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解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2、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3、能利用简文字说明、绘制图形、建立模型多种方式进行解释;
4、能倾听和尊重其它同学的不同观念和评议。
知识技能:
1、知道什么是解释;
2、能够区分事实和解释;
3、知道解释与假设一样,也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4、了解可以利用语言文字、图形、简单模型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大胆想像;
2、尊重证据;
3、愿意合作与交流;
4、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
理解什么是解释;能区分事实和解释;能利用简文字说明、绘制图形、建立模型多种方式进行解释。
教学难点:
理解什么是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活动记录表12份,暗盒12个,香皂盒12个,毛线绳若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解释
1,创设情景,初步了解什么是解释
(1)播放狗叫声。
(2)狗为什么叫?
(3)学生各抒己见。
(3)师小结:大家刚才对狗为什么叫做出的回答,在科学上称为解释。那么什么是解释?如何才能做出合理、科学的解释?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解释)
2、进一步了解解释的概念
(1)(出示解释概念)
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的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事物发展的规律。
(2)通俗的讲,我们通过看、听、摸、闻、尝等方式获得的信息,科学上称之为事实。(板书:事实)当一个人发现许多事实以后,他的大脑就会在这些事实之间产生联系,并做出推理、想象等,我们称之为解释。(板书:解释)
解释是根据事实推理出来的。(板书:箭头,推理)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狗叫的原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解释。
二、区分事实和解释
1、出示一个烂苹果图片,分析关于这个苹果的7句话,哪几句是观察到的事实?哪几句是解释?(师生一起进行讨论交流)
2、小结: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为了做出正确的解释,需要在获得充分证据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合理的思考,得到正确的解释。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学会分辨事实和解释。
三、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释
1、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解释
(1)、(出示脚印图)
这是两只小动物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你能做出怎样的解释?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4)、小结:刚才大家用语言来进行解释。这种方法我们称为语言文字说明。(板书:方法,语言文字说明)
2、运用绘制图形进行解释
(1)(教师出示一个暗盒,边演示提问)我这里有一个盒子,由于不能打开,我们称之为暗盒。这个暗盒里的绳子是怎样连接的呢?请大家动手拉一拉,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并把你们认为的连接方式画在活动记录上。
温馨提示:
(2)学生分组探究,完成活动记录。
(3)学生展示活动记录。
(4)教师小结:这种解释的方法我们称之为绘制图形(板书:绘制图形)
3、运用建立模型进行解释
(1)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个暗盒里的绳子究竟是怎样连的?很遗憾我们不能打开它,就像我们不能打开地球去看它的内部构造一样。但有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我们自己做一个同样的盒子,如果拉绳子看到的现象和原先那个盒子的现象完全一致,那我们刚才的解释就是正确的。这种方法叫做建立模型。(板书:建立模型)
(2)如果在做暗盒的时候发现原来的绘图解释有问题,你们还可以进行修改,把你们认为正确的连接方式画在下面的图上。
(3)学生动手制作暗盒。
(4)学生交流,展示本组制作的暗盒。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解释,还知道了可以用语言文字、绘制图形和建立模型的方法进行解释。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解释。请大家下课留心观察。下课。
板书设计:
解
释
推理、想象
事实
解释
方法:语言文字说明
绘制图形
建立模型