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空中课堂
第9章青藏地区章末复习
八年级下册
章末总结
复习目标
1.通过观察青藏地区图,识记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并理解其对本区自然景观、植被、河湖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2.通过分析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说明对青藏地区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知道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业区及农作物,了解青藏地区有哪些牲畜及珍稀野生动物;
4.了解三江源地区的位置、范围及其对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知识梳理
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
1.地理位置:
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2.青藏地区的地形
青藏地区以青藏高原为主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长江源头
澜沧江源头
黄河源头
青藏地区为什么是大江大河发源地?
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寒冷,冰川广布,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冰雪融水成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青藏地区对河流的影响
青藏地区的有哪些自然资源?
太阳能资源、生物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地热资源、旅游资源等。
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
青海湖
对应例题
1.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 )
A.面积最大的高原 B.纬度最高的高原
C.气温最高的高原 D.海拔最高的高原
2. 西藏拉萨与四川成都纬度相当,气温相差却很大,主要因为( )
A. 海拔高低不同 B. 经度不同
C. 海陆位置不同 D. 拉萨降水多,成都降水少
3.以下去西藏旅游所必须携带的物品及原因解释,错误的是( ? )
A、带防晒霜——高原上紫外线强
B、带防寒衣——高原日夜温差大
C、带溜冰鞋——高原气温低,多天然溜冰场
D、带的物品尽量轻便——高原氧气稀薄,爬山体力消耗大
D
A
C
青藏地区的农牧业
知识梳理
青藏地区是我国的高寒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
青藏地区的农业类型
青藏地区的农作物一般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
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等,当地居民的饮食以酥油茶、青稞酒、糌粑为主。藏区民居的主要有帐房、碉房、干栏式建筑等。
青藏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
青藏地区居民的饮食及民居?
1. 下列不属于本地区主要农作物的是( )
A. 青稞 B. 小麦 C. 油菜 D. 棉花
2. 青藏高原上重要的农业区是( )
A.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B.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C. 河西走廊、天山山麓 D. 柴达木盆地
3. 牦牛的产地是(?? )
A.内蒙古牧区 B.宁夏牧区
C.西藏牧区 D.新疆牧区
C
对应例题
A
C
知识梳理
三江源地区的位置、地形
1.三江源的位置
2.三江源的地形
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的西部,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青海省南部。
地形特征以山地地貌为主,山脉绵延、地势高耸、地形复杂。
三江源地区的河流分布
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的49%,澜沧江的15%均来源于三江源。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1、三江源地区是哪些河流的源头?
2、本区为什么会成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海拔高,雪山和冰川融水多,多湖泊沼泽,形成江河之源。
三江源地区在我国的地位及为什么要保护三江源地区?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理由:三江源地区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保护好“中华水塔”,不仅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
地位: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目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
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犹为突出。
1.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自然因素: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
人为因素: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3.治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措施?
对应例题
1.三江源是中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线,被称为“中华水塔”,三江是指( )
A.长江、雅鲁藏布江和黄河 B.长江、黄河和澜沧江
C.长江、怒江和澜沧江 D.雅鲁藏布江、怒江和澜沧江
2.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 )
A.三江自然保护区 B.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C.索南达杰自然保护区 D.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3.人类在三江源地区过度放牧、乱采滥挖造成的直接影响是( )
①草场严重退化 ②水土流失加剧 ③全球气候变暖 ④冰川融化加快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A
B
B
总结延伸
自然环境
农业
三江源地区
位置、地形、河流分布
自然资源
畜牧业基地——高寒牧区
河谷农业: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
位置、地形及河流
生态环境保护
青藏地区
1.了解青藏地区受高寒的影响,农牧业生产的特色。
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我国第一阶梯)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具有独特的高寒气候。
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广泛,成为我国的高寒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生长着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牦牛(“高原之舟”)、藏绵羊、藏山羊。
青藏地区气温较低,日照较强。在一些海拔较低的地区,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分布着河谷农业,主要生长青稞、小麦等农作物。
2. 三江源地区
(1)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2)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他们和雪山、冰川一起,使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水源源源不断,流向大海。
(3)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易错题精练
易错题精练
1.“高空低瞰山成浪,个个峰蒙白玉中。大地苍茫如锦绣,宝藏开采待新民。”是指( )
A.蒙古族分布比较集中的内蒙古高原
B.彝族分布比较集中的云贵高原
C.回族分布比较集中的黄土高原
D.藏族分布比较集中的青藏高原
D
易错题精练
2.家住姜堰的沙沙打算2020年暑假要到西藏旅游,下列家人的说法不可信的( )
A.爷爷说,“你可以去参观雄伟的布达拉宫.”
B.奶奶说:“多拍些草原、雪山、骆驼的照片回来.”.
C.爸爸说;“你要带上厚外套和防晒用品.”
D.妈妈说:“你可以去品尝青稞酒和酥油茶.”
B
易错题精练
阅读青藏地区图及相关材料,回答3—9题:
材料一:2016年8月22日下午,习近平来到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考察生态移民、民族团结和基层党建工作.村民们身着盛装,献上洁白的哈达、切玛、青稞酒,表达对总书记最隆重最热烈的欢迎.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青海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易错题精练
材料二:青藏地区图.
