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最后10天增分秘籍:回归教材,命题预测-晚清(1840-1912)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五 最后10天增分秘籍:回归教材,命题预测-晚清(1840-1912)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28 10:4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回归教材,命题预测-晚清(1840-1912)
[第28题命题范围预测]
晚清(1840-1912)
1、千年变局下的晚清(时政热点)
(1)社会性质(2)斗争性质(3)国内政局
(4)军事斗争(5)中央集权的弱化
(6)经济结构的变动(7)朝贡体系的解体及“条约体系”(8)华夷观念的变化及向西方学习思想的萌芽。
2、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
3、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
4、甲午战争125周年(资本输出、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民族意识、政治变革)
5、清末新政与中国近代化(热点?清末新政1901-1911:
时间范围:1901-1911;
背景:遏制革命。目的:树立革新形象,维护清朝统治。
内容:奖励实业、编练新军、派遣留学生、预备立宪。
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1901-1905)编练新军、奖励实业、派留学生
第二阶段(1906-1908),预备立宪的启动
第三阶段(1909-1911),摄政王载沣主持,预备立宪深化,成立全国立法机构资政院和地方立法机构咨议局,1911责任内阁(皇族)成立,导致预备立宪失败。
影响: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西学传播;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加重百姓负担,激化矛盾;造成立宪派投向革命;离心加速、自掘坟墓,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考题预测
1.(2020·河南新乡二模·28)《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新海关制定的出口关税高于5%,而进口关税则低于5%。比如茶叶出口关税每担2.5两,但国际市场的茶叶价格每担从未超过50两。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
A.中国关税完全被列强控制????????????????????B.中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增强
C.中国海关逐步走向制度化????????????????????D.进口关税诠释了侵略者的意图
2.(2020·陕西二模·28)1864年,恰值《万国公法》汉译本面世,总理衙门曾为此专门拨付500两银子,命令将印成的300部《万国公法》分发给各通商口岸,以便对外交涉中“参酌援引”。这是19世纪70年代前期中国人所能接触到的国际法汉译专著。这反映当时(  )
A.《万国公法》成为国际准则??????????????????B.清政府盲目自大心态的消失
C.西学东渐的内容发生了变化????????????????D.清政府有运用国际法的意识
3.(2020·河南六市重点高中3月联合检测·28)右面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形势图。对该形势图解读正确的是,当时中国(  )?
A.民族意识的初步觉醒????????????????????????????B.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民主革命的迅速发展????????????????????????????D.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形成
4.(2020·山西阳泉一模·28)慈禧太后曾降旨:“已革端郡王载漪,倡率诸王贝勒轻信拳匪,妄言主战,致肇衅端,罪实难辞。降调辅国公载澜,随同载勋妄出违约告示,咎亦应得,著革去爵职。”这可以用来说明(  )
A.汉人督抚开始掌握清政府实权????????????B.立宪派愿望落空转入革命阵营
C.清朝中央集权统治受到了冲击????????????D.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5.(2020·福建莆田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29)《辛丑条约》签订后,各地督抚接连致电军机处,商讨中央能否对地方筹款予以折扣,减轻地方负担。清廷先是允诺督抚所提建议,随后又否定地方提议的减免方案。地方未能实现减免诉求。这反映出(  )
A.地方势力依然受中央掌控????????????????????B.中央集权受到严重挑战
C.清末新政未取得明显效果????????????????????D.财政危机困扰地方政府
6.(2020·江西南昌一模·28)《辛丑条约》规定,天津二十公里范围内,不准驻有中国军队。1902年,袁世凯仿照西法创设保定警务局,后接管天津地方治安。1905,清廷设立巡警部,统管全国警察事务。材料反映晚清(  )
A.中央集权空前加强????????????????????????????????B.努力转变治理方式
C.军阀统治逐步建立????????????????????????????????D.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7.(2020·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二次素质测试·28)据吴敏树《柈湖文集》记载:“茶,巴陵故少种,道光末,江广人贩茶之洋,名红茶。虑茶伪,专取生叶,高其值,人争共市。而贸于本地者,名黑茶,乃取山中杂树叶为之,极有无一茶叶者,于是茶值三倍往时,苦难得,始有自种”。这说明(  )
A.巴陵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特征????????????B.鸦片战争改变了巴陵人生活方式
