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课件: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课件: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6-27 22:0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复习提问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什么?
2.速度的公式,及变形公式,速度单位的换算。
1m/s=
km/h
1km/h=
m/s
1m/s=
km/min
1.一辆公共汽车以45
km/h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由第一站牌到第二站牌时用了4min,问两站相距多少米?
已知:v=45km/h=12.5m/s
t=4min=240s
求:s
答:两车站相距3000m。
A
2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图可判断甲、乙两物体速度的大小关系为(
)
A、V甲>V乙
B、
V甲<
V乙
C、
V甲=
V乙
D、无法确定
3如图所示是运动物体的路程一时间图象,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
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B.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大
C.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越大,说明速度越大
D.物体越运动,速度越大
C
5.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通过的路程越长
B.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所用的时间越少
C.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同时,时间越短,通过的路程越长
D.在相同的时间里,物体的速度越快,通过的路程越长
D
C
比值问题
1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物体速度之比为4:5,所用的时间之比为3:2,则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
A.4:3
B.5:2
C.6:5
D.2:5
注:速度代速度比,时间代时间比
B
练习
2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3,速度之比是3:2,则两行驶时间之比为:[
]
A.9:8
B.8:9
C.2:1
D.1:2
物体速度变化的测量
S1
S2
金属挡板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s3
t3
t2
t1
金属挡板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
测量原理:
【器材】
斜面、
小车、
刻度尺、
停表、
挡板。
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注:坡度越小,测量误差越小(方便测量时间)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
【步骤】
金属片
s3
s1
s2
S3=
t1
t2
t3
t3=
s1-s2
t1-t2
【设计表格】
金属片
60
61cm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数据:
0.3
1.5
0.2
0.12
0.15
【分析与论证】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v23
0.13
0.4
0.2
2
被测
内容
时间
(s)
距离
(m)
平均速度
(m/s)
上半程
0.4
下半程
全程
5
0.8
0.16
列车时刻表
(1)从上海到南京的平均速度?
(2)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
(3)9:52此刻列车的瞬时速度?
项目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09:51
10:32
11:45
发车时间
09:15
09:53
10:34
里程/km
0
84
165
300
1.列车从哈尔滨东到北京一共用了多少时间?
2.若全程运行1288km
,则平均速度多少?
哈尔滨东
哈尔滨
沈阳北
北京
K18
到站时间
——
20:14
02:23
09:30
发车时间
20:00
20:32
02:31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