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说
曲周县第三中学数学组
课
课
件
“直线、射线、线段”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内容,本节共分两个课时,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第一课时的设计进行说明。
说课环节
一、教材分析
二、目标分析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的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基础上,开始比较系统的研究有关图形的知识。直线、射线、线段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以后学习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由它们构成的,所以,直线、射线、线段是今后研究比较复杂图形的必要基础。从本节课开始出现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法、几何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是今后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所必须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学生今后的整个几何学习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二、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法。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
(2)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法,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2)探究活动,积累一定的操作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抽象及用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2)通过对直线性质的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法,理解直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几何语言之间的转化.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注意突出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变“教学”为“导学”,利用演示文稿制作课件,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我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数学符号的利用。
(四)归纳总结。
(二)尝试发现,探索新知。
(五)布置作业。
看一看
下面分别是什么图形?有什么特征
.
.
.
1.线段:有两个端点,能量出长度
2.射线:有一个端点,并向一方无限延伸,不可量出长度
3.直线:没有端点,并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不能量出长度
做一做
1.过一点A可画几条直线
2.过两点A、B可画几条直线?有什么规律吗?
3.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
要几个钉子?
归纳: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线段、射线、直线
注意问题(1)线段、直线表示与字母顺序无关
(2)射线表示有方向性,端点在前,
射线上任意一点在后
学一学,议一议:
.
.
.
A
A
B
B.
B.
A.
.
.
m
m
线段AB(线段BA)或线段m
射线AB
直线AB(直线BA)或直线m
想一想,说一说
2.如图所示
(1)图中有几条直线?有几条线段?如何表示它们?
(2)图中有几条射线?如何表示?
.
.
.
1.如图所示:
射线AB、射线AC、射线BC、是不是同一条
射线?
.
.
.
A
B
D
A
B
C
按下列语句画图形:
1、直线EF经过点C .
2、点A在直线m外 .
3、经过点O的三条线段a、b、c .
4、线段AB、CD相交于点B .
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1.本节课你学了哪些内容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与同学们交流一 下?
作业布置
作业本 习题4.2 4题
课外作业:
1、习题 2、3题
2、用线段、射线、直线设计图案
探索规律
(1) 若直线m上有2个点,则射线有----条,线段 有----条;
(2) 若直线m上有3个点,则射线有----条,线段有----条;
(3) 若直线m上有4个点,则射线有----条,线段有----条;
(4) 若直线m上有n个点,则射线有----条,线段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