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同步练习 课件(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同步练习 课件(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27 08:22:02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语文园地
词句段运用o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读一读,并按照要求
完成练习。
①(志)存高远
②精忠(报)(国
③大(义)凛然
④(英)(勇)无畏
⑤视死如(归
⑥秉公(执)(法
⑦刚正不(阿)
⑧铁面(无)(私
1.根据意思选词语。(填序号
(1)非常勇敢,毫不畏惧。
④4
(2)竭尽忠诚,报效国家。
(3)刚强正直,不阿谀逢迎。
(⑦
(4)多指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⑤)
2想想上面的词语一般可以用来形容哪些人,
将序号填在对应的括号中。(可多选)
包拯(⑥⑦⑧
岳飞(②)
文天祥(③)
孙中山(①)
黄继光(④)
刘胡兰(⑤
周恩来(①)
李大钊(③)
读句子,按要求答题
1.品析句子。
①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
台,还愁没钱花?
②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
台,就不愁没钱花。
(1)第①句话的末尾是问号,(B)疑问的
意思。
A.有
B没有
C.不确定有没有
(2)以上两句话的意思相同,但第①句
这样表达能加强语气。
2体会上面句子的语气,想想在下面的情境中
你要怎样说,写下来。
(1)小明在公共场合乱丢垃圾,还说反正有
清洁工打扫,你提醒他说:“小明,在公共场
所怎么能乱丢垃圾呢?如果人人都像你这样
想,清洁工是忙不过来的。”
(2)好朋友送给你一本你一直想买的书,你
激动地说:“这不是我梦寐以求的书吗?
我真是太高兴了,谢谢你!”
积累与交流σ
三、古诗赏析。
别董大
[唐]高适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1.把这首古诗补充完整。
2诗句中“曛”的意思是昏暗;“莫愁”的
意思是不要担心
3这首诗表达了(B)。
A.诗人对眼前景色的赞美之情
B.诗人与友人之间离别时的难舍之情
四、阅读时,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把握文
章的主要内容呢?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C)
A.有的文章可通过题目来把握主要内容。
B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C.一字不漏地把文章背下来。
D.有的文章写了几件事,先弄清每件事讲了什
么,然后把几件事连起来。(共13张PPT)
23
梅兰芳蓄须
基础导练自主学习
、读准字音。
1.下列带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C
A.签订(dn)
B.蓄须(Xi心)
C.纠缠(chan)
D租界(zu)
2给句中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ning
ning
(1)爷爷宁(nng)可生活在宁(ning)静偏
远的小山村,也不愿生活在繁华的大城市。
yaoyao
(2)我们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要(yao)严
格要(yo)求自己。
二、读句子,填关联词
1.(只要)签订演出合同,戏园子老板(就)
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
2.、(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
梅兰芳(都)拒绝了。
3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
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三、品读句子
1.但是,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
厚,梅兰芳全部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
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梅兰芳在缺钱的情况下,却拒绝了轻而
易举能得到的金钱,体现了梅兰芳不为生
活低头折节,令人敬佩的气节和风骨。
2.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
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
不能登台演出了。
“看不出破绽”说明情况真实,让我们体
会到了梅兰芳拒绝演出过程中的困难和
危险
四、填表格,梳理课文内容。
原因
办法困难或危险
藏身租界,
日本人
远避香港,
虚度生命
不断纠缠深居简出,
不再登台
多次逼迫
蓄须明志卖房度日
随时骚扰
强令上台打针装病险丢性命
阅读在线挑战自我
五、课内阅读。
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被迫藏身
租界,以躲避日本人的纠缠。1938年底,有人
邀请他去香港演戏。演出结束后,梅兰芳在香
港住了下来,深居简出,不再登台。对于一个
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
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
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到了深夜,
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
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他来说已经很知足
了。一个艺术大师就用这种方式坚持着对艺
术的追求。
1请用“”画出“这种方式”的具体内容。
2文段记叙了梅兰芳的哪三件事?
