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理框架·抓要点]
[关键信息]
1.以“西学东渐”为主线,近代地主阶级中的抵抗派、洋
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向西方学习,
提出了各种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
2.中国社会各阶级向西方学习具有层次性、继承性和渐进
性的特点。
3.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由学习西方到最终选择
了马克思主义,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4.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是20世纪中国产生的重要理论成果。
[明考点·知考情]
1.从试题的切入点看,维新思想的考查主要是站在社会变革
的角度,要求回答维新思想在当时社会引起的巨大震撼,
强调维新变法在思想解放方面的作用;新文化运动则重点
考查其作用,强调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领域的巨大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则突出其对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影响。
2.从综合的角度看,本部分高考命题主要从横向角度综合,
维新思想主要是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巨大变
革进行综合,考查清政府的自救措施、维新派、立宪派和
革命派的活动、帝国主义的侵华活动等;新文化运动主要
结合一战期间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进行命题,将反对北洋
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新文化
运动综合起来,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如2010年重庆文综
39题以非选择题形式综合考查孔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其
中就涉及陈独秀对孔子的评价。
3.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相联系,很多试题要求从三民主义的
特点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2010年全国卷Ⅰ第15题对
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考查。毛泽东思想则与中国的新民主
主义革命相联系,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过程和
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原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则与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相联系,考
查“中国特色”的必然性及其内容。
4.从热点的角度看,本专题与当代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联系。高考命题一般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的高度,通过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的失败说明民主政
治建设必须适合中国国情的道理,从而说明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科学性。
学习
层次 时间 阶
级 派别 代表
人物 代表
作品 主张 学习
内容 是否
实践 导致结果
的原因
学
习
西
方
物
质
文
明 19世纪
四五十
年代 地
主
阶
级 抵
抗
派 林则徐
魏源 《海国
图志》 师夷长
技以制
夷 军事
技术 未
实
践 时代的局
限性
洋
务
派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左宗棠 《劝学篇》 中体
西用 科学
技术 洋务运
动,结
果失败 未从根本
上变革封
建制度
19世纪
60~90
年代
学习
层次 时间 阶
级 派别 代表
人物 代表
作品 主张 学习
内容 是否
实践 导致结果
的原因
学
习
西
方
政
治
制
度 19世
纪末 资
产
阶
级 维
新
派 康有为梁启超 《新学伪经考》
《孔子
改制考》
等 发展资
本主义,
实行君
主立宪
制 君主
立宪
制 维新变
法运动,结果失败 封建势力
强大,资产
阶级的软
弱性
20世
纪初 革
命
派 孙中山黄兴 《民报》 三民
主义 民主
共和
制 推翻清
王朝,
建立资
产阶级
共和国 帝国主义
和封建主
义联合破
坏,具有阶
级局限性
学习
层次 时间 阶
级 派别 代表
人物 代表
作品 主张 学习
内容 是否
实践 导致结果
的原因
学习西方文化 1915~
1919年 资
产
阶
级 激
进
派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蔡元培 《新青年》《狂人日记》 民主
与科学 民主
平等
思想 新文
化运
动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以
俄
为
师 1917~
1919年 无
产
阶
级 马克
思主
义者 李大钊
陈独秀
毛泽东 《庶民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无产阶
级革命
建立社
会主义
社会 马克
思主义 五四
运动 成功,无产阶级是最先进、革命性最强的阶级
思想
理论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
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标志性
会议 同盟会成
立大会 中共“七大” 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六大”
核心或
精髓 民权主义 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执政为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解决的
问题 民族独立、民主共和、民众生存 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发展 1924年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
地位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使中国人民醒过来 指导革命和建设,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指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的关系
(1)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实质和灵魂都是实事求是。
(4)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具有爱国性
近代政治思想是在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产生的,带有鲜明的挽救民族危亡的特点,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性。
(2)受西学影响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3)阶层的广泛性
列强的入侵引起中国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剧烈变动,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各个阶层面对民族危亡和社会危机,提出了各自改造社会的方案、主张。
(4)具有层次性
随着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其基本的历史轨迹是: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文化层次。
[例1] (2010·武汉模拟)下表是1896年梁启超所写的一份《西学书目表》,这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的发展趋势是
( )
上卷:“西