C.巴陵茶叶生产受外国市场影响????????????D.茶叶成为巴陵出口西方主要商品
8.(2020·四川成都二模·28)1872年,李鸿章曾抱怨道:“兴兵轮造兵船,实自强之一策。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日本盖自其君主持,而民一心并力,则财与力日生而不穷,中土则一二外臣(地方长官)持之,朝议夕迁,早作晚辍,固不敢量其所终极也。”这反映出李鸿章(  )
A.主张效仿日本政体????????????????????????????????B.对既有体制有所反思
C.反对官办近代企业????????????????????????????????D.担忧督抚的权力受限
9.(2020·山西高三适应性调研·28)19世纪40年代,中国平均每年白银外流1000万元左右。到19世纪50年代,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发生了变化,整个50年代白银净流入达1.5亿元左右,扭转了白银的流向。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进口关税税率的降低????????????????????????????B.对外经济联系的加强
C.鸦片走私活动的减少????????????????????????????D.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0.(2020·河北保定一模·28)鸦片战争后,外国银元不仅在沿海等地流通,还逐渐向内地渗透,英国议会在1847、1848年蓝皮书中的报告说:“银元在下述各省自由流通: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和湖南的南部和东部。烂板银元的流通,几乎全限于广东、福建和江西。残缺的小银元则为广东的许多地方所爱好。”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由于(  )
A.中西方贸易范围日趋扩大????????????????????B.民众生活对世界市场产生了依赖性
C.对外贸易呈现了出超现象????????????????????D.外国资本已经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11.(2020·河北高三新时代NT抗疫联考Ⅱ·28)据统计,19世纪前期中国茶叶出口占中国贸易总出口量的一半以上,但到了19世纪后期,茶叶出口却出现萎缩,甚至滞销的情况。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中国关税主权完全丧失????????????????????????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C.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2.(2020·四川德阳一模·15)1862年,总理衙门上奏,由曾国藩酌选江楚兵勇担任新购舰队水手。但英国人赫德却提议,水手应由沿海等处选募。最后,清廷决定水手选配仍由曾国藩办理,但“不必拘定何省之人”。据此可知,洋务运动期间(  )
A.列强试图操控洋务方向????????????????????????B.总理衙门出卖国家主权
C.地域利益影响洋务发展????????????????????????D.海军建设依赖外国技术
13.(2020·安徽全国统一考试冲刺卷二·28)大生纱厂“举措董事,稽察进退,考核功过,等差赏罚”均由总理张謇自己亲自掌握,他还可以决定企业的一切方针大计,“规便益之利,去妨碍之弊,酌定章程”。这一个案折射出(  )
A.洋务企业移植了封建官僚体制????????????B.民族企业政企不分的特点
C.落后的管理阻碍民族工业进步????????????D.近代工业管理的集权性
14.(2020·重庆南开中学高三第五次教学质量检测·28)茅盾在《春蚕》中描写道:20世纪30年代初期,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很不明白。但是老通宝一家艰辛的劳作,赢得了春蚕的空前丰收,反而“白赔上十五担叶的桑地和三十块钱的债”。老通宝遇到的情景反映了(  )
A.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B.中国沦为列强经济附庸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D.自然经济已经完全瓦解
15.(2020·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第五次联考·29)从鸦片战争到“五四”前后几十年间,汉语吸收的外来词远远超过了延续千年的汉唐时期,其借词的规模、范围、数量,都是空前的。诸如:民主(democracy)、科学(science)、来复枪(rifle)、麦克风(microphone)、巴士(bus)、咖啡(coffee)等等。这种变化说明(  )
A.近代汉语因战争被逐渐欧化????????????????B.近代社会变迁影响文化生态
C.西学东渐有利于白话文改革????????????????D.外来词与文化侵略同步形成
16.(2020·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第五次联考·28)据时人记载,鸦片战争后的道光年间,“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衣有洋绉,帽有洋筒,挂灯曰洋灯,火锅名为洋锅,细而至于酱油之佳者亦名洋酱油,颜料之鲜明者亦呼洋红洋绿。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这反映出,在鸦片战争后(  )
A.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已经解体????????????????B.洋货在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
C.上层社会以享用洋货为时尚????????????????D.社会风气中已出现崇洋倾向
17.(2020·重庆南开中学高三3月月考·28)下图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流行一时的广告海报,因为很难找到女模特,广告商只好找了两位长相秀气的男士化妆后拍了这张经典照片。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中国(  )?