(1)藏身租界,躲避纠缠。
(2)在香港深居简出,不再登台。
(3)深夜在寓所细声吟唱。
3对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B)。
A.写出了梅兰芳对宁静生活的热爱
B体现了梅兰芳爱艺术,更有民族气节
4我知道:梅兰芳的京剧代表作有《贵妃醉
酒》和《霸王别姬》等。(共12张PPT)
第七单元
21古诗三首
基础导练自主学习
、看拼音,写词语。
chu
sai
Zheng
bing
shi
c
出塞)
(征兵)
诗词)
ie
chu
qIn
chdo
gu×ong
杰出)
秦朝)
鬼雄)
二、选一选
1.下列朗读停顿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B)
A.生/当作人/杰
B古来/征战/几人回
C.不/教胡马度/阴山
2.“醉卧沙场君莫笑”中的“沙场”指的是(C
A.布满沙的广场B囤沙的地方C战场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
A.《出塞》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
B.“凉州词”是宋代曲名,起源于凉州。
C.从“夏日绝句”中,我知道了作者写这首诗
的时间是夏天。
D.《凉州词》中最后两句诗用反问的修辞手
法展现出了战争的残酷、惨烈。
、品析诗句。
1.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这两句诗应该用(B)的语气来朗读。
A.热情洋溢
B悲壮豪迈
(2)从诗句中,我体会到了戍边将士们投
身疆场,为国献身的豪迈情怀。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诗句体现了诗人的(B)。
A.功利心很强
B.凛然风骨,浩然正气
(2)“人杰”和“鬼雄”分别指的是人中的豪
杰和鬼中的英雄。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
英雄。
阅读在线挑战自我
四、古诗赏析。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用“”画出加点字在诗句中的读音。
出塞(
sa
sal)
人未还(
huan
ha)
飞将(
jIang
Iang)不教(
Aoao
3.“万里长征人未还”体现了战争(A),给人
们带来了苦难和悲伤。
A.路途远,时间长
B让人期待
4后两句诗中,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
达了希望边关能够巩固、国家安全与统
能够实现的心情。
核心素养拓展思维
五、读一读,连一连。
王师北定中原日
留取丹心照汗青
先天下之忧而忧
家祭无忘告乃翁
人生自古谁无死
后天下之乐而乐
寸丹心图报国
两行清泪为思亲(共12张PPT)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基础导练自主学习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V”。
延安(yn×n)
茅屋(
mgo
mou)
竹笋(
shun
sun
土炕(
kang
keng)
昔日(××1)
且(
dan
dan)
、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翩)(翩)归来高楼(大)(厦
雨后(春)(笋
满目(琳)(琅
毫不(犹)(豫)(顶)天(立)地
1新的作家和作品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
地涌现出来。
2听了他不合理的要求,我毫不犹豫地拒
绝了他。
3展览会上,一件件精美的展品满目琳琅
让人目不暇接。
三、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开荒的
茅屋
明媚的
清香
破|的
镢头
火红的
流水
美好的
奥秘
金色的
春光
宁宙的
交响
梨花的
理想
美妙的
未来
叮咚的
太阳
四、课文内容回顾。
1.什么是“延安精神”?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括号中。(ABCD)(多选)
A.自力更生
B艰苦奋斗
C.实事求是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作者把追寻延安精神比作翩翩归来的燕
子追寻昔日的春光;茁壮成长的小
树追寻雨露和太阳
阅读在线挑战自我
五、课文精彩回顾。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1这节诗歌连着用了四个“追寻你”,其中第
个“你”代表(A);第二个“你”代表
(C);第三个“你”代表(B);第四个
“你”代表(D)。
A.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
B.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奋发图
强的革命精神
C.毛主席及中央的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
革命活动
D.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
领导
(二)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2在这节诗歌中,航天飞机”和“电子计算
机”代表(D);“老牛破车”代表(B);
“宝塔山”代表(C),也代表(A)。
A.延安精神
B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
C延安
D.现代化(共28张PPT)
第一单元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基础导练自主学习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V”。
崛起(
jue
zhu)效仿(XoXo)
淮河(
huai
hui
师范(
huan
tan)
训斥(
chi
ci)
赞叹(
zan
Zhan)
、看拼音,写字词。
1.听了少年周恩来qngⅪ(清晰)而坚定的
回答,魏校长为之一zhen(振),他没想到
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负和
xiong
huai(胸怀)
2
fan
sh(凡是)有疑惑的地方,我们都应该
yan
su(严肃)认真地对待,直至弄清楚
