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 (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 (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27 08:0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
斯大林模式的缔造者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欧亚)
一国到多国
1、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背景:
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成立时间及成员国:
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
评价:
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人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苏联模式在东欧国家的推广:
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
(2)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2、中苏互助局面的出现:
“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这种体制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经济上管得过死,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缺少民主,后来日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
1.
苏联的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1926--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只有1.5%
2.
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二个核大国之时,每年皮鞋产量仅163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一)赫鲁晓夫改革
1956年2月25日,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反斯大林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赫鲁晓夫
政治上:
批判对斯大林个人崇拜
经济上:
①发动垦荒运动
②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
③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
④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体制未变,小修小补无济于事
评价:
有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经济政治体制。
196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勃列日涅夫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
抗衡,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大国。
但它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一)戈尔巴乔夫改革
1、主要内容\措施:
(1)经济改革:
(2)政治改革:
2、评价\影响:
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总体效果仍然不佳。
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
元化”,
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1.原因:
2.表现:
(二)东欧剧变
①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改革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②西方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③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
①东欧各国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②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③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东欧剧变的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1.原因:
(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3)外部原因:
2.表现:
3.实质: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三)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
①1991年8月19日发动政变,
试图挽救苏联失败。戈尔巴乔夫辞职,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八一九事件)
②1991年底,苏联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改革把苏联搞“僵”了,戈尔巴乔夫改革把苏联搞“垮”了。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历史。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
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严重挫折,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非社会主义的失败。
2.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然充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
说一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1.经济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4.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史
理论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实践
一国实践: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多国实践: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挫折: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
第一次伟大尝试:
巴黎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