旧上海的“双妹”牌化妆品广告
A.国家衰弱导致审美趣味扭曲????????????????B.商业发展迎合市民文化需求
C.商业营销冲击国人的价值观????????????????D.传统文化观念影响根深蒂固
18.(2020·河北高三新时代NT抗疫联考Ⅰ·28)1880年,开平矿务局以“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和“恐误各兵船之用”等理由,得到清政府许可,从矿区所在的唐山动工修筑一条铁路到胥各庄,名唐胥铁路,这是中国第一条国际标准轨距铁路。该铁路的修建(  )
A.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近代化????????????????B.体现了近代化与传统观念的融合
C.实现了近代矿业的独立自主????????????????D.反映了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变化
19.(2020·山西高三适应性调研·31)某一时期,我国广告业开始新的洗牌:报纸广告版面减少,一些城市的商业电台被取消,广播广告日益萎缩。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A.经济体制发生变化????????????????????????????????B.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C.国共内战规模扩大????????????????????????????????D.新兴经济影响深远
20.(2020·福建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28)图8是1887年上海《点石斋画报》刊出的社会新闻绘画。对图中事物,时人或以“今则乘气球者,非从前所谓腾云乎?”加以评议,或以《庄子》的“列子御风而行”抒发观感,甚至以《山海经》中的“奇肱国飞车”想象未来的空中飞行物。此类评论在当时较为多见,表明当时(  )
图8
A.图文并茂的报道推动科学常识的普及B.以文学想象描述新知形成普遍的风气
C.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对近代科技的认知D.对西学的了解始终停留在器物的层面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据材料“《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新海关制定的出口关税高于5%,而进口关税则低于5%”,可知中国的出口关税高于进口关税,这有利于列强对华倾销商品,反映了侵略者的意图,故选D项;中国关税完全被列强控制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出口关税高,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近代中国关税的变化,并不能说明中国海关走向制度化,排除C项。
2.【答案】D
【解析】据材料“以便对外交涉中‘参酌援引’”可知,清政府已经具有了参引国际法处理外交事务的意识,故选D项;材料只提及《万国公法》在中国的用处,并未提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无法反映其成为国际准则,排除A项;清政府印发《万国公法》并在对外交涉中“参酌援引”的做法,能够体现清政府从盲目自大心态中清醒,但并不能反映这种心态的消失,且1864年清政府的这种心态并未消失,排除B项;1864年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主要还是限于科技方面,并未发生变化,排除C项。
3.【答案】B
【解析】据材料“1899.10”“平原”“1900.6”“廊坊”“大沽”“八国联军”可知,此图反映义和团运动,当时列强掀起瓜分的中国狂潮,民族矛盾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故选B项;鸦片战争后国人近代民族意识开始萌发,甲午战争后民族意识普遍觉醒,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属于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不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排除C项;国民革命(1924—1927年)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联合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任务的革命斗争,排除D项。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已革端郡王载漪降调辅国公载澜……随同载勋妄出违约告示,咎亦应得,著革去爵职”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故选D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汉人督抚开始掌握清政府实权,与材料所述时间“慈禧太后”时期不符
排除A项;“皇族内阁”组建后立宪派愿望落空转入革命阵营,排除B项;中央集权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材料主旨惩办反帝官员不符,排除C项。
5.【答案】A
【解析】据材料“清廷先是允诺督抚所提建议,随后又否定地方提议的减免方案。地方未能实现减免诉求”,可知督抚仍然受制于中央,故选A项;据材料“地方未能实现减免诉求”,可知中央权力大于地方,排除B项;清末新政此时还未开始,排除C项;财政危机困扰地方没有将材料内容完全反映出来,排除D项。