为止。
三、词语综合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1)(坚定)地回答
冷静)地回答
(沉郁)的表情
(严肃)的表情
(苦难)的中华
(崛起)的中华
(2)左顾右盼(含反义词)
东倒西歪
前仰后合
2.词语理解。
(1)联系上下文内容及生活经验,我知道
“修身课”指的是(B)。
A.控制体重,保持身材的课程
B提高自身修养的课程
(2)“中华不振”一词在文中出现多次,什么
是“中华不振”?请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中国落后,受到其他国家的欺侮。中国人
面对外国的侵略敢怒不敢言。
(3)下列不能体现“中华不振”的是(C)
A.中国人的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且中国人不
能随便去
B.中国人被外国人轧死,中国巡警不帮中国
人,反而帮外国人
C.周恩来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四、句子练习。
1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
而训斥她。(用加点词写句子)
临近考试了,他不但不努力复习,反而玩
得更凶了。
2对下面这段话品析不正确的是(C)
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
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
在周恩来心中。
A.这是一个比喻句,说明周恩来对这个问题
重视的程度之深。
B从“一直”一词中,我仿佛看到了少年周恩
来为此日思夜想,辗转反侧的身影。
C.这是一个设问句,写出了少年周恩来远大
的志向。
五、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填写表格。
全文共讲述了三件事
修身课上,少年周恩来“为中华
第一件之崛起而读书”的回答让魏校长
震撼和赞赏
初到奉天,伯父告诚周恩来由于
中华不振,被外国人占据的地
第二件
方不能随便去,周恩来对此疑惑
不解
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亲
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洋人欺
第三件侮而没处说理,真正体会到“中
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远大
的志向。(共14张PPT)
第七单元知识总结
考点一:字音
1.易读错的字
Zheng
Sun
征战
zhen
竹笋
shun
2多音字
(1)将(jang)来,将(jang)士们一定会取
得胜利,返回家园
(2)奶奶宁(nng)可住在宁(nng)静的乡
村,也不愿住在大城市。
(3)我们要(yo)严格按教练的要(yGo)求
来训练。
考点二:字形
1.易写错的字
醉卧(左边是“酉”,不是“西”)
鬼雄(右边是“隹”,不是“住”)
训斥(不要漏写最后的一点)
2词语听写
出塞秦国长征歌词催促醉酒
人杰亦可英雄项目严肃清晰
振奋胸怀赞叹效力非凡左顾右盼
训斥
考点三:词语积累
1近义词
清晰——清楚
训斥——斥责
困顿——困窘壮—强壮
明媚——明丽
犹豫——迟疑
2反义词
训斥——表扬
沦陷—收复
犹豫——果断
明媚——昏暗
左顾右盼——目不斜视
3.词语搭配
(严肃)的问题
(破旧)的茅屋
温热)的土炕
(明媚)的春光
4.好词积累
含有反义词:左顾右盼前赴后继
考点四:重点句式
1.含关联词
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
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2运用修辞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
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反问
考点五:课文理解
1《出塞》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
塞诗。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
望边关能够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
的心情。《凉州词》描写了戍边将士出征前
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情景,表现了将士们
英勇豪迈的气概。《夏日绝句》借古喻今,既
歌颂了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又不着痕
迹地痛斥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抛弃
中原河山,南渡偷生的软弱行径。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叙述了周恩来少年
时代在奉天读书时的事情,他耳闻目睹了中
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外国人欺凌
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地体会到伯父
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为中
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少年周恩来博大
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启发我们思考读书的
意义。
3.《梅兰芳蓄须》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享誉世
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经历:为
了拒绝给日本人演出,他蓄须明志,在没有
经济来源时,不惜卖房度日,甚至冒着生命
危险打针装病,直到抗战胜利,他才剃掉胡
须,重新登台演戏。表现了梅兰芳满腔的爱
国热情、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坚贞不屈的高尚
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