助词
的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虚词整理
①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其视下也
③其名为鲲
④其翼若垂天之云
⑤其正色邪
其
代词,它
代词,它的
表示选择,是……还是……
①化而为鸟
②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③怒而飞
④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而
表顺承
表修饰
①
去以六月息者也
②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①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
以
凭借
用
于
到
到
第一层:描述鲲鹏形象
第二层:描述鲲鹏活动。
第三层:拟想鲲鹏俯瞰大地
活动二:感知文本,探寻寓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
//
1.文中讲了哪几个层次?
2.
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什么形象?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地点: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作者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
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3.“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鲲鹏
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鹏鸟展翅高飞,威力无比,气势宏大,搏击于天空,启示人们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勇于搏击,敢于追求。
①“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微小的“野马”“尘埃”与巨大的“鲲鹏”对比,但这一大一小都有所凭借。
②大鹏即使飞到了九万里的高空,但仍会受到制约,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之境。
4.作者在文章后面写野马和鹏的俯视,有什么用意呢?
5.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庄子借鲲鹏寄托自己向往逍遥、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但也指出大鹏、野马的逍遥都是“有待”的,是有凭借的。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
赏析下面句子的妙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活动三:品味语言,感受魅力
把思想、道德寄托于具体、形象的寓言故事中,使文章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1.想象奇特,境界开阔
(1)在想象中夸张
(2)在想象中进行对比
(3)在想象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
2.设喻说明,主旨鲜明
艺术特色
作者在文中表明自己的观点: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凭依的,是不自由的。就连宏大的鲲鹏也不例外,这就让我们意识到,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的人,才会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
现实意义
你敬佩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
示例二:我不敬佩,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泊名
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示例一:我敬佩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
就像范仲淹、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1.下列选项中红体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气息,这里指风
B.北冥有鱼
冥:同“溟”,海
C.
志怪者也
怪:奇怪
D.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
盘旋飞翔
2.下列各项中红体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如土石何
B.鹏之徙于南冥也
久之,目似瞑
C.去以六月息者也
以其境过清
D.怒而飞
面山而居
当堂检测
C
D
解析:
C
怪:形作名,怪异的事情
解析:A
表示选择/加强诘问语气
B用于主谓间,取独不译/
音节助词,无实义
C凭借/因为
D
表修饰
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选自《庄子》的《逍遥游》,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A.庄子的语言以夸饰惊人,善于运用想象和夸张,如文中描写鲲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B.庄子使用了一个气势磅礴的“鲲鹏变化”的寓言,不仅写出了鲲鹏之大,还写出了鹏的水击三千里,高飞九万里,大海的掀动,狂风的倏起,空中飘飞的尘埃,如野马奔腾般的泽气,以及那至高至远的苍天等,构成了天地广阔的大意境。
D.鲲鹏这一形象在庄子笔下成了追求自由的精神象征,作者赋予鲲鹏全新而又非常深刻的意义,因为鲲鹏已经实现了庄子的自由理想。
D
解析:D“鲲鹏已经实现了庄子的自由理想”
表述有误
当堂检测
3
(1)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________?
答案:(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其远而无所至极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