6.【答案】B
【解析】据材料“1902年,袁世凯仿照西法创设保定警务局,后接管天津地方治安。1905,清廷设立巡警部,统管全国警察事务”,可知清政府正努力调整地方治理方式,转变治安管理模式,故选B项;1900年的“东南互保”说明中央集权已经式微,排除A项;近代军阀统治是在辛亥革命以后建立起来的,排除C项;《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通过“清政”建立起统管全国警察事务的治安管理体系,不能体现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立场,排除D项。
7.【答案】C
【解析】道光末年,红茶畅销海外,致使供给巴陵本地的茶叶量少而且价格昂贵,致使巴陵人开始自己种植茶叶,这说明随着中国被迫融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国内农业生产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故选C项;“始有自种”说明巴陵人开始自种茶叶,但无法判断是否专业化生产,排除A项;巴陵当地的农作物中原来没有茶,后来开始种茶,属于农作物品种的变化,其生活方式并没有改变,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茶叶一项,无法和其他出口商品进行对比,无法得出茶叶是主要出口商品的结论,排除D项。
8.【答案】B
【解析】由材料“兴兵轮造兵船,实自强之一策。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可知李鸿章抱怨“中国政体”难以实现官民一体、内外一致,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说明他对既有体制的反思,故选B项;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排除A项;李鸿章倡导而不是反对官办近代企业,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李鸿章对中国政体的思考而非对督抚的担忧,排除D项。
9.【答案】B
【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中国对外经济联系加强,丝、茶等农副产品大量出口,且在国际市场颇受欢迎,促使白银大量流入国内,故选B项;进口关税税率的降低有利于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会造成白银外流而不是流入,排除A项;据所学,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排除C项;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D项。
10.【答案】A
【解析】据材料“外国银元不仅在沿海等地流通,还逐渐向内地渗透”,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被打开,同外国的贸易往来逐渐增多,因此外国银元得以在中国流通,故选A项;材料指的是外国银元的流通,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虽然开始解体,但在广大内陆及农村,自然经济仍然占主体,因此民众并没有依赖世界市场,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还没有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排除D项。
11.【答案】D
【解析】中国茶叶出口由原先占贸易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到出现滞销,明显是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说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D项;协定关税并不等同于完全丧失关税主权,排除A项;茶叶出口滞销不能反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如何,排除B项;茶叶出口滞销并不意味着自然经济解体,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表现是耕织分离,排除C项。
12.【答案】C
【解析】据材料“曾国藩酌选江楚兵勇担任新购舰队水手,但‘不必拘定何省之人’”,结合所学,曾国藩湘军主要由湖南地区人员构成,材料中选江楚兵勇作为水手,明显说明洋务运动时期,在用人上存在地区集团利益,故选C项;据材料“英国人赫德却提议,水手应由沿海等处选募。最后,清廷决定水手选配仍由曾国藩办理”,可知在人士招募上仍由洋务派掌握,并非受列强操纵,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曾国藩招兵存在地区利益,而非强调对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评价,排除B项;“由曾国藩酌选江楚兵勇担任新购舰队水手”,可知材料主旨为招募士兵,并未涉及到洋务企业对外技术的依赖,排除D项。
13.【答案】D
【解析】“可以决定企业的一切方针大计”可见管理的集权性,故选D项;张謇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代表,不是洋务企业,排除A项;张謇自己亲自掌握是个人行为,无政府管理,排除B项;“张謇自己亲自掌握,他还可以决定企业的一切方针大计”无法说明这种管理方法好不好,排除C项。
