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动物朋友(二)
作者
任何芹
大丰市教育局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类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动物朋友(二)”是前一课以绘画为主的造型表现课的继续,此课以观察、表现、立体造型为主,关注重点依然是家畜,范围可适当延伸,与前后几课形成了一个较系统的与动物相关的教学单元。学生通过前几课对动物朋友的认识,在本课中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具体特征,利用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段,学会剪、切、刻、挖、插、接、裹等方法尝试多种材质表现生动有趣的立体动物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本课体现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联系的特征,增强学生对动物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学生情况: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凡事都想尝试,但缺乏耐心,注意力容易分散,动手能力比较弱。通过一年级的美术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剪、贴、撕、画的造型技能,但立体造型能力是他们的薄弱之处。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多媒体可视形象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摸、看、听、想、说、做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投入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学策略:1.给予学生更多感悟手工作品的机会,通过观察、联想、分析、比较、鉴别等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手工设计创作活动。2.通过重难点的巧妙解析降低实际操作难度,积极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联想和想象,形成创意和独特见解,并创造性地加以呈现和表达。3.促进学生间协调合作,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4.引导学生意识动物与人类的亲密关系。教师准备:
PPT课件、范作、造型用相关工具(剪刀、钳子、美工刀、胶枪、速干胶等),协助学生将废旧材料分类,准备动物图片,布置教室环境。学生准备:
搜集各种废旧材料(各种包装盒、饮料瓶、线材、旧衣物布片、纽扣等)绘画工具、彩色卡纸手工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立体动物造型的民俗文化魅力,熟悉动物特征,熟悉材料特性,利用各种材料的特性尝试立体动物造型。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运用剪、切、挖、插、接、裹、贴、画等手段,在各种材料上制作有趣的动物造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进对动物的了解,进一步培养人与动物的亲近感,在造型活动中挖掘孩子的综合潜能,锻炼协作能力与克服困难的毅力,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大胆展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悉材料特性,探究制作方法,表现动物特征。教学难点:抓住夸张的特征,表现个性化的动物形象。
教学设计
一、摸物游戏
初探特征(约5分钟)1.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画了动物朋友,了解了家畜们的外形特征,小朋友们的表现一级棒!那么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干嘛吗?我们带了那么多的废旧材料,小朋友们早就猜到了,这节课我们要来做做动物朋友。(板书:动物朋友二)2.
师:为了帮大家更加了解动物,任老师请来了一个“小神仙”,它就躲在这块头巾下,你们要猜猜它是谁。(请学生上来摸一摸)告诉大家你摸到了什么?什么感觉?你觉得是什么材料做的?我可以告诉你它是个动物,你觉得你摸到的是它身体的什么部位?你猜的出来是什么动物吗?(学生回答)有点困难。那老师给你们一点点提示,看一下它的背影。(PPT2)看出是谁?(揭开头巾,背面)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回答。板书:特征)
师:这个小神仙叫“瓦猫”,是我国云南地区流传的一种民俗。你猜猜它为什么叫“瓦猫”?真聪明,它是站在屋顶上的守护神。看!(PPT3)传说瓦猫可以吃掉一切妖魔鬼怪,想象一下,它的脸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展示瓦猫的正面)说出你看到它的第一感觉。(学生很惊讶,好夸张啊!板书:夸张)设计意图:利用“小神仙”的神秘感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先摸后看,不露痕迹的引导孩子们观察并总结出“特征”与“夸张”,同时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3.