学”诸书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西政” 诸书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下卷:杂类之书 游记、报章、格致
①学习的内容由自然科学发展到社会科学
②学习的侧重点由技术向制度和思想转变
③向西方学习已成为时代主题之一
④将中国传统文明的重要价值完全否定
A.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由对上卷、中卷、下卷书目的比较可知学习的内容由自然科学发展到社会科学,因此选择①;上卷侧重技术,中卷侧重制度,而下卷侧重思想,所以②可选;③说法符合题意;④在材料中反映不出来,可排除。
[答案] B
1.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有三次大的民
族反思,都是在遭遇极大地困难中产生的。中华民族的第一
次反思是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是何
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三次反思则是何以在大胜利中又大
失误。其中“第二次反思”的主题内容是 ( )
A.西方船坚炮利的先进技术
B.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与民主共和制度
C.西方的民主思想与自然科学思想
D.走苏俄革命道路还是走中国特色革命道路问题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所说的“三次大的民族反思”分别发生在鸦片战争后、辛亥革命后、新中国成立后,A、B两项是第一次反思的内容;D项是大革命失败后出现的革命道路之争;从“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可判断,“第二次反思”是指新文化运动,其主题内容是西方的民主与科学。
答案: C
1.先进性与时代性
都是由中国近现代先进阶级的杰出代表,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创立的,都是当时历史发展的结果,符合所处时代发展的需要。
2.爱国性与进步性
无论是在中华民族面临着深重灾难的近代,还是面临着各种机遇与挑战的现代,这些理论都反映出了强烈的富国强国的理想与追求,都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都是进步的。
3.实践性与独创性
这些理论成果都是西方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指导思想,同时也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完善。
4.继承性与发展性
这些理论成果都是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在资产阶级探索救国之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例2] (2010·山东高考)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理解与认识。毛泽东强调“具体的”马克思主义而非“抽
象的”马克思主义,其主要含义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密切结合中国实际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答案] B
2.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
会具体情况相结合。下述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
认识相吻合的有 ( )
①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 ②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③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 ④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采用排除法。题干强调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③与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 B
一、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
1.相同点
(1)背景:资本主义经济都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资产
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封建思想文化日益禁锢人们的
思想,反封建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2)内容:都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
(3)进程:都具有继承发展性,都是在吸收了前人思想成
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思想观点。
(4)作用:都极大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为以后的革命运动
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不同点
(1)背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里;欧洲启蒙运动产生在封建社会里。
(2)任务:中国近代的民主思想家面临的任务是反帝反封
建;欧洲启蒙运动主要是为了反对封建压迫。
(3)历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时间较短,经历了从
“技术——制度——文化”三个不同的阶段,没有形
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欧洲启蒙运动经历了
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4)影响: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
开始在中国传播,并最终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
导思想;启蒙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
思想准备,为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
础。
[命题设计]
1.启蒙运动中的百科全书派和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倡导者在思
想主张上的共同之处是 ( )
A.宣扬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主张变革政治,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西两场思想解放运动。B项只符合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不符合启蒙运动,排除;C项只符合启蒙运动,不符合新文化运动,也应排除;D项是卢梭的主张,不符合新文化运动。两者都主张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因此本题答案为A。
答案:A
二、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人物 理论贡献 主要事件 实践成果
孙中山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推翻了满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十一届三中
全会后实行
改革开放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命题设计]
2.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的重大理论成果,引
领了中国100多年的革命与建设。三者在理论创新上的
共同特点是都坚持 ( )
A.独立自主 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 D.独辟蹊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将外来理论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