易错题精练
3.总书记发现藏民喜欢把青稞面炒熟制成当地特色主食糌粑,不像我们平时将面蒸熟食用.形成这一现象可能与西藏地区自然环境相关的是( )
A.海拔高、气温低
B.海拔高、日照多
C.海拔高、气压低
D.海拔高、辐射强烈
4.图中A河是( )
A.长江 B.黄河
C.澜沧江 D.雅鲁藏布江
C
B
易错题精练
5.为了保护A河附近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在此建立了( )
A.三江平原自然保护区
B.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C.青海湖自然保护区
D.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6.著名歌手韩红演唱的歌曲《天路》,其实这条神奇的“天路”D指的就是( )
A.兰新铁路 B.青藏铁路
C.川藏铁路 D.贵昆铁路
D
B
易错题精练
7.D铁路所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有( )
①东南丘陵 ②柴达木盆地
③华北平原 ④青藏高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D铁路沿途能看到的景观有( )
A.黄土深厚,沟壑纵横
B.地面平坦,草原广阔
C.山巅白雪皑皑,冰川广布
D.地面崎岖不平,多梯田
D
C
易错题精练
9.青藏地区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河谷地带地形平坦
B.海拔低,气温高
C.光照充足
D.有灌溉水源
B
易错题精练
读我国青藏地区图,回答10~12题.
D
10.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 )
A.肥沃的冲积平原 B.山间盆地
C.水源较好的绿洲地区 D.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易错题精练
11.该地区农作物单产量高的自然原因是( )
A.二氧化碳浓度高 B.气温高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降水量适中
12.下列各组地域文化特色中,均能体现青藏地域文化的是( )
A.坎儿井与石砌碉房
B.艳丽的民族歌舞与马头琴
C.青稞糌粑与酥油茶
D.清真寺与平顶建筑阿以旺
C
C
易错题精练
电视纪录片《第三极》首次聚焦青藏高原,与南北两极比较,它是唯一有着人类生存活动的“极地”地带,结合图1、图2,回答13—16题.
易错题精练
13.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的原因是( )
A.高温多雨 B.终年炎热
C.高 寒 D.温和湿润
14.青藏地区农业主要分布在( )
A.青海湖周围
B.柴达木盆地
C.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
D.长江和黄河发源地
C
C
易错题精练
15.到青藏地区旅游可以拍摄到的照片是图2中的( )
B
易错题精练
16. 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农牧业时以河谷农业和高寒农业为特征 ②毛纺织、棉纺织工业发达 ③煤、石油、天然气、水能丰富 ④制约经济的发展因素是交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C
易错题精练
材料一:千万年来,藏羚羊在广袤的藏北高原生活,与高原恶劣的天气做斗争,成为高原的优势物种。但是仅仅因为它们身上轻柔细软的皮毛能编织“沙图什”的披肩(“沙图什”是波斯语“羊毛之王”,其最高售价为4万美元一条),国际“黑手”深入到中国藏北大肆屠杀藏羚羊,使藏羚羊濒临灭绝。
易错题精练
材料二:青海省略图
读材料和图,回答17—21题
易错题精练
17.材料中的藏北高原地区位于哪个高原北部( )
A.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青藏高原
18.现在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成立于2000年8月19日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指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D
B
易错题精练
19.三江源地区起到重要调蓄器作用的是( )
A.雪山和冰川 B.湖泊和沼泽
C.河流和湖泊 D.雪山与沼泽
20.关于三江源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B.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C.该地区位于青海省
D.由于不合理砍伐、放牧、耕作,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B
B
易错题精练
21.青藏地区丰富洁净的能源指的是( )
A.铀矿、石油 B.地热、太阳能、水能
C.煤、水能 D.水能、天然气
B
易错题精练
22.读亚洲沿30°N和沿80°E地形剖面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B.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C.亚洲河流受地势影响呈放射状分布
D.亚洲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
A
易错题精练
23.去青藏地区旅途中,该路段目前面临什么环境?( )
①冰川萎缩 ②草场退化 ③气候异常 ④动物减少 ⑤台风增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③④
24.位于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除了三江源地区,青藏高原还是雅鲁藏布江、怒江、印度河等河流的发源地,这反映了青藏高原( )
A.气候高寒 B.地广人稀
C.海拔高,冰川广布 D.湖泊众多
B
C
易错题精练
25.青藏地区山岳纵横,冰川广布,但从1951年起,国家先后修建了川藏、中尼等铁路,建立了以拉萨为中心的航空中心.由于交通的改善( )
①湟水谷地的农业有所发展②林芝的工矿业已具有相当规模③有更多的科学人员来此考察④珍稀动物得到更好的保护.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C
易错题精练
26.“高原之舟”是如图中的( )
A. B.
C. D.
B
易错题精练
27.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等.太阳能在我国的利用方式中还没有普及和推广的是( )
A.使用太阳电池
B.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C.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
D.利用太阳能发电
C
易错题精练
28.青藏铁路很多地方采用了“环保桥”,主要目的是( )
①方便地面车辆和行人出行 ②节约投资成本 ③节约土地资源 ④方便沿线藏羚羊等动物的穿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D
易错题精练
29.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农牧业发展应( )
①大幅度增加耗牛、绵羊、山羊数量,提高牧民收入
②大力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形成商品农业基地
③在河谷低平地区适当发展种植业
④由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应禁止放牧
⑤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⑤ D.④⑤
C
易错题精练
30.下列为我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水资源分布图,说法正确( )
A.甲水资源 乙太阳能 丙地热 丁风能
B.甲水资源 乙风能 丙太阳能 丁地热
C.甲风能 乙太阳能 丙地热 丁水资源
D.甲地热 乙水资源 丙风能 丁太阳能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