师:跟老师一起来看一下真实的猫。(PPT4)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以前是不是从来没有发现猫张大嘴巴真的是这样的?哈哈,其实夸张也一定要根据动物原来的特征。艺术家们正是根据自己对动物特征的观察,做出各式各样的动物造型。看,(PPT5—9)同样是瓦猫可以有这么多形象。
这些都是云南不同地区的手工艺人做出来的,这样的风俗不仅仅云南有,全国各地都有。我们这里的屋顶上,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有动物的形象?(学生回答)老师这里有张图片(PPT10),是故宫宫殿的屋檐,小朋友们有什么发现?这些小兽都是从人们身边的动物形象变化而来的,人们给了它新的名字,承担起辟邪守护的责任,是人们心中吉祥的化身。
其实动物的形象老早就开始装点我们的生活了,这儿有几件小朋友的动物玩具,还有古代的呢。(PPT11-PPT14陶狗、陶蛙、陶牛)能认出它们吗?什么地方进行了夸张?设计意图:通过对照,理解艺术的“夸张”是建立在实际形象基础上的,直观感知特征的“夸张”在立体动物造型中的应用。二、范作分析
探究方法(约10分钟)1.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艺术家们的杰作,小朋友们有没有想过,用我们手中的材料,把刚才几个动物表现出来,会是什么样的呢?师:老师做了几个动物,想不想看一看?(展示纸工瓦猫、易拉罐狗和塑料瓶刺猬。)你认出它们了吗,是什么动物?你能看出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吗?(学生回答)
想知道我用什么方法做的吗?请小朋友们拿过去研究一下,看看老师是怎样做的,用了哪些方法?师引导学生观察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相应的制作方法:剪、切、挖、绑、钉、裹、接、粘……设计意图:范作实物观察,直观感知立体动物造型形象;让学生在观察中自我学习,主动发现并总结出制作媒材与制作方法。2.
师:小朋友们总结得真好!那么,如果让你来做你觉得这三个动物中哪个最容易做?有哪些困难和疑惑?(学生回答)设计意图:倾听学生初步感知立体造型后对实际操作的自我预估,引导学生表达,为下一环节指导选材与选择方法铺垫。让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是怎样克服困难的。(PPT15学生作品猫)这是什么动物?它用的什么材料?用了什么方法?你能试给我看看吗?是不是简单多了?你喜欢这个方法吗?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寻找容易操作的材料。(板书:选材)设计意图:“猫”是本课一条引导线索,牛皮纸(信封)猫的制作方法一眼就看出来了,与上一环节中“瓦猫”和“范作瓦猫”形成明显的难度对照,这个猫的制作简单有趣,且形象生动,易于掌握,适合学生初次尝试。(PPT16纸狗)来看看这两只狗,左边一只用什么材料做的?右边这只呢?巧妙吗?选材不只是选简单的,最重要的还要选合适的,巧妙的。再看这张图,有没有找到刺猬,它又是怎样做的?(PPT17)(引导学生寻找相似形状的替代材料,最重要的是选择与动物的特征相似的材料。如果没有相似的材料,我们还可以自己创造。)
设计意图:引导如何选材,要选择与动物特征有相似之处的材料去思考、加工。3.
师:现在小朋友还觉得难吗?那好,老师考考你们,如果做一头牛(PPT18),你们打算怎么做?先说说看牛有什么明显的特征?小组里面商量一下,看看自己桌上的材料,说说你们的计划。(PP19)展示四种不同牛的做法。选择其中一种(PPT20)让学生说说用了哪些材料哪些方法。
(PPT21)展示四种不同做法的马,选择其中一种(PPT22)让学生说说用了什么新方法。
(PPT23)展示三种不同方法制作的乌龟,说说它们哪里不同。4.
师:相同的动物,可以根据选材的不同做出不一样的效果。设计意图:以“牛”为例,说说自己的创作方案,检测学生对“特征”的把握,启发学生对材料展开联想与想象,再通过同一动物不同形象的直观比较,分析不同材质不同制作方法的选择应用。丰富有趣的立体动物形象,尽可能多地给孩子们一些灵感。5.