14.【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传统经济受到西方经济冲击,所以才会出现材料中的即使养蚕业空前丰收,但是仍然面临贫穷,无法获得财富,故选B项;根据材料,西方的大量纺织品进入中国市场,冲击传统的农业手工业,因此属于商品输出,排除A项;民族资本主义指的是近代地主、商人使用大机器生产,发展工业,材料涉及的是农业,排除C项;1952年土改时,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自然经济完全解体,排除D项。
15.【答案】B
【解析】题干主要述及了一个变化,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前后几十年间”相比较“延续千年的汉唐时期”,汉语吸收外来词汇的“规模、范围、数量”都发生了空前的变化,这说明随着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大门逐渐被打开,西方文化逐渐传入中国,反映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影响到了本土的文化生态,故选B项;题干仅是述及在鸦片战争之后,汉语吸收外来词汇的“规模、范围、数量”是空前的,但没有涉及“汉语欧化”,排除A项;白话文改革是资产阶级激进派为了传播“西学”的方式之一,而不是说西学东渐有利于白话文改革,排除C项;题干仅是述及汉语吸收外来词汇,这是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这不属于文化侵略,排除D项。
16.【答案】D
【解析】题干中“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可知鸦片战争后,输入中国的洋货价格比较贵,题干中“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说明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人出现了追求洋货的倾向,即社会风气中已经出现崇洋的倾向,故选D项;题干所反映的现象属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不属于经济范畴,排除A项;题干中所述及的“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仅是说明社会出现崇洋倾向,不能证明洋货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排除B项;题干仅是述及“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并没有涉及社会的上层人物,排除C项。
1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流行一时的广告海报,因为很难找到女模特,广告商只好找了两位长相秀气的男士化妆后拍了”可知此时中国女性仍被束缚和压制在父权制的社会性别制度体系下,受封建伦理道德和观念的束缚,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禁锢于家庭之中,故选D项;根据材料“因为很难找到女模特,广告商只好找了两位长相秀气的男士化妆后拍了”可知此时广告商的行为为无奈之举,并非“审美扭曲”,排除A项;“双妹竟是男儿”是广告商行为,并非“市民”文化需求,排除B项;“男性充女模特”是无奈之举,并非“国人”的价值观,排除C项。
18.【答案】A
【解析】“得到清政府许可,从矿区所在的唐山动工修筑一条铁路到胥各庄,名唐胥铁路,这是中国第一条国际标准轨距铁路”这是中国主动学习世界现代交通的表现,故选A项;“中国第一条国际标准轨距铁路”无法体现传统的观念,排除B项;“开平矿务局以‘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和‘恐误各兵船之用’等理由”说明了建铁路的理由,与煤矿归归谁所有没有关系,排除C项;“这是中国第一条国际标准轨距铁路”无法反应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排除D项。
19.【答案】A
【解析】广告减少、商业电台被取消,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是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逐渐确立的结果,故选A项;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对其进行了改造,使之获得新生,排除B项;广告与战争并无直接关系,因此广告业的萎缩无法体现国共内战的情况,且这一时期国共内战已经结束,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新兴经济的相关信息,无法看出其影响,排除D项。
20.【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时人点评气球,用“腾云”或《庄子》的“列子御风而行”或《山海经》中的“奇肱国飞车”,这都说明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对近代科技的认知,故选C项;材料强调用传统观念解释近代科技,体现不出科学常识的普及,排除A项;材料信息得不出“普遍”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对近代科技的认知,而不是对西学的了解始终停留在器物的层面,并且“始终”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