师:还有些动物用了一些很特别的材料,你发现了吗?(PPT124展示几个特殊材料制作的动物)设计意图:更多的选材空间,更多的方法启示。三、尝试创作
个性展评(约15分钟)细读要求,认真创作。师:任老师一直有个梦想,梦想有自己的农庄,农庄里长满牧草种着各种果树,有一座宽敞干净的木头房子,一个有着木头栅栏的院子,我要养好多好多的动物,每天清晨坐在走廊里喝着热茶享受满目苍翠,看着我的动物们悠闲地在农庄里散步……多美呀!小朋友们愿意帮我实现梦想吗?(PPT22农庄的美景)刚才我们看过许多有趣的动物朋友,现在请小朋友们开动小脑筋,为我的农庄添一个动物朋友,好吗?看一下作业要求(PPT25):①把箱子里的材料拿出来,换不同的方位仔细看看像什么,可以做动物的哪一部分,然后选其他材料来添加。②也可以先选好自己想做的动物,然后寻找合适的材料和方法制作。③可以自己一个人思考,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商量着做。桌上有老师提供的各种动物图片,除了小朋友带来的工具材料,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特殊的工具,遇到粘贴困难、连接困难、切挖困难可以找老师帮忙。小朋友们用工具千万要小心。(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设计意图:作业要求同时也是提示创作方法,手工课尽可能多的留时间给孩子们去做、去实践,在做的过程中再进行实际的引导。2.作品展示交流评价。师:哇!好惊喜呀,我的农庄里增加了这么多动物朋友!有奶牛、小猪、小猫、小狗……还有驴!你们最喜欢哪一件作品呀?这是谁的杰作?可以介绍一下你们的想法吗?你觉得合作中谁的贡献最大?他负责了什么部分?你做了哪些工作?有谁对自己的作品有不满意的地方吗?如果再做一次,你会怎样改进?四、团队合作
挑战自我(10分钟)师:小朋友们做得太棒了!老师很感谢你们!下面,我们有个高难度的项目,要挑战一下小朋友们,你们愿不愿接招?(PPT26)看一下这张图片,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哈哈,挑战来了!你们能试试吗?用我们的材料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动物!如果你有了想法,和你小组里的伙伴说一说,指挥大家做一做呢!试试看!这两个小朋友抓住了马儿最明显的特征,长脸、鬃毛、马蹄和尾巴,然后寻找合适的道具。我们也可以选个有特色的动物,比如牛,或者兔子,可以两人合作表演,也可以一个人表演。开动起来,商量一下。试试看,或者模仿一下这两个小朋友也可以!学生商议,尝试合作扮演,教师给予创意指导,鼓励孩子们大胆的去做。设计意图:综合活动质的提升,用肢体合作来表现动物需要更为高级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协调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感受创意与合作表现过程中“困难与解决困难”的乐趣。师:今天这节课,看来有的小组来不及把自己的创意表演出来了,没关系,生活中,我们的动物朋友已经随处可见。(PPT27)小朋友们有了好的创意,随时可以表演给爸爸妈妈看,还可以把照片拍下来带给老师,我觉得你们每个人都是未来的设计大师呢!设计意图:美术联系生活,让孩子们感受美术造型与设计的实用价值,感受动物形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作业要求
1.把箱子里的材料拿出来,换不同的方位仔细看看像什么,可以做动物的哪一部分,然后选其他材料来添加。2.也可以先选好自己想做的动物,然后寻找合适的材料和方法制作。3.可以自己一个人思考,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商量着做。
教与学的评价
1.
评价关注学生在感悟手工作品过程中的思辨。二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尚弱,是否能在感悟过程中快速的辨别材质与成形方法,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已有的操作经验,另一方面通过正能量的交流,启发动手较少的学生主动形成空间的转换。2.
评价、关注学生在选材和设计过程中的思考。引导、感悟最终落实在对已有材料的选用加工和创造性使用材料的设计中。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发现设计过程中的亮点,及时积极地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要适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利于启迪智慧,包括交流导向、问题设置、操作指导等细节。3.
评价关注讨论、协作中学生的整体参与度与个体主动性。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能否积极地投入行动在手工造型课中很重要,所有的想法只有付诸实施才能形成能力。作品是最终呈现,在设计评价时还要更多关注过程性体现。
反思和总结
1.课堂的重心要倾向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要保证孩子们有足够动手制作的时间。再多的启发,再多的想法,到实际成形时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需要在操作中再启动智慧去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实践才能促使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包括学会协作、直面困难、思考周全、寻求帮助与坚持等品质的形成。2.
孩子们的想象天马行空,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制作要完成空间上的转换,而且用的是一些本身具有具体形状的废旧材料,对孩子们来说,教师的引导就要尽可能多给些真实形象的启示,尽可能的给予方法上的支持,使得形象转换变得具体可感,具有可操作性。3.
作品呈现与展示是显性终结性评价,在设计评价活动时还应该更多的关注作品制作过程中个体的主动参与度与个性化表达,教师要注意评价的关注点,适时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4.
挑战台的内容只是一个活动建议,一课时内很难完成。建议分2-3课时,专门组织一堂课来用肢体表现动物,这也是一个锻炼孩子综合能力的良好平台。
不同教学策略设计
选择当地特色材料(如秸秆、稻草、芦苇)进行综合造型创作活动,开发地方特色校